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大班心理《好心情坏心情》教案

时间:2024-01-16 01:33:22来源:本站整理作者:admin点击: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以朋友的身份,真诚面对学生,消除顾虑情绪。

试想:一位摆着架子,整天板着脸不与学生沟通的教师,怎能让孩子们没有心理负担地与你接触?又怎会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呢?小学生心理状态还不成熟,受到挫折便会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就需要教师做他们的知心人,耐心倾听他们的倾诉,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轻压力。那样他们才能逐渐学会与人沟通,敢于面对挑战,适应社会。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如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没有太多顾虑,发言必将积极许多。

2.以长辈的身份,润物无声地关怀学生,减轻学生忧虑心理。

教师的身份应是多重的,教师的责任也是多方面的,朋友式的平等关系让学生有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然而,学习上的困难等还会使他们产生忧虑。如有的孩子,父母对其学习的期望值很高,这些学生每次考查前都会忧心忡忡,怕万一“失手”该如何是好?教师此时就应以长辈的姿态出现,告诉学生成绩并不代表全部,它只是平时学习的一次并不全面的检查,只要认真学习,学到能力,学到本领,不要太在乎这一两次成绩,如果我是你的父母,我会理解你的,相信你的父母也会的。细心开导,孩子们逐渐会对此忧虑慢慢减轻,解开了束缚后,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佳。

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法口诀

中学生是心理素质比较敏感脆弱的阶段,中学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多关注,多引导。

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法口诀:奖惩脱来访,合理退

1.奖励法:对于中学生的值得鼓励的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

2.惩罚法:中学生是人格、各种价值观形成比较重要的时期,对于错误的观点和做法老师和家长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必要时要给予些惩戒。

3.系统脱敏法

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学生有紧张、焦虑的情绪时。找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学生安静地待一会儿,用轻松的音乐做辅助,使其全身心地放松。教师用语言慢慢引导学生走出焦虑的情绪,去憧憬美好的环境:草原、大海、蓝天等。

4.来访者中心法: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受到严重打击的学生,可能是家庭的变故、成绩的下滑、其他方面力不从心等。这个方法,学生是主体,创设一个鼓励、支持学生的环境,对于学生身上的优点进行放大,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建立自信。

5.消退法: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一些激进或者处于萌芽状态的不良行为。或者是针对一些心理敏感脆弱的学生。停止对不良行为的强化刺激。

6.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多用于心理比较强大的学生,更多地是自愈。这个方法通常经过3个步骤,首先,确认让自己产生烦恼的事件。其次,回顾整个事件过程,分析情绪变化和影响情绪的因素。最后,用积极的信念抵抗消极的信念。

心理健康证书怎么考

没有心理健康证书,只有心理健康指导师证书。

心理健康指导师证书报考步骤如下:

1、第一步:选择机构报考对应心理健康指导师工种;

2、第二步:填报个人信息(联系方式+收货地址+最高学历);

3、第三步:提交报考资料,进行培训学习;

4、第四步:参加心理健康指导师技能考试(理论+实践);

5、第五步:成绩合格(60分);

6、第六步:颁发《心理健康指导师技能证书》(邮寄)。

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

一、确定适合的主题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要有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对学生所处年龄段、学段常见的基本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特点有所了解和把握。

2、符合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

心理课的开展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才能使学生获得最直接的心理经验。

3、要解决学生中真实存在的具体问题。

心理课的主题选择要敢于和善于用心理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探讨,解决学生真实存在的具体问题。

4、要了解学生已具备的基础。

同一个内容,同一个活动,如果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几次重复,实在浪费而乏味。了解学生其他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的学习情况。

5、要避免主题范围太大。

6、要避免双主题或多主题。

二、明确教学目标

1、教学设计和实施要服务于教学目标。

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教师头脑中始终要以主题思想和教学目标为主线,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的选择和设计,都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2、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避免太大/高/多/小(低龄化)。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目标越小、越具体清晰、越有针对性就越容易达成;反之,如果目标定的过高或者过多,教师在实践中不好把握,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不能真正指导教学。

3、目标要体现认知、情感、行为三维综合。

4、目标要有层次性。

心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课程总目标主题或单元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目标的层次性还体现在目标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递进。

三、辅导思路清晰

辅导思路是整个辅导进程的作战地图,教师教师应当把辅导的基本步骤仔细想清楚,并且要多考虑几种可能出现的学生反馈的角度以及自己应对的策略。

1、教案的编写。

①教案题目

②授课教师单位与姓名

③授课年级

④设计思想(理论依据)

⑤活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⑥活动准备(教学用具、材料,如空白A4纸若干张,彩笔、眼罩、录像资料等。)

⑦活动过程

⑧活动反思

2、活动(教学)过程的结构

引入话题前提

创设情境依据

展开讨论基础

树立样板手段

联系自我重点

反馈矫正目的

总结升华核心

从逻辑层次上来讲,围绕核心理念,由浅入深,由部分到全体,由人际表层互动到分享互动,由行为层次到情感层次再到认知层次,逐步深化主题,前后连贯一致,过渡自然,首尾呼应。

四、时间进度适当

1、有利于学生感受和体验。

2、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

3、可以探索上大课。

五、游戏活动有针对性

1、游戏活动是为教学内容与目标服务的。(不提倡但可以纯热身)

2、活动的指导语要清晰(规则明确)

3、活动的秩序管理(活而不乱)

4、活动之后要有分享和总结(热身活动不一定要分享)

5、活动不要太多。

6、活动要难易适度、动静相宜。

7、活动要有合适的场地和设施

六、关于教室的布置

专用教室,少用传统型,多用围圈而坐式,平地,桌椅能移动

七、课件与内容匹配

图片、音频、视频的表达一定要和内容相匹配,烘托内容,突出内容,和内容保持一致,要繁简得当。

八、教师要准备自己

1、心理教师的心理、精神状态

2、心理教师的衣着装扮

评价篇

一、辅导理念的积极正确

1、理念第一,技巧第二;理念会生发出技巧。

2、对相近概念交叉概念的厘清和辨析例如气质与性格、幸福与快乐、兴趣与志趣、鼓励与赞扬。

3、对历史与现实生活中一些事件和问题的看法和解读

4、对传统文化和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正确观点的反思

二、语言的感染力

讲课的语言不是书面化的、比较呆板僵化的语言,而应当是灵动活泼的、生动亲和的、有感染力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语言。

三、课堂的有序管理。

1、要充分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先做好应对准备。

2、制定团体契约,运用团体动力来牵引和制约学生的课堂行为。

3、选出小组长或设立心理委员,协助教师管理课堂纪律。

4、活动指导语和活动的要求清晰明确,以保证活动“活而不乱”。

5、真诚表扬鼓励,有效运用考评手段。

6、善用截断技术,及时制止不良行为。

7、擒“贼”擒王,争取“刺头份子”的支持和配合。

8、对另类学生要接纳包容,巧妙引导。

9、通过布置课堂作业来调控课堂秩序。

大班心理《好心情坏心情》教案

活动目标:认知:愿意认真倾听老师讲故事。

活动重点:愿意认真倾听老师讲故事。活动难点:知道坏心情变好心情的方法有很多。活动准备:开心、悲伤的图片各一张,绘本《坏心情变好心情》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能力:知道坏心情变好心情的方法有很多。情感:愿意与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心情。

教:小朋友你们开心的时候会怎样?(大笑,高兴)那悲伤的时候呢?(哭泣、发脾气)

二、出示开心、悲伤的图片,幼儿讨论。

教:小朋友看看老师手上拿的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请个别幼儿举手回答。

教:这张图片上一个心情很好,一个心情很坏。那小朋友觉得有好心情好?还是要坏心情啊?

1、引导幼儿说说坏心情给身体带来那些伤害(如坏心情伤肝,爱发脾气等)。

2、教师小结。

我们要每天保持一个好的心情,要大度不能爱生

气,要和别人和睦相处,做事不能斤斤计较,喜欢帮助他人等。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坏心情怎样变成好心情。

1、教师讲《坏心情变好心情》的故事幼儿仔细倾听。

活动延伸:内容:

2、幼儿说说在故事中你听到了什么方法?

3、教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如: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做一些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也可以找好朋友说说话等。

4、教师小结。

教:我们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要努力使自己变成好心情,因为坏心情会伤害到我们的身体。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9035640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