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时间:2024-04-17 13:42:03来源:本站整理作者:admin点击: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空气有重量吗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过程与方法: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给每个学生准备:石头、水、空气的比较表格。【教学过程】一、空气有重量吗1、师: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有什么办法证明?2、生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3、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建议: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4、小天平调平。(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5、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分组实验)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显,结果更精确?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方法1: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方法2: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天平的变化2、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1、师: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称来进行研究。2、师演示:将一只充满气但未充足气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出重量(让学生来看),然后用气筒给皮球充足气,(需提醒学生注意充足气后,皮球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要保持皮球的大小一致)3、师演示测量充足气的皮球的重量,请学生帮助观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说明了什么?4、请学生观察对比,托盘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区别。(托盘天平不仅可以测出空气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较准确地测出到底增重了多少)四、单元小结1、请学生将之前记录的维恩图等记录表取出,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石头、水、空气对比表。请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情况和记录表完成对比表。2、根据对比表分析:这三种物质,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3、出示更多物质的图片,把这些物质分为液体、气体、固体三类,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什么。4、出示之前填写的关于水和空气的气泡图,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可以补充,原有内容中哪些是不正确的,需要改正。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总共多少课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三年级上册科学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2.过程与方法: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三年级科学备课本怎么写

可以写自己对科学学科知识的教学设计!

原民办教师真的是学历和教学水平都很低吗

中国的教育史上,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民办教师,就真的是“不堪一击”——学历和教学水平都很低吗?也确实对真实的民办教师缺乏了解了。也正如最近看到,有村医给卫健委主任写信留言:“乡村医生希望得到和民办教师一样的养老待遇”,如出一辙。

民办教师“深藏不露”的“学历”

追溯民办教师的历史应该是建国后到2003年12月31日(我县原民办教师认证的年限范围——小编注),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教师队另一支中坚力量——民办教师,都不是一般的“文化人”,都是“和公办的一样,都是人民的教师”。其学历也已经超出了有些人对他们的认知。

还是说说我们这里的情况。1984年以前小学及村学(教学点)的民办教师,首要条件是家庭出身好,即“贫下中农”,主要条件是“文化人”,“文革”以前都要完小毕业,“文革”后至少是初中毕业。在那缺吃少穿、子女众多的年代,能供出“先生”的,也不是“普通”的人家。那要全家节衣缩食,“读书者”吃糠咽菜,徒步行走多少年才“熬”出来的。要知道,偌大的村子,也是屈指可数的。他们毕业了,回到农村,就是“人才”,生产队会计、出纳也非他们莫属。有“机会”的还推荐上了大中专院校。当然,他们中也不乏“老三届”。

到了84年,民办教师队伍“大换血”,专从高考落榜生中招录。不知道也觉得民办教师队伍也就是文化层次低的人。18年我做为SF的主笔者,竟然看到我县的民办教师真实的学历,留有资料的326名,其中,民教班毕业的36人、县中师班45人、电大班32人、政府委培生21、自费大专业33人、高中学历75名,初中毕业的89人,其余为小学毕业(也只有五年及以上教龄)。

学历是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的学习经历。从广义上讲,任何一段学习经历都可以成为学习者的“学历”。一个人具有什么有学历,是指一个人最后也是最高层次的一段学会经历,并经教育行部门批准、实施学历教育、由国家认可的文凭发放权力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颁发学历证书为凭证。广大民办教师在等待“界定的政策年限”开“口子”的日子,又有多少人通过函授、自学等途径取得了国家承认的大中专文凭?只是并没有派上用场,文凭压了箱底,很多对此有异议的不知道罢了。

农村“领军人物”、“技术型”人才,农村文盲的基本消失是民办教师教学水平的见证

就是再高学历者都是毕业后实习,在实习中学习。安排工作了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而民办教师受任于农村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学龄儿童“膨胀”的年代。一进校门便学习、摸索、探讨、提高,数十年学而不辍、教而不息,已经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有的还撰写教学论文发表于教学的刊物。

特別是九年义务教育实施阶段,民办教师在动员学龄儿童入学、农村扫盲教育中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工作,才是农村辍学生全部入学,农村文盲在民办教师担任教员的扫盲班识字、算术,才是现代新型农民都成了文化人。

如今,民办教师的学生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不少从事于国家政府、企事业单位“为民服务”,更多的成为各条战线的领头人,或骨干。没有民办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怎么会教出如此“优秀”的学生?

结语:

怀疑民办教师选错了职业,也千万別怀疑他们的学历和教学水平!不然,即便是如今,我都走下了讲台,村里的老人还叫我“先生”,那时候教出来的学生都是领导或老板,还叫我等老师。足见那个时候的民办教师多么受人尊重。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怎么教学

教学并不是照本宣科,是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统一!数学是螺旋式课程,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相对于常见的小数,分数概念略显抽象。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认识分数,四、五年级是分数概念发展的关键阶段,数概念更加拓展,不再仅代表一个实物,开始表示实物的一部分。分数概念的获得需要学生对于数的理解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分数除法

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反馈和进行教学反思,而不是生硬去抄教案。分数计算学习经历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到一般分数加减法,带分数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系统分段学习过程,每个阶段都有重点和理解难点,分数的计算相关知识,还要结合应用题去深化理解和运用。

分数除法是个教学难点,是在分数乘法的学习基础上延申,并且和前面的知识准备有很大的关联,首先是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然后再学习除数是分数的分数除法。计算离不开应用,不能为了计算而计算,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融合和运用。

②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倒数的方法

学习分数除法,首先要导入倒数的概念。这是个新名词: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倒数是描述两个数关系的,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可以了。

什么是倒数?怎么求倒数?所有的数都有倒数吗?倒数是指一个数吗?这些问题都需要去深刻理解并通过大量的专项练习去巩固。

②分数除以整数

在学习分数除以整数时,可以多通过数形结合去理解其意义。借助直观图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进而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明白算理更重要,可以通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画图,扩分等方法进行讨论择优。

把1/4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1/4的1/3。

③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也是分数除法的汇总攻坚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归纳。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比如通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去证明,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它的倒数。

结束语:教学必须以学生理解内化来科学设置,从系统的角度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承上启下,通过设置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去思考,猜想,验证等,只有孩子们积极参与和反馈,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上!

欢迎关注王老师头条号及悟空问答

学习更多好玩有趣的数学学习方法

神奇的再造纸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纸的演变过程,知道纸是如何做出来的。

2.通过造纸的制作过程,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观察能力,发展创造力。

3.知道纸的原材料是树木,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爱护森林的情感。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准备材料:

(一)教师材料:皱纹纸、电光纸、报纸、PPT

(二)幼儿材料:纸巾、透明杯、木棒、纱网、纱网架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9035640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