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宝宝学习国学的兴趣
导语:兴趣是靠培养的,没有哪个宝宝天生就喜欢认字、弹琴。现在,大多数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没有读过这些国学经典,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没有父母的以身作则,家中没有学习的榜样,宝宝自然兴趣也不大。
观点一:“那些古文艰深难懂,别说宝宝,就连我们大人有时候都不明白,宝宝能理解吗?而且很多观念都已经过时了,这对他能有多大用处呢?”
观点二:“现在,宝宝不但要学绘画、钢琴,甚至还有英语,负担那么重,哪里还有时间再去学这些东西呢?”
观点三:“我平时有时候也给宝宝将一些《百家姓》、《千字文》,可是小家伙似乎没多大兴趣,我还应该继续教吗?”
面对这些质疑,我认为这并非是国学本身的问题,而是家长本身对国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或者是教育宝宝的方法出现了偏差。
首先,要以国学经典对宝宝进行启蒙教育,但要有选择地吸收。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成为一个乖巧、懂事、有修养的人,与其天天教导孩子“这个要这样做,那个不能那样做”,重复唠叨引起孩子反感,还不如让孩子读一读教人“出门在家、待人接物、求学做事”的礼仪规范——《弟子规》,俗话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教孩子一事怎么做,还不如教孩子一世怎么处。有亲子共读的家庭,因为有了共同的行为准则作语言基础,亲子沟通也不容易出现问题。
再比如《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容易记住且有兴趣反复诵读,并能从中学到不少好品质,而且书中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道德等等,包罗万象,是历史、社会、人生的百科全书。
国学启蒙的发起者认为,儿童犹如一张白纸,处于生命中吸纳力与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人文教育,将形成其一生为人处事的底色。值得注意的是,以国学经典对宝宝进行道德教育,要有选择地吸收。毕竟,数千年积淀形成的伦理道德体系中,也有一些不能与时俱进的内容,“有鉴别”地吸收,才能使宝宝得到更好的美德教育。
其次,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讲国学,并让他在特定的场景中理解国学。
在给宝宝讲解国学时,我们根据他的理解能力,解释的深度和广度也应不一样。比如“凡是人,皆须爱”,三岁孩子能明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就够了;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跟他讲懂得爱就是替他人着想;而十岁左右的孩子应明白尊重和理解一个人也是爱他的表现,爱不需要回报。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应为了教国学而教,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切切实实地用国学规范宝宝的言行,或者说用国学里的格言指导我们做事。因此,让宝宝跟读、听爸爸妈妈讲解、背诵国学不是终极目的,关键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场景,让宝宝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意思。
比如,当宝宝说话不算数时,就可以讲“言必信,行必果”。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宝宝原本答应妈妈的事,比如自己收拾玩具,或者看完一集动画片后不再看第二集,结果又反悔、耍赖。这时候妈妈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来教育宝宝,意思是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果断。还有《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即凡是说出去的话,都要以诚信为先,欺骗蒙混或花言巧语是绝对不可以的。这些格言言简意赅,读来朗朗上口,宝宝在记诵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接纳它们、逐渐养成美德。等到宝宝六七岁时,再系统地教他们诵读《论语》、《千字文》等典籍。让孩子明白: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道德的根本,正如荀子所说:“养心莫大于诚”。
最后,没有宝宝天生就喜欢国学,兴趣是需要培养的。
有人说国学很枯燥,很难学,可是学刷牙、学如厕很枯燥,学英语、学弹琴也很枯燥,为什么宝宝也得学呢?为什么宝宝也能学会呢?
兴趣是靠培养的,没有哪个宝宝天生就喜欢认字、弹琴。现在,大多数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没有读过这些国学经典,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没有父母的以身作则,家中没有学习的榜样,宝宝自然兴趣也不大。如果父母能够静下心来,每天情感丰富、抑扬顿挫地读半个小时书,每次都叫宝宝一起来读,并配上古典音乐,虽然有些调皮的宝宝开始不配合,但是时间一长(父母一定要坚持,而且不能对宝宝发脾气),宝宝一定会开始愿意跟着读了,哪怕他只跟读5分钟、10分钟,家长也要给予适当的表扬、肯定,让他有成就感。平时,可以随身携带《笠翁对韵》、《唐诗三百首》等口袋书,在路上、在车里就可以给宝宝读,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让路上的时光也能进行国学教育。
如果宝宝对于诵读不感兴趣,家长还可以改变一下策略,将国学教育融入故事和游戏中,设计一些国学手指操、国学武功操;爸爸妈妈还可以表演一些国学故事情景剧,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宝宝一定会兴趣大增,并迫不及待地要求加入。
如此,宝宝就被你慢慢地“哄”进了文化的海洋。
观点一:“那些古文艰深难懂,别说宝宝,就连我们大人有时候都不明白,宝宝能理解吗?而且很多观念都已经过时了,这对他能有多大用处呢?”
观点二:“现在,宝宝不但要学绘画、钢琴,甚至还有英语,负担那么重,哪里还有时间再去学这些东西呢?”
观点三:“我平时有时候也给宝宝将一些《百家姓》、《千字文》,可是小家伙似乎没多大兴趣,我还应该继续教吗?”
面对这些质疑,我认为这并非是国学本身的问题,而是家长本身对国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或者是教育宝宝的方法出现了偏差。
首先,要以国学经典对宝宝进行启蒙教育,但要有选择地吸收。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成为一个乖巧、懂事、有修养的人,与其天天教导孩子“这个要这样做,那个不能那样做”,重复唠叨引起孩子反感,还不如让孩子读一读教人“出门在家、待人接物、求学做事”的礼仪规范——《弟子规》,俗话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教孩子一事怎么做,还不如教孩子一世怎么处。有亲子共读的家庭,因为有了共同的行为准则作语言基础,亲子沟通也不容易出现问题。
再比如《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容易记住且有兴趣反复诵读,并能从中学到不少好品质,而且书中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道德等等,包罗万象,是历史、社会、人生的百科全书。
国学启蒙的发起者认为,儿童犹如一张白纸,处于生命中吸纳力与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人文教育,将形成其一生为人处事的底色。值得注意的是,以国学经典对宝宝进行道德教育,要有选择地吸收。毕竟,数千年积淀形成的伦理道德体系中,也有一些不能与时俱进的内容,“有鉴别”地吸收,才能使宝宝得到更好的美德教育。
其次,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讲国学,并让他在特定的场景中理解国学。
在给宝宝讲解国学时,我们根据他的理解能力,解释的深度和广度也应不一样。比如“凡是人,皆须爱”,三岁孩子能明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就够了;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跟他讲懂得爱就是替他人着想;而十岁左右的孩子应明白尊重和理解一个人也是爱他的表现,爱不需要回报。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应为了教国学而教,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切切实实地用国学规范宝宝的言行,或者说用国学里的格言指导我们做事。因此,让宝宝跟读、听爸爸妈妈讲解、背诵国学不是终极目的,关键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场景,让宝宝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意思。
比如,当宝宝说话不算数时,就可以讲“言必信,行必果”。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宝宝原本答应妈妈的事,比如自己收拾玩具,或者看完一集动画片后不再看第二集,结果又反悔、耍赖。这时候妈妈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来教育宝宝,意思是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果断。还有《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即凡是说出去的话,都要以诚信为先,欺骗蒙混或花言巧语是绝对不可以的。这些格言言简意赅,读来朗朗上口,宝宝在记诵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接纳它们、逐渐养成美德。等到宝宝六七岁时,再系统地教他们诵读《论语》、《千字文》等典籍。让孩子明白: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道德的根本,正如荀子所说:“养心莫大于诚”。
最后,没有宝宝天生就喜欢国学,兴趣是需要培养的。
有人说国学很枯燥,很难学,可是学刷牙、学如厕很枯燥,学英语、学弹琴也很枯燥,为什么宝宝也得学呢?为什么宝宝也能学会呢?
兴趣是靠培养的,没有哪个宝宝天生就喜欢认字、弹琴。现在,大多数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没有读过这些国学经典,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没有父母的以身作则,家中没有学习的榜样,宝宝自然兴趣也不大。如果父母能够静下心来,每天情感丰富、抑扬顿挫地读半个小时书,每次都叫宝宝一起来读,并配上古典音乐,虽然有些调皮的宝宝开始不配合,但是时间一长(父母一定要坚持,而且不能对宝宝发脾气),宝宝一定会开始愿意跟着读了,哪怕他只跟读5分钟、10分钟,家长也要给予适当的表扬、肯定,让他有成就感。平时,可以随身携带《笠翁对韵》、《唐诗三百首》等口袋书,在路上、在车里就可以给宝宝读,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让路上的时光也能进行国学教育。
如果宝宝对于诵读不感兴趣,家长还可以改变一下策略,将国学教育融入故事和游戏中,设计一些国学手指操、国学武功操;爸爸妈妈还可以表演一些国学故事情景剧,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宝宝一定会兴趣大增,并迫不及待地要求加入。
如此,宝宝就被你慢慢地“哄”进了文化的海洋。
相关育儿
- 知识 | 如何培养宝宝学习国学19人有用
- 知识 | 如何培养宝宝的兴趣?23人有用
- 问答 | 如何培养宝宝学习国学2人回答
- 问答 | 怎样让宝宝爱上学习国学?1人回答
- 论坛 | 培养宝宝的兴趣2人回复
- 论坛 | 如何培养宝宝阅读和学习的兴趣1人回复
- 早教 |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77人有用
- 早教 |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35人有用
- 早教 | 宝宝兴趣何时开始培养最好呢?19人有用
- 新闻 | 如何正确培养宝宝的兴趣11人有用
- 早教 |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怎么做18人有用
- 早教 | 培养宝宝音乐兴趣的好方法11人有用
- 1-3岁 | 怎样让宝宝爱上学习国学?2人回答
- 3-6岁 | 宝宝有必要学习国学吗?有什么影响?8人回答
- 3-6岁 | 如何教孩子学习国学3人回答
- 0-1岁 | 孩子咋回事要学习国学?1人回答
- 1-3岁 | 何谓国学,在家怎样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孩子对阅读不7人回答
- 0-1岁 | 孩子时期学习国学有啥好处?1人回答
- 0-1岁 | 啥是国学?孩子要学。1人回答
- 同龄圈 | 宝宝没有学习兴趣怎么办啊?2人回复
- 英氏 | 培养宝宝对“吃”的兴趣45人回复
- 酷漫居 | 培养宝宝学习武术兴趣7人回复
- 同龄圈 |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2人回复
- 同龄圈 |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3人回复
- 钙念交流圈 | 要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1人回复
- 酷漫居 | 宝宝为什么要学国学2人回复
妈妈互助
本周热门
- 养个女儿,才知道你就是我想要的丫头
喜欢被人宠溺地叫着"傻丫头"。因为傻丫头,招人疼。就像这个叫Aries的小姑娘一样。详细
- 冬春交替七种过敏源要远离
过敏,是指人体接触到本来对人体无害的物质(食物或空气的过敏原),导致人体产生一些化学物质,而引发不寻常的免疫性炎症反应,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反应称为过敏。详细
- 日本人妻鼓励丈夫找小三?
在对待老公找小三一事,日本女人的所作所为让中国女人无法理解。是什么原因让日本女人对男人找小三视而不见呢?详细
育儿热词
- 月经
- 排卵试纸
- 婚检
- 排卵自测
- 精液检查
- 孕前中医调理
- 遗传基因
- 人工受孕
- 怀孕多久能测出来
- 宫外孕
- 月经不调
- 孕前饮食
- 妇科检查
- 优生优育
- 助孕食谱
- 备孕用品
- 基础体温
- 孕前排毒
- 排卵后同房
- 性爱姿势
- 孕期性生活
- 叶酸
- 妊娠期糖尿病食疗
- 孕早期保胎
- 妊娠期糖尿病
- 羊水穿刺
- 孕期用药
- 孕期补钙
- 孕妇感冒
- 胎毒
- 怀孕初期饮食
- 胎梦
- 孕酮低
- 怀孕初期肚子疼
- 胎儿发育
- 孕早期出血
- 孕期检查时间及项目
- 孕晚期胎动
- 产前的诊断
- 孕期注意事项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