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02 17:24:21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乌苏里船歌》是一首以东北赫哲族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歌曲,为ABA的曲式结构,带有颤音的长音和迂回起伏的瑟音的引子前奏,尾声是引子的再现,全曲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和崭新的时代气息。
《乌苏里船歌》是由郭颂、胡小石作词,郭颂、汪云才作曲,郭颂演唱的歌曲,该曲根据赫哲族民间曲调改编,于1962年创作完成。1980年,该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国际音乐教材(亚太地区)。
1989年,郭颂凭借演唱该曲获得首届金唱片奖。
中文名
乌苏里船歌
歌曲原唱
郭颂
填词
郭颂
胡小石
谱曲
汪云才
郭颂
音乐风格
民歌
流行
创作背景
1962年,为了参加第二届“哈尔滨之夏”,作词家胡小石在郭颂的嘱托下,到黑龙江省赫哲族居住区采风,在与赫哲人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他获得了创作灵感,与此前就在赫哲族居住区采风的作曲家汪云才以及歌唱家郭颂一拍即合,磨了两三个月,创作出了这首《乌苏里船歌》。该曲主曲调是郭颂等人在赫哲族民间曲调《想情郎》、《狩猎的哥哥回来了》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作,改编完成的作品。
歌曲歌词
郭颂老师演唱《乌苏里船歌》
啊朗赫呢哪啊朗赫呢哪(回声)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呢哪赫雷给根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
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
船儿满江鱼满舱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赫啦哪呢赫呢哪
白云飘过大顶子山
金色的阳光照船帆
紧摇桨来掌稳舵
双手赢得丰收年
赫哲族图腾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赫啦哪呢赫呢哪
白桦林里人儿笑
笑开了满山红杜鹃
赫哲人走上幸福路
人民的江山万万年
啊朗赫呢哪啊朗赫呢哪(回声)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给根
歌曲鉴赏
《乌苏里船歌》经过华丽流畅、新颖别致,在原有民歌的基础上对乐句的落音做了调整,使乐句之间的对比更为明显。赫哲族民歌所具有的乐句重复、节奏重复、五声音阶、音域平稳、简朴明快等特点,在《乌苏里船歌》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听来有“歌在船头、唱在浪中”的韵味。
《乌苏里船歌》包括序唱、主体和尾声等三个部分。序唱是根据伊玛堪改编的散板性引子,只用虚词;第二部分是歌曲主体部分,也是唱曲中心部分和主要唱词部分,是根据赫哲族民歌改编的行板,它包括了三段歌词:第三部分是用伊玛堪改编的散板性的尾声,仍只用虚词,与第一段相呼应。第一段序唱与第三段尾声篇幅短小,且只用虚词,故整首歌中最重要的是中间的主体部分。
《乌苏里船歌》是黑龙江省民间的一首民歌,在赫哲族传统民歌曲调基础上改编创作的歌曲,反映赫哲族人过上幸福生活,欢快,甜美,心情格外开朗的革命歌曲。20世纪60年代,郭颂老师以其高亢悠扬的旋律唱响了神州大地,奠定了郭颂作为民歌演唱家的地位。
《乌苏里船歌》是一首反映新中国解放后,赫哲族等少数民族在党的领导下过上幸福生活的歌曲,同时又是一幅反映勤劳勇敢的赫哲族人欢歌笑语渔猎生活的“清明上河图”。
1962年,22岁的胡小石一路辗转,跑遍了赫哲族当时的3个聚居地。在黑龙江省饶河县,胡小石和赫哲族渔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住在“网滩”的窝棚里,一起到江里捕鱼。正是这样扎实的生活经历让胡小石找到了歌词创作的灵感,找到了最打动人心的素材。扎根基层、深入体验,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和细心打磨成就了《乌苏里船歌》的高品质,使它能够在岁月长河的淘洗中依然熠熠生辉。
乌苏里船歌是民族五声调式宫调式。
《乌苏里船歌》是根据赫哲族民间的曲调改编的吧,其实是乌苏里江上渔民的生活写照,像《北京的金山上》等类型的属于歌颂毛主席及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红色经典曲目。
学声乐时最喜欢唱这首歌了~。
等待更完整的答案,和主人一起学习。:)
乌苏里船歌,唱的是赫哲族人的打渔生活,乌苏里江来长又长,兰兰的江上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这优美的歌声,在男高音歌唱家郭颂的美妙歌喉演唱下,悠扬,抒情,舒展,快乐,给人无比的精神享受,尤其是最后的长调,像是渔船渐渐远去,我们望着船的影子,不舍离去。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