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03 21:32:28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这个问题包括了“小学”、“数学”两个关键词。
众所周知,小学包括了1-6年的义务教育。每个年级,孩子的心理、身体发育、认知水平、思维都不同,数学老师的教学方式总体上要”因龄施教“、寓教于乐,启迪思维。
(1)小学1年级
这个时期的孩子刚从幼儿园升上来,天真活泼是他们的主要特征,从顽童的集体生活中逐渐走进正规的课堂,面对的老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百依百顺,哄自己开心了,他们心理是有陌生和抵触的。
数学老师应该接起幼儿园的接力棒,寓教于乐,将简单的数字加减通过孩子做游戏的方式来体现,比如6个孩子拉成一圈,告诉他们这是一个集体,总数是6。大家都拉成圈,数学形式是)+6=6;进去一个孩子,其他孩子仍旧拉着手,那里面和外面的人数相加,是什么数学形式?
启迪孩子们,找到1+5=6;然后继续进行此类游戏,2+4=6;然后是3+3=6;
最终询问孩子:小朋友们,为什么圈内和圈外的人数不同,但是总数都是6呢?
或者启迪孩子:数学是形式多样的,大家都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不要统一,要有自己的个性。
这就是数学的简单哲学意义了,哈哈,小朋友们能听懂吗?
(2)小学2年级
这个时期,孩子已经适应了学习生活中有作业,对课堂生活不再很抵触的心理状态。由于对事物的好奇心,可能会问很多为什么。数学老师,应该多讲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启迪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3)小学3-5年级
孩子逐渐成长,对事物更加好奇。数学老师更应该积极引导孩子,传授热爱数学,学以致用的理念。在面对抽象的分数加减、公约数、公倍数、质数之类的数学概念、几何形状变换及其特性时,多从生活中发掘使用数学的场景,借助日常的生活现象来讲述。
比如讲述我国祖冲之发明圆周率的故事、苏联飞船失事,竟是一个小数点的原因、平行四边形为啥不稳定,三角形稳定的例子、分数是解决小数不能完全书写的问题等。
(6)小学6年级
这时候的数学应用问题比较重要,数学老师多灌输:”方程、假设“在数学的思想。让孩子明白,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有利于孩子发散思维、逐渐销元思想的训练。
总之,小学的数学老师的教学能力不体现在解决多复杂的数学难题,而是要启迪孩子的心智,播撒孩子对数学的热爱和严谨的学习习惯。
一、熟知目标明确方向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大脑,对教学内容起着支配作用,对课堂效果起着检验作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就失去了方向,教学组织就会混乱。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对教学目标了如指掌:三维目标是什么,教学重难点是什么,这些目标将在哪些教学活动中得到实现。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明确目标的层次性,即分清基础性目标与提高性目标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在《分数除法三》中,基础性目标为:能找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分数除法的问题;提高性目标为:能正确列式解决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二者是递进的关系,只有在基础性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提高性目标的探究。
二、层层推进强化基础性目标
基础性目标往往归属于“四基”内容,即基本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常是教学的重点,必须进行强化,才能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打好基础,为突破难点做好知识储备。而一些老师往往认为基础性的知识太简单,不下功夫学生也能懂,不如多花些时间探究难点,这其实是个本末倒置性质的教学误区。基础不扎实,大部分学生很难联系“四基”来解决新问题,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在《分数除法三》教学中,先利用已有知识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再改变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尝试解题,最后在交流中明确分数乘、除法的解题方法一样,只是求数量关系中的积用乘法,求其中一个因数用除法。在由扶到放的引导方式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层层推进,逐步达成基础性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三、注重目标实施的整体观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目标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整体上体现教学目标的有机整体性,可以从四个方面把握:1、教学整体结构突出层次性,如《分数除法三》中,先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再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然后把二者进行比较,最后到综合应用,层层推进。2、注重提问的逻辑性,从是什么、为什么到怎么样,让学生在紧凑的思维中把知识学透彻,完善认知结构。3、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与形式的多样性,做到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结合内容将动手操作、口头表达与书写融合在一起。4、充分发挥过渡语的的衔接作用。围绕目标,通过引导语和每个环节的及时小结将整个教学结构连成有机体。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交流,自然地用学生的回答完成过渡。
围绕目标而设计,紧抓目标来教学,熟记目标于心中,有的放矢,在优化教学目标中提高课堂效率,值得我们不断研究。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分为四大块,一块是数与代数,也就是数的认识部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负数的认识等。一块是图形与几何,这里面包括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圆环,扇形等),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图形与变换(平移,旋转,对称,图形大小缩放等),图形与位置(数对,确定位置,等)。一块是统计与可能性,这包括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能性等。最后一块是实践与应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解决问题策略,应用题,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块。这是从内容上分为四大块。
从三年级开始,每本书都是按照这个模块来编排的,同学们可以按照这个模块来总结,整理,归纳知识点,进行复习。这样会更加有条理,更容易掌握!
如果从基础知识来分类,小学数学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基础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一类是基础运算。一类是基础应用题。除此以外,就属于拔高,培优的部分!在小升初考试中的附加题,或者重点学校招生考试和分班考试会考到这些奥数题型。
在了解完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以后,我们再来谈谈,怎样学数学?第一,打好基础!
这里的基础指的就是上面提到的,基础概念公式,基础的运算,基础的应用题等。
当天学习的数学知识点,基础概念,公式,法则等文字部分的内容要记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一定要滚瓜烂熟。基础的运算的部分要会计算,基础应用题部分要会思考,会解答。争取做到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消化。
例如,比这个知识点,首先要了解比的意义,什么是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有前项,后项,还有比号,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和区别,这些就属于基础概念部分,要记熟。除了这些,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直接用前项除以后项就可以。还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根据比的性质,可以化简比,怎样把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整数比,这些就属于比这个知识点里面的基础计算部分。比里面还有按比例分配等应用题,这些都要会。第二,养成打数学草稿的习惯。
越到高年级,数学草稿就越重要,到了初中,高中,就更不用说了。希望我们的家长朋友们要足够重视数学草稿的重要性,然后帮助孩子养成打草稿的好习惯。
第三,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同样适合学习数学。我们有一些同学,很少有预习的习惯,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因为作业太多了,光写作业都写到很晚,根本没有时间预习。当然这个预习一定是建立在把当天学习的知识点学会了,会做题,消化了的基础上,不能说今天学的都没有搞懂,或者半懂,就去预习明天学的内容,这个不可取。还有一种预习是利用寒假,暑假,在复习完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点以后,可以适当安排时间去预习新学期的重难点知识点。这个要因人而异。
第四,培养数学思想方法,进行适当地拔高。
如果同学们感觉自己基础比较扎实,平时做基础的题目很少出错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拔高培优。
结束语:小学数学还是要注重打好基础。从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的出题方向也能看到,小升初,中高考还是注重对基础的考查,所以同学们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打好数学基础上,在把基础打扎实,养成预习,打草稿这些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再适当的拔高,就一定能把数学学好。我是大鹏老师,专注孩子教育!做教育,我们是认真的!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