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06 12:06:08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撰写活动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教案写得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实施过程即上课时就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中心明确。反之,则条理不清、轻重不分,教者思绪不明,学者一头雾水,就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写好活动设计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那么,怎么样才能准备好一个好的教案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教材的选择
我们选择教材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一节课的内容深了、浅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当的,只有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引发幼儿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先发制人,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标的确定
目标的制定原则上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一个活动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确定:1、认知2、能力3、情感
如儿歌《过桥》的目标是:
1、学习口齿清楚、声音自然地朗读诗歌。
2、尝试简单地仿编。
3、体验活动的乐趣。
目标1学习朗读、学习儿歌是知识层面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巩固;
目标2尝试简单地仿编是能力层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锻炼;
目标3体验活动的乐趣是情感层面的,是情绪的体验和表达。
当然,在确定目标时虽然基本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考虑,但也不是说每个活动设计都是这样三条目标,有时候也可以结合起来,而且可以根据每个活动的侧重点来安排目标的前后。如儿歌《太阳和月亮》的目标就是这样的:
1、能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诗歌带来的乐趣。
2、尝试创编诗歌,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
目标1中参与和体验就包含了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的内容,参与活动就是在活动中学习儿歌,完成知识上的学习和积累;体验乐趣就是情感方面的感受。目标2中的创编和激发就是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创造精神也有了开拓。而且在两个目标中显然体验是更为重要的,因此放在第一目标中。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活动中,有时候是知识目标最为重要的,有时候是情感目标最为重要的,而有时候是能力目标最为重要的,可以在目标的排序中体现出来。如果是三者并重的,那就可以按照知识、能力、情感来排列。
三、流程的设计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顺序,是先放主料还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时是先放姜蒜还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讲究的,放得好放得适时则色美味鲜,入口回味无穷;若放料放得不好则食欲全无,再好的营养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东流,失去应有的价值。
一堂课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场的第一环节很重要。引题能不能先声夺人,对一堂课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第一炮一定要打响打好而且要打得准确,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过来。
一般在引题后就是重点内容的学习了,这里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也就是说要教之有法,要让幼儿学得开心,学有所得。而怎么教、怎么学就看你活动过程怎么去设计。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有老师的许多隐性因素渗透在设计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这个环节要安排在哪里,要如何安排,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只有做到设计时的心中有数,才能做到上课时的运用自如。
在活动的最后,我们很容易犯一个低级错误,即认为反正课已经完了,赶紧收场了事,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头重脚轻、牛头蛇尾的感觉,所以在最后的环节也一定要从容不迫、有始有终,最好能与开场相呼应,使整个活动有圆满的感觉。而且在整个活动设计中要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使整节课条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满堂彩,一会儿用筷子一会儿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在每一个活动中都有一个学习、巩固、提升、迁移的过程...注意完整性。
谢谢邀请!
我有18年教龄,也在学校教导处、局教研、师训部门工作过。角色的便利条件,让我有机会认识并听了许多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课,了解过他们带学生、带班的一些优秀经验。现在,自己的孩子又正好小学二年级。作为家长,出于职业本能,也比较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个问题,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在教学中,而不是课下、课外。二是仅限于小学语文学科。我把个人的一点经验、心得,拿出来仅供您参考吧:
读是小学语文的基本功,老师不是检查者,而是示范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每一个老师都明白的教学目标之一。必须在教学设计中,给“读”留有充足的时间、充分的练习。课内对字、词、句段的朗读;诗文等体裁的通篇诵读;重点片段的有感情朗诵、反复默读;边读边思考边讨论的回读;形式多样,具体教学中得具体预设。读得多,语感自然就好;读得好,理解得就透彻;读得厚(指的是量),语文学科的素养就有所提升。阅读和习作这两大难点,也不愁了。
这里,我必须强调一点。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读,尤其是诵读,背诵。晨读、自习、课堂上经常有检查,有反馈。如果仅仅查学生,这最多算是认真的老师。小学语文老师真正该做的是学生诵读的示范者。让学生读好的,背会的,自己都先做到了。跟学生一起读,引领着学生,带动着学生一起读,这才是好老师。尤其是小学阶段,诵读是学习习惯中重要的一环。就像好多名师,课上先什么也不讲,就用充满魅力的朗读,让学生不知不觉走进了课文,爱上了语文这门学科。
课堂上,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适当拓宽一下读的外延。根据学情、教材有意识地引导一些课外阅读。课上点拨地好,学生有了兴趣,课下自己就会主动找书读。
练一笔好字,并坚持训练下去,会让学生受益终生。我个人就比较重视学生和自家孩子的书写。小学生,模仿能力极强。低年级刚学写字的时候,笔画、间架结构的示范,老师示范的好,全班学生的字普遍都好。所以,教学中,这个环节不容忽视。尤其让孩子学会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占格。课堂点评中可以拿学生的定和书上的例字作对比。时间一长,学生自己也就学会字的审美了。不管几年级,只要老师重视写字,在作业批改、反馈中强调,学生就能写得一笔规范、美观的好字。
我让自己的孩子6岁学书法,不为成为书法家,就因中国人,就该写好中国字。平时的作业也是比较注重书写。
学习方法比学习笔记更重要有些语文老师,尤其是中高年级,要求学生做笔记。有的是照着老师的板书抄;有的是根据口述或作业要求自己标注、勾画。其实,我个人认为笔记可以适当做,但不是课课都要有。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在告诉学生,为什么这儿要做笔记,加以标注、勾画的目的是什么?教一教,带一带,练一练,让孩子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笔记,学语文。尤其上了中学以后,课文的难度,阅读量和小学的差距非常大。如果学了六年的学生离开老师,听完一节课,不会自己归纳、总结、做笔记,那就真正被动接受的机器了。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经验,因人而宜。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但只要是对学生好的,都可以试。课上40分钟的引导、示范最为重要。我们当老师的真得用心对待!
如果您还有关于教育、育儿方面的话题想探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亦师亦母非专非家”我们共同学习,一起成长!
小学声乐教师资格证的笔试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小学)》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两个科目。
《综合素质(小学)》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考生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主要开设课程有:教育通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理论、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法、小学英语教材与教学研究等。
其实,读古诗背古诗,是学习吟诗作赋的必要手段。写诗词首先必须爱诗词,必须具备写诗词的潜质,还要大量阅读古典诗词。
中国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非常巨量。宋代诗词、唐朝诗词、清朝诗词、《诗经》、《元曲》……还有许许多多现代人写的优秀诗词都是我们阅读的范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使我们咀嚼出诗词歌赋的韵味;能让我们感受诗词歌赋抑扬顿挫的特色;优秀诗词的语境和韵律能征服我们过目不忘。
在朗读和背诵诗词的同时,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字、词、句、段、篇之间的含义和作者写作的动机与背景。我们的学生时代,背诵古代诗词一定要连带背诵每一首诗词的作者、单句含义和整体含义。并能说出作者写作时的意境、际遇和内心活动。最最重要的还是要弄懂每一首诗词的韵律。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杂句、长短句词都有韵法和律法。好的诗词不光意境好词句好,韵律更美,能引诱人百读不厌。
创作诗词不是孤立的,靠长时间的读诵、背诵,积累知识,还要不断扩大知识界面。掌握写作技巧,掌握知识要点,积累广泛的'阅历是写诗词的必要条件。在诗词盛行的古代,创作诗词大部分人都会,真正名留千古的又有几人?李白、王维、白居易、苏轼、王勃、孟浩然、杜甫、韩愈、王昌龄等等,廖廖可数。有的人写一辈子写不出好诗词而名不见经传,有的人一辈子就写一首诗词却能名垂青史。背诗写诗全凭个人爱好,要受求知欲的驱使,才能积累知识,暴发出写作的激情。
古代诗歌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可现代诗歌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为诗歌文化在不断的注入新的活力。现代著名诗人有徐志摩、戴望舒、艾青、闻一多……当代著名的诗人有北岛,代表诗句有:“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童话诗人顾城,代表诗句有:“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现代诗人艾青,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r
事实证明,从小要求我们读诵背诵古诗,实际上也是在教我们怎样写诗词。传承上没有出现的问题。读诗背诗是学习写作诗词歌赋的一种手段,也是学习写作诗词歌赋的必要途径。写作诗词歌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长期的结累经验;写作诗词歌赋,不需要别人言传身教,全靠自己从诵读中去感悟,学习,发奋和坚持。
一首先写教学目标二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三准备教具四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六板书提纲七教学反馈(我通常都写:学生配合积极或者上课气氛良好之类的。
其实好像不是这样的反正我是应付检查)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不过这个好像是需要一些经验再加上你对教材的理解吧现在的我们也只能多看看别人的课堂实录或者教案吧反正我是做不到的备课必备心
我是从教二十余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很高兴从语文角度,以点带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做好小学的备课,此话题历久弥新,因为教材在变,时代在变,孩子们的社会特征在变,所以,备课方法应当有所革新。
要做好小学的备课,就现阶段来讲,我认为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是熟读教材之后,要丢开教材,研究本班的孩子之“心”,父母之“心”。
了解它们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家中学习辅导能力,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隐忧,孩子们苦乐何在?随后,确定我要教给我班大多数孩子什么重点内容,什么阅读理解方法。比如,我所在的山村小学,学生人数不多,家庭辅导能力明显欠佳,所以,我的备课侧重于基础知识为开端,充分考虑孩子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教会孩子如何自己解决课外阅读中的问题。至于要求孩子做大量的课外阅读,显然我的期望值不高,我的备课也不包括这个方面,而在教材上体现的基本知识能力的着眼点。
二是结合孩子们的语文掌握情况的最大公约数,备学法。
比如说,我学期我接手的是一年级新生,我的备课主要是针对孩子的坏毛病比如读望天书的坏习惯,准备一些学法,比如逢读必用母指指着,眼睛不离书。我会备一些相关的读书知识链接,预备表扬的孩子,表扬的环节。实行精准表扬。让孩子明白最好的学法,而不是让孩子听到老师最美的诵读声音。
三是备一分良好的“心情”。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带着一腔怨气走进教室,此乃教育之大忌,著名学者胡适之说:“世间最为丑恶者莫过于一张生气的脸。”所以,上课之前,我一定会放松心情,想一想,班一的孩子们表现得好的地方,让自己获得精神自慰,然后面带微笑走进教室,我一乐,全班都乐了,孩子们都乐于和老师配合教学,这实在是两全齐美的事儿。
以上三点做到了,上课的最重要的东西就具备了,教学效果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好吧,关于如何备好小学的课在技术上完全用不着本人的赘述,强手云集,但上述三点,恐怕是一堂优秀课案的源头活水。你是怎么认为呢?
谢谢阅读,欢迎关注,敬请评论!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