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06 21:45:29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一、活动目标:在尝试探索中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流动的力量,感受大气压强的作用。有主动探究的意识,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红、绿小火箭人手一个(大可乐瓶上盖一个纸做的圆锥体)。
2、经验准备:
幼儿对空气已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三、活动过程:
1、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谈话引题:
教师:前段时间我们中国有一艘“神舟七号”飞船飞上太空了,你们知道是谁把它送上太空的呀?
教师:上个星期我们也做了很多的火箭,还帮小火箭准备了发射器,那我们的小火箭能不能飞上天呢?我们一起去试一试,想出各种办法让小火箭飞上天。注意试的时候要让你的发射器稳稳的站在地上,不要东倒西歪。
2)提供可乐瓶及纸制圆锥体,让幼儿自由尝试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交流:你的小火箭飞上天了吗?你用了什么方法?
幼儿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种方法。
教师:你觉得是哪一种方法最容易让小火箭飞上天?
幼儿验证性实验。(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小火箭就会飞上天。)
2、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问:为什么我们拍瓶子小火箭就能飞起来?是谁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幼儿猜想讨论。
2)幼儿盖上瓶盖,再用力拍瓶子。
教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现在把瓶盖盖起来拧紧,再来玩一玩小火箭上天的游戏,看看这次小火箭会怎么样?
幼儿探索。
交流: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原来是瓶子里充满着空气,不盖瓶盖的时候,我们用力的'拍瓶子,瓶子里的空气就会跑出来产生一股风,把瓶口的小火箭冲到天上去,小火箭就飞上天了。盖子盖紧后,瓶子里的空气流不出来,所以小火箭就飞不起来了。所以是空气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3、探索如何让火箭飞得高。
1)幼儿两个两个比一比,谁的火箭飞得高。
启发提问:为什么一样的火箭,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呢?
2)幼儿操作验证,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力气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拍的力气大,火箭就飞得高。
4、延伸活动
椅子底下还有一种绿色的小火箭,它想跟红色小火箭比一比谁飞得高。这次请小朋友用一样大的力气先试红色的,再试绿色的,看看哪个飞得高?想想为什么?
幼儿探索。
设疑:为什么用同样的力气拍瓶子红色的小火箭飞得高?绿色的小火箭飞得低?这个问题请你们回家去试一试、想一想,跟爸爸妈妈一起去查查资料。
活动目标:
1、在了解天空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按意愿画出天空的形象。
2、大胆想象,大胆构图、着色,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发挥想象,大胆构图、着色。
难点:按意愿画出天空的形象。
活动准备:
1、有关天空、宇宙的一些图片等、幼儿美术用书。
2、事先与家人观察过天空的变化。
活动过程:
1、集体讨论引出课题。
----天空是什么样子的?
----宇宙是什么样的?
2、教师引导幼儿构图。
----总结幼儿的讨论结果,并引导幼儿考虑:把天空画下来该怎么画?画些什么?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简单引导幼儿如何构图。
----天空是个大房子,里面有很多东西,请小朋友把它画下来。
3、放轻音乐,请幼儿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4、幼儿练习。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构图、着色。
4、展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
在讨论中帮助幼儿疏理已有经验。
引导幼儿构图、为幼儿自由作画作准备。
重点指导一些缺乏作画技巧的幼儿。通过欣赏、交流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宇宙的另一边》主要写了一个可爱、聪明的小男孩儿,对宇宙的神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通过丰富的想象,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神奇的想象世界。同时也表达了儿童们对神奇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与向往之情。
解析:
第一部分(1—5):浩瀚的星空引发了“我”无限遐思,“我”想象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第二部分(6—9):“我”始终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想象宇宙另一边神奇的数学课堂。
第三部分(10—12):“我”向大家分享“我”的美好想象,大家被宇宙另一边的世界迷住了。
1.先来制作一种颜色的太空沙:拿出一个干净的器皿,放入少量细沙、蜂蜡(或矿物油)、某种食用色素,再放入适量水,轻轻搅拌均匀;当这些混合物,用手一捏,可以团在一起的时候,捏成各种形状都不会散开,就算成功了。第一种颜色的太空沙,就制作出来了!
2.然后,分别在不同的器皿里,用不同的食用色素,制作出不同颜色的太空沙,留着给孩子随心组合。
3.在孩子玩耍的时候,大人应该参入进来陪着孩子一起玩:一方面,可以增进大人与孩子的亲密度;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就是监督孩子的举动,防止孩子做出某些危险举动。
4.在孩子不玩的时候,要把这些太空沙保存到孩子够不着。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颜色的分辨去区分不同的星球;以及相对太阳从近到远排列的位置
2.能大胆主见的表达出自己喜欢哪个星球,想去哪个星球玩
3.孩子们动手用粉笔将飞船和想去旅行的星球连线
重点难点
1.幼儿认识地球在宇宙是一颗星球的概念
2.幼儿能记住行星的名字,哪个星离太阳最近
活动准备
1.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月球的图片,以颜色区分为主
2.一只纸制的飞船模型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1让小朋友知道自己生活在地球上的一概念,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星球,有比地球大的,也有比地球小的看图上不同颜色来辨别星球并叫出名字
2带出一架小飞船,让小朋友乘飞船想好准备要去旅行的星球
二基本环节
通过探索活动,引导让幼儿学会运用辨别颜色的方法来分析物体特点
1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表达出看到的每个星球的颜色相对地球大小基本特点
2一起谈论各星球相对太阳排列顺序;哪颗星离太阳最近,地球位于哪里?
三结束环节
乘小飞船去星球旅行(给幼儿粉笔将飞船与想去的星球连线)
1老师引导幼儿回顾一开始说的:让小朋友乘飞船想好准备要去旅行的星球这个问题,让幼儿自由发挥并动手参与课堂活动
2提问幼儿回答想和谁一起去
教师小结:宇宙是很浩瀚的,充满奥秘一下子让小朋友了解是很抽象的,像太阳地球月球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看得见的东西,但又无法拿出来给小朋友看,希望通过课堂游戏互动将此类物体由抽象转化成一个概念,令小朋友有一个好的初步认识
四活动延伸
告诉小朋友,宇宙很大,有好多星星,就像我们今天上课所说的内容,但是像地球那样能有美丽的花,漂亮的蝴蝶,高高的树木,涓涓的溪水却只有地球从现在开始就要爱护一花一树,珍惜每一滴水,拒绝使用白色垃圾等等来环保地球
教学反思
1反思备课:大班幼儿的年龄段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表达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个性特征思想有了较明显的表现,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内容和教学理论对大班的幼儿起到一个启蒙引导,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启蒙既简单明了又向良性发展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抽象的事物转成概念,让班上的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能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得到幼儿的接纳,也让幼儿有了情感发挥的自由空间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毕竟教学活动的内容都是一些看得见,却拿不上来的物体二维空间的教材,可能给幼儿思维发展带来一定限制还需要在教育内容及其发展线索上改进
(3)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定会存在个别的幼儿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清楚的理解,比如教师表示赞同时伸出手与幼儿击掌,幼儿反应不过来这时教师要在活动参与内容上多进行解释和示范用鼓励方式多与该幼儿互动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主题活动语言连贯,主要引导幼儿自主参与,在玩乐中学习知识;在互动中是让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蒙发对宇宙的兴趣,更加完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
4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在教材上把图片换成玩具实体,并悬空按天体位置来摆放多维空间的实物教学会让幼儿更感兴趣更加容易接受
一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空站航行园宇宙飞船等等用白板进行演示,让学生们去表达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有关航天的方面知识别人有不懂的老师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进行总结
可以写对太空事业的认识,以及自己如何晋级的计划。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