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1 15:35:34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一、深度教学的基本理念
深度教学要求教师对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在此前提之下通过适当的活动情境和手段,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进行深刻的挖掘,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展开深层训练,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深层对话和学生学习的深层评价,防止教学行为浮于表面。深度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教学理念在于对教学思维的广度和教学思想的高度上的追求,对学生的素养进行有效地提高,而不是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深度具体有六个表现形式,即知识深度、思维深度、方式深度、评价深度、关系深度、效果深度。小学阶段数学课堂的深度教学要做到教授的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学方式。师生评价、师生关系、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相当的深度,对小学数学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度进行有效的提高,防止在教学中只专注于表层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二、深度教學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中的价值
在我国的第八次课程改革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教学工作中将改变过去只专注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致力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应该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在近年来的教学工作中,由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变,导致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更是流于形式。具体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上就是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唯一的教学重点,也许有人还能对“过程与方法”有些许关注,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常只能被忽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能仅仅是对表面热闹花哨的学习形式的追求,否则将导致智慧和深度在知识教学中的缺乏以及情感深度在师生互动中的缺乏。近年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于上级开展的教学活动中采取生搬硬套的消极应对方式,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得到贯彻落实,课堂教学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教学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教师必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采用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带入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情境中。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例如教师在讲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将五个苹果分给八个小朋友,并且提出苹果应该怎么分?每个人应该分多少?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带领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保证后续的深度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此外,由于当前深度教学的资源还不是非常丰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自行开发教学资源,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使深度教学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针对深度教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通常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组成,而深度教学的教学设计需要将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重新进行划分,对每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精心设计。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立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然后采用适当地教学方式将深度教学的进度层层深入。深度教学通常采用的教学设计策略主要是设计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氛围、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等。
(三)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深度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在于探究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目的。教师作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领导者,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意义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努力将每一个学生带入到当前的教学环境中。由于当前严重缺乏深度教学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与信息技术老师进行战略合作,将课本内容进行多媒体化,帮助学生培养出对数学课程的浓厚兴趣。在设置习题练习时要注重适度性,习题应该是深度教学的良好补充,既要符合教材,又要高于教材。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对探究性教学进行有效的丰富,并且有利于深度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建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备课必须要有针对性,在进行当前文本的整体解读时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抓住问题的本质,在解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
(四)引导学生体验深度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因为缺乏学习情境而导致课堂缺乏学习氛围,因此在进行深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课程内容营造出真实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在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对概念进行简单的了解,然后再教授理论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后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什么图形可以变化成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与其他图形相比较有什么区别?”并且组织学生对整理后的答案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教学并不是照本宣科,是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统一!数学是螺旋式课程,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相对于常见的小数,分数概念略显抽象。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认识分数,四、五年级是分数概念发展的关键阶段,数概念更加拓展,不再仅代表一个实物,开始表示实物的一部分。分数概念的获得需要学生对于数的理解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分数除法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反馈和进行教学反思,而不是生硬去抄教案。分数计算学习经历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到一般分数加减法,带分数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系统分段学习过程,每个阶段都有重点和理解难点,分数的计算相关知识,还要结合应用题去深化理解和运用。
分数除法是个教学难点,是在分数乘法的学习基础上延申,并且和前面的知识准备有很大的关联,首先是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然后再学习除数是分数的分数除法。计算离不开应用,不能为了计算而计算,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融合和运用。
②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倒数的方法
学习分数除法,首先要导入倒数的概念。这是个新名词: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倒数是描述两个数关系的,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可以了。
什么是倒数?怎么求倒数?所有的数都有倒数吗?倒数是指一个数吗?这些问题都需要去深刻理解并通过大量的专项练习去巩固。
②分数除以整数
在学习分数除以整数时,可以多通过数形结合去理解其意义。借助直观图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进而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明白算理更重要,可以通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画图,扩分等方法进行讨论择优。
把1/4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1/4的1/3。
③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也是分数除法的汇总攻坚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归纳。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比如通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去证明,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它的倒数。
结束语:教学必须以学生理解内化来科学设置,从系统的角度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承上启下,通过设置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去思考,猜想,验证等,只有孩子们积极参与和反馈,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上!
欢迎关注王老师头条号及悟空问答
学习更多好玩有趣的数学学习方法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