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2 20:14:35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教案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避暑,是在夏日高温天气采取的一种用食物,饮料解热的方式。夏季高温,出汗过多,体内盐分减少,体内的渗透压就会失去平稳,从而出现中暑,而多喝些盐开水或盐茶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达到防暑的功效。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白露的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2.学习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了解与白露有关的习俗,感受白露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3.学生熟读有关白露的诗句、谚语。
活动准备:
教师搜集白露的由来有关资料,制作PPT。
学生向老人了解白露的民间活动,搜集有关白露的古诗和谚语。
活动设计:
一、导入
1.认识二十四节气。
教师介绍: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而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共有二十四个节气。
2、出示“二十四节气歌”,认识二十四节气。
二、了解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1.出示课件,介绍白露。
师: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2.ppt出示白露的相关图片,说说这个节气有什么特点?
3.小组讨论交流总结,选派发言人汇报。
(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三、介绍白露有关的风俗。
1.通过学生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2.教师PPT出示。
节气习俗
祭祀禹王
每年的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会举行祭禹工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两祭的规模为最大,每次历时一周。届时,人们就会赶庙会、打锣鼓、跳舞蹈。而在山西沿黄河一带,人们在祭禹王的同时,也要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以祭拜诸神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时节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此时正是它生长的最佳时期。旧时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因而每到此时,有些老茶客就会聚在一起,细品香茗,体验传统之美。
师总结:白露是一个特殊的节气,因此我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来了解它的特点。
四、有关白露的诗词及农谚。
1.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白露的古诗、谚语。
2.教师出示:
3.学生自由朗读,并当堂尝试背诵。
4.请学生说一说你知道那些有关白露的谚语。
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
杈子耳子继续去,上午修棉下午摘。
早秋作物普遍收,割运打轧莫懈怠。
底肥铺足快耕耙,秸秆还田土里埋。
高山河套瘠薄地,此刻即可种小麦。
白菜萝卜追和浇,冬瓜南瓜摘家来。
5.全班齐读古诗词。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只有掌握了每个节气的特点,深入了解每个节气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并了解有关节日的习俗,做一个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六、作业设计
1.选择两首古诗、三条谚语进行背诵。
2.课后积累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同时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8月7或8日。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虽然立秋并不代表夏日酷暑的终结,但也传递给我们许多秋日即将到来的讯号,小朋友们将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起探寻“秋”的踪影。
小班语言教案——《夏天在哪里》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夏天的季节特征。
2、萌发对儿歌的喜爱。
3、尝试仿编儿歌。活动准备:幼儿对夏天有了初步感受。教学挂图《主题活动夏天来了》活动指导:1、谈论夏天:(1)引导幼儿谈论: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地方看出夏天来了?(2)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同伴交流对夏天的感受。2、欣赏图片:(1)出示教育挂图《夏天来了》,引导幼儿过程、欣赏。(2)引发幼儿讨论:夏天到了谁在树上叫?池塘里的什么花开了?人们的头上都戴上了什么?3、学习儿歌:(1)教师朗诵儿歌《小天在那里?》,引导幼儿边欣赏挂图边倾听。(2)引导幼儿学说儿歌,提醒幼儿注意语气和停顿。(3)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夏天还在哪里?(4)鼓励幼儿模仿《夏天在哪里?》的儿歌。活动反思:教育活动《夏天在哪里》课后,我感觉本次集体教育活动效果很好,课堂气氛非常洽,孩子们参与意识强,多数的幼儿能主动举手,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只有一半的幼儿能积极动脑进行创编儿歌,可以说本次教学行为充分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整个教育效果良好。一开始儿歌活动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使幼儿感到一片茫然,教师及时调整,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使幼儿理解儿歌,并深层的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使语言活动的价值更大。在教师不断指导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是在不断的自我成长。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差,教师要创设适合幼儿的方式抓住时机,从幼儿实际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正真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一天上学就不哭”其实不是好事,这也许是孩子轻微的感统失调的现象。孩子平衡感怎样?是否不喜欢秋千?韵律感怎样?是否能随音乐节奏摆动身体?是否是剖腹产?
小班孩子作息
夏季
7:30—7:50晨间劳动
7:50—8:20晨间体育游戏
8:30—8:50点心
8:50—9:00早操
9:00—9:15集体活动(上课)
9:15—9:25课间休息、入厕
9:25—10:00户外体育活动
10:05—10:40角色游戏
10:40—11:00餐前活动
11:00—12:00午餐、散步
12:00—14:30午睡
14:30—14:50起床、整理
14:50—15:00室内活动
15:00—15:20点心
15:25—16:00户外体育活动
16:00—16:30区域活动
16:30—17:30桌面游戏、离园
各地区各幼儿园会不一样
小班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上课只有15分钟。
现在各幼儿园采用的课程无非是整合、综合、单元、渗透、分科课程,但实际教学中有语言:简单儿歌,故事,音乐:歌曲、律动(随乐动作),数学:感知5以内的数量,辨认颜色等,美术:学画长短直线,螺旋线,圆圈等。
家长往往都回关注幼儿在园学些什么?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游戏、生活活动和上课一样重要。
可以有很多种,例如
1.端午节到了,祝小朋友们身体健康,快乐成长!
2.端午节快乐!愿小朋友们像粽子一样,包裹着幸福和快乐!
3.端午节,让我们一起吃粽子赛龙舟,度过一个快乐的假期!
4.端午节,祝小朋友们学习进步,天天开心!
以上祝福语都是简单直接的表达,可以让小朋友们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快乐。
小班端午节需要一个简单有趣的文案。
小班儿童的年龄较小,对于文化习俗缺少深刻的理解,需要一个简单易懂的文案。
可以在这个文案中通过简化重要场景和符号来展示端午节的文化价值,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体验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同时,可以增加游戏环节和趣味互动,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和感受这个传统节日的欢乐和美好。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