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2 21:23:17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活动设计背景在音乐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肢体语言来说儿歌“分果果”,让孩子们在说的过程中做出来。
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发现棉花糖和水果糖的不同特征,并尝试将糖果分成2个家和3个家,初步发展幼儿多重思维的能力。2、学会整理物品的方法,培养幼儿1、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发现棉花糖和水果糖的不同特征,并尝试将糖果分成2个家和3个家,初步发展幼儿多重思维的能力。2、学会整理物品的方法,培养幼儿摆放物品的有序性。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摆放物品的有序性。活动准备1、幻灯片、幻灯机、水彩笔、油画棒、画纸。2、图片(见配套幼儿画册)、操作卡片。活动过程1教师注意运用了“尝试”这样的词希望给孩子们的发展留有空间,但是细细推敲,还是可以发现设计者的定位少了一层,紧了一些:难道只能根据“颜色、形状二维分类”分类吗,不能有别的线索和尝试吗?2老师在设计时可能没有考虑到这些,所以层现在我们面前的教育现场就是:孩子们照着老师的示范和提供的材料一成不变的进行着分类,整个活动没有快乐的情绪、积极的态度和老师希望出现的变数。对于这种局面的出现,老师感到茫然,然而我想,对于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现场的互动与把握已不成问题,而设计时的不到位和考虑欠周才是活动失败的直接原因。很多老师在设计时往往只做一个粗略的设想,然后想当然的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会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如果孩子真的能“自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话,那还要我们老师做什么呢?所以在这里我们真的不能过分的“信任”和“依赖”孩子,我们真的必须在这高度浓缩的目标里,将自己的思考、理解弄清楚,然后才可能出现孩子们的自由展现和积极创造。案例B是我们看课的老师们观摩了案例A的实施后心有不甘,然后集体打磨出来的。在这个目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种表述形式的自然融合及设计者想要达到的意图。在这里,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分类这件事形象化的比喻成分家,并考虑到孩子个体间的差异,可以分成2个或3个家,同时老师想借助的方法和手段也更具体了:是“运用各种感官”发现“棉花糖和水果糖的不同特征”,而所有这些也只是过程,最终指向的是更高、更远的多重思维能力的发展。授课目标,盐糖不见了,小试验课学习,要求孩子们了解这种自然现象的原理,并用自己的话能够说出来讲课分析老师,可以把盐糖之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它的特点特征以及它的制作方式,它的构成,原料等给孩子们讲解清楚,当盐糖一遇到水就融化,这些现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老师也可以分析其原因,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掌握住,对于这个小事业做得比较好的,掌握的比较好的孩子给予表扬和鼓励
【活动目标】1、学习估计10-30以内物体的数量。2、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对3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算并正确总数。3、认真观察、判断同伴的估数,关注和学习同伴计数的多种方法。【活动准备】教具:自备红、黄、绿、蓝四色托盘一个,盘中分别装有数量为10颗(红盘)、15颗(黄盘)、20颗(绿盘)、30颗(蓝盘)的同种糖果;表示10颗糖果的标记卡1张;记录单;水彩笔1套。学具:铅笔人手1支;第一、二组人手1册幼儿用书(第25页);第三、四组人手1串数量为15-20的串珠,记录单;第五、六组人手1盘数量为25-30颗的蚕豆,记录单。【活动过程】一、游戏“看谁估的准”。教师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四盘糖果,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师:红盘里有多少颗糖果?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数字、数的)谁能依据红盘里所装糖果的数量,估计出黄盘、绿盘和蓝盘中各装有多少颗糖果呢?请一名幼儿说出自己估计的各盘糖果数。教师出示记录单并提问。师:**小朋友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你们认为应该记录在记录单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上的标记和空格,以帮助幼儿明确估数记录的相应位置――即“黄、绿、蓝三色托盘标记”下面、“眼睛观察标记”后面的三个空格里面)教师将该名幼儿的估数记录下来。师:还有谁愿意说出你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可请多名幼儿回答,及时记录幼儿的估数,如遇相同的数目则可不记)师幼讨论:大家估计的这些数目,究竟谁的正确?谁的更接近?我们怎样验证呢?(数一数)教师先后请3名幼儿上来,带领大家数出每盘糖果的实际数目,并将正确答案记录在记录单第三行“动手数标记”后面空格的对应位置。(幼儿在数糖果时,教师应引导大家观察每个幼儿采用的不同计数策略)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对比估数与(jy135幼儿教育
www.jy135.com
)实际数目。师:哪个估数正确?哪个估数与实际数目最接近?(对估数正确或最接近的幼儿给予鼓励)二、幼儿分组操作游戏。师:哇,看来我们大三班对估数掌握的特别好,那么我要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做好吗?(1)串珠有多少。师:先估算一下串珠上有多少颗珠子,请在记录单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串珠实际有多少颗,想想一串珠子应该怎么样数?从哪儿开始数?怎么样才能做到不重复数、不漏数?数好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2)蚕豆有多少。师:先估算一下盘子里有多少颗蚕豆,请在记录单的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实际有多少颗蚕豆,想想可以用哪种数数方法数的又对又快,数完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的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3)糖果有多少。师:请小朋友完成幼儿用书第25页的活动,要求是根据左边每只糖袋里有的10颗糖,估计一下右边每只糖袋里各装了多少颗糖,并在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上打“??”表示;再数一数实际装有多少,如果答案一致就为自己画个“√“。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分组操作游戏的记录单。师幼共同观察其估算的数目;再检查实际的数目是否正确,并运用幼儿提出的各种数数方法进行集体验证,如两个两个数的方法,三个三个数的方法,五个五个数的方法,让幼儿感受按群计数的快捷;最后对其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是否接近或一致进行判断。七彩糖阅读感悟是:
但他们已会试着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出各种理由,去解答各种的疑问。作为教师,就应该和孩子们一起,针对他们的好奇、好动等特点,运用感知、交流、观察等多种方式,让他们积累感性经验。糖果的味道可以尝,糖果外型美观。
糖果能用多种方法制作。活动不仅选材适合小班,而且在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也紧紧抓住小班幼儿的认知兴趣与情感特点进行活动。
中班语言课魔法糖教案写的不好,从教学目标来说,老师没有给孩子们交代出这一节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孩子们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不太明确,从讲课分析来说,老师没有把魔法糖他的特点特征以及用来描写他的语言词汇以及描写方法,等给孩子们分类别的讲解,让孩子们学习过程的中心议题不太清晰,以致于完成目标完成的不是太好,有没有可以做的比较好的孩子进行表扬鼓励?
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2、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
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哪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
四、比较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师: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糖和盐都是白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药丸看起来像糖果,味道甜甜的,但不能乱吃,万一乱吃就会出现瞌睡,昏迷等症状,搞不好还会有生命危险,药有三分毒,因为药丸长得美长得甜,被误认为是糖果,很容易吸引孩子的食欲,孩子太小没有自我辩识能力,万一把药丸当作糖果误食是危险的。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