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认识前后教案 幼儿园中班认识菱形教案反思

admin时间:2024-01-13 15:43:48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中班蒙氏数学分类排列教案怎么写

教学主题:中班蒙氏数学分类排列

一、明确结论

本节课将通过蒙氏教具,帮助幼儿掌握分类排列的能力。在数学分类排列中,将同类事物分类,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既考虑了分类能力,又能锻炼幼儿思维能力,因此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

二、解释原因

1.蒙氏教具能够帮助幼儿直观的感受分类排列。

2.分类排列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综合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于大小、颜色、物品、场景等多个方面,培养了幼儿对于分类排列的关注和认识。

三、内容延伸

1.基于分类排列能力,可以引导幼儿对事物进行归纳总结,让幼儿更加深入的了解事物本质;

2.可以引导幼儿将事物从多个维度进行分类排列,从而培养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和批判性;

3.通过掌握分类排列的方法,能够让幼儿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四、具体步骤

1.让幼儿根据不同颜色的木块进行分类,做出相应颜色的生活物品;

2.让幼儿根据大小不同的木块进行分类,做出大小不同的物品;

3.让幼儿根据不同类别的动物进行分类,学会体会动物之间的特点;

4.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玩具进行分类,从而刺激幼儿的兴趣。

五、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分类排列的基本能力;

2.了解分类排列的重要性;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分类排列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认识菱形教案反思

1.学生对菱形的认识还有待提高。2.因为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和空间感知能力还未完全成熟,需要进行更具体、生动、深入浅出的教学。3.为了更好的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菱形的形状,可以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如使用图形模型逐步展示、让学生上台在大屏幕上练习画菱形等。同时,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关注,使得学习教育能够顺利展开。

中班认识车的结构教案

1.知道常见汽车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用途。

2.认识轿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引发幼儿对汽车奥秘的探究兴趣。

3.感受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中班认识杜鹃花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乐于与同伴交流自己对杜鹃花的认识和看法,能认真听同伴讲述。

2.对杜鹃花进行有序的观察和描述,尝试运用形容词称赞。

3.在集体中讲述时,清楚连贯,声音洪亮,态度大方。

活动准备

杜鹃花图片若干;教师讲述顺序示意图。

活动过程

1.观察红色的杜鹃花,感知理解,讲述对象。(1)请幼儿观察红色的杜鹃花,这是什么花?它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可以用什么好听的话来说说他。二(2)启发联想:杜鹃花像什么?(3)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帮助幼儿了解杜鹃花的另一个名字,映山红

数量比较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用目测方法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2、教幼儿认识7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间的数差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数字卡1——7数量为3——7的圆点卡片

学具:添画圆点和数字作业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认读数字1——7.

2、看数字快速做动作。(教师分别出示数字1——7,请幼儿快速认读数字并做出相应数量的动作。)

二、集体活动

1、目测数群

(出示数量为3——7的圆点卡片)

小朋友,看,黑板上有什么?每张圆点卡的数量一样多吗?(不一样)各有多少呢?(请幼儿分集体活动个别的形式分别目测各张圆点卡的数量。)

2、按序排列点卡并匹配数字

每一张圆点卡的数量都一样,请一个小朋友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来给这些圆点卡排队。

想一想哪张排在最前面,接下来排哪一张呢?

请一幼儿操作。要求其他小朋友认真看。

圆点卡已经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好队了,现在要请一个小朋友来给每张圆点卡配上相应的数字。

集体验证操作结果“3、4、5、6、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的队。”

3、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相邻两数间的关系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排列好的数字,3的后面是数字几?(4)

4比3怎样?(4比3多1。)那3比4呢?(3比4少1.)

按这样的方法带领幼儿比较7以内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小结:如果数字是按顺数依次排列的话,那排在它后面的一个数都要比前面一个数多1,排在它前面的数都要比它少1

二、幼儿操作

1、教师演示并讲解作业要求

请小朋友看黑板上这些圆点的排序,在两排圆点中间有一个空白的,你觉得空白的地方应该画上几个圆点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些数字呢?空白的地方又应该写上数字几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这样的作业卡,请你们看清楚你的作业卡上都有数量是多少的圆点或是都有哪些数字,它们是怎样排的,在空白的地方应该画上几个圆点或写上数字几?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4、评价幼儿作业情况。

5、组织幼儿收拾玩用具。

中班节气立冬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让孩子们了解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机器立冬,让孩子们了解立冬,他的特点特征以及它的具体日期,包括李宗杰起整个生活有什么变化,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写课程分析老师,可以把立冬这个节气的具体日期和相关方面的内容写到黑板上,给孩子们讲解,孩子们考最后用自己的方式来描写整个立冬接起的方法特征,步骤包括它呈现的特色,老师,可以把写的比较好的孩子挑出来进行表

小班数学识别重复性模式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区别“1”和“许多”,并会用“1”和“许多”表述。

2.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鸭妈妈头饰;香蕉若干;糖果若干;大篮子一个;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引入,发现“1”和许多;

1.出示一只鸭妈妈的头饰,师:今天我鸭妈妈要带小鸭子们到小熊家做客,你们看,有几只鸭妈妈,几只小鸭子?引出一只鸭妈妈,许多只小鸭子。

2.教师带小鸭子到小熊家,边走边念儿歌:一只鸭妈妈,许多小鸭子,摇摇摆摆去哪里?一只鸭妈妈,许多小鸭子,要去小熊的家里。小熊小熊忙不停,忙着准备送大礼。

3.师:小熊家到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参观小熊家吧。播放课件,请幼儿观察家里的摆的食物。例如:家里有一个大蛋糕,许多小蛋糕。一个红色杯子,许多个绿色杯子?

二、创设情境“小鸭子们送礼物”知道一个一个实物组成许多实物。

1.师:小鸭子到小熊家做客有没有带礼物呢?幼:有,带了香蕉。师:鸭妈妈也带了一个香蕉要送给小熊,那你准备几香蕉要送给小熊呢?幼:我准备一香蕉要送给小熊。

2.师: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把准备好的香蕉送给小熊吧。请幼儿动手送香蕉,并幼儿尝试说:我送一个香蕉给小熊。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教师小结:小鸭子每人只送一个香蕉给小熊,但是一个一个香蕉合在一起就变成许多个香蕉。小熊收到许多香蕉真是太感谢小鸭子了。

三、游戏“小熊送礼物”知道许多实物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实物。

1.师:小熊也准备了礼物要送给小鸭子们,你们看。(出示棒棒糖)师:这里有几根棒棒糖啊?幼:许多棒棒糖。师:小熊为什么要准备许多根棒棒糖?幼:因为要分给每一只小鸭子。

2.师:小熊要把许多根棒棒糖送给小鸭子,每只小鸭子只能拿一根棒棒糖,请幼儿拿棒棒糖并尝试说:我拿一根棒棒糖。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师小结:小熊把许多根棒棒糖一根一根的送给了小鸭子,每只小鸭们都收到了一根棒棒糖。

活动结束:

时候不早了鸭妈妈要带小鸭子回家去了。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反思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