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4 19:54:32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有多少个字》教案
〖教学目标〗
1、在估计活动中,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估计的方法。
2、在估计的活动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加深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个字。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些简单的、数目较小的事物进行了估计,如抓一把小棒估计有多少根、估计物体的长等。
本节课要求学生先估计有多少个字,再具体地数一数。二年级学生对这种数量较多的事物估计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结合现实生活安排了一些生活中需要估计的素材,按从易到难的坡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估计的方法,也使学生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回答,春天来了,同学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了吗?大家认真阅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
执教教师:陈颖北京市燕山东风小学
本课参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荣获教育部优课奖项
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共有6个自然段,课文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小青蛙的叫声引来了另一只“小青蛙”,还调皮地学他说话。青蛙妈妈投石击水,借有形的水波来讲解无形的声波,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实在,形象可感,使读者在具体可感的描述中自然明晓“回声”的原理。本文是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极好教材。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更需要直观、形象的事物来唤起灵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去感受体验。因此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力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情感投入,在自主的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感受,激起浓厚的兴趣,来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感悟、体验和探索。
教学目标:1.通过儿歌复现、看图猜想、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本课6个生字,写好“倒”、“影”两个字。
2.创设情境,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以达到有感情地读文,培养学生朗读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3.借助绘本故事《回声》,在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回声,进而尝试一课带一本书的阅读方式。
教学重点:在情境中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回声。
教学步骤: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1课《回声》。
咱们先和字词宝宝们打声招呼吧!
1.读儿歌,复习生字。
2.开火车,复习词语。
3.看图猜想,联想记忆。
4.品味叠词,感受韵律美。
过渡:下面,我们来读读课文。请大家轻轻地把书翻到148页。
二、朗读感悟,探究回声。1.师:自己出声读读课文,然后借助老师的提示,回忆一下: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在发现了,并在的帮助下明白了。】
2.小青蛙是怎么发现回声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小青蛙说的话。【课件出示第2、3自然段。】
3.找出小青蛙的说的三句话,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师:小青蛙是怎么在妈妈的帮助下明白什么是回声的呢?请大家自己出声读读4、5自然段,试着从文中找找答案。
(1)接下来,咱们来个情景再现,请大家边听边观察。【课件播放水波和声波的动画及课文4-5自然段的朗读录音。】
(2)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答案了吗?我们先同桌之间小声说一说。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青蛙是怎么明白回声的?
师边听边板书:
水波河岸声波石壁
(4)明白了什么是回声的小青蛙有什么表现呢?谁来读读?
(5)你看,小青蛙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明白了什么是回声。
师板书:观察思考
5.此时的小青蛙又游回桥洞里,呱呱地叫个不停。桥洞里立刻响起一片呱呱的回声。小青蛙欢快地说:“多好玩儿啊!”
6.孩子们,好玩的回声你听到过吗?是在哪儿听到的?
过渡: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其实,还有好多关于回声的绘本故事呢,瞧,一起来读读。
三、绘本延伸,指导写字。1.师:故事的主角是一只小兔,它叫淘淘,很淘气。这一天,它出去采蘑菇,一看路上淘气闯了许多祸。它与一只狗熊打架,狗熊追它,它就一口气跑进了山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故事。我读提示语,大家读对话。注意读好语气词。
2.在情境中指导书写“倒”、“影”。
3.以回声游戏,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当过三年教师,曾经执教于一所高级贵族学校。公开课赛课拿过二等奖,一等奖被备课组长拿了。当时候知情人员告诉我,我的综合评分是全场最高分92分,备课组长91分。
也许学校考虑到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应该戒骄戒躁,给年轻教师一个成长的阶梯。私以为,也有可能是考虑到新来的备课组长,要树立一定的教学威信,所以只能将我的名次推后。
不过夺得第二名,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课后学生反响挺好的,他们私底下跟我说第一次觉得语文课是挺有趣的,听到这话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公开课赛课只能挑选自己不任教的班级,以抓阄的形式挑选班级,学生和教师互不认识。上过公开课的那个班级学生,后来看到我都会过来热情打招呼,一节公开课让我跟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即使我是别人班级的语文老师。
我认为一节优质的公开课不仅仅是评课老师认同,也需要受众学生认可。
那么,怎样上一节让评课老师和学生都觉得好的公开课呢?我认为有几个因素:
第一,课堂氛围舒适轻松,具有互动性每个人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当过学生的我们,经常会“被公开课”。
记忆中,以前的老师上公开课都是战战兢兢,生怕知识点说错,不敢提问学生,害怕学生答不出来,师生尴尬,于是一节课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坐在下面发呆,看着老师手抖、擦汗、结巴,然后在下面窃笑。
课程枯燥无味,教师紧张哆嗦,学生昏昏欲睡。下课铃一响,呼~终于熬过一节公开课!
事实上,正确的课堂打开方式是:激情昂扬!!!
一节课,教师自己没有情绪兴奋点是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的。题主第二次评课中说没有激情,言外之意就是课堂一潭死水,学生没有互动的欲望。
课前:教师要提前跟学生说明课程情况。同时,可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奖赏机制。比如,事先分好各小组讨论组长,负责带领全组成员参与课堂讨论。讨论多分者可获得一定的积分奖赏,积分高者可减免打扫卫生一次,等等。
课中:教师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抬头挺胸,让自己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因为你兴奋了,学生才能够被你带动,课堂氛围才能够调动起来。氛围很重要,争取能够做到每个学生都是跟随你的脚步走。
第二,课程内容容量适中,突出重点年轻教师有一个误区,就是想要将一节课将大量的重点内容全部展示完毕。这样是十分忌讳的。
公开课,课堂内容不宜过多,甚至要比平时的一节课内容要稍微少点。因为公开课不仅仅是内容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课堂情况的总评。
因此,课件不能够做到满满当当,一节课40~45分钟,能够展示的课件最多不超过20张,能少即少,重点内容点到即止。
第三,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无缝穿插课堂上,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课件、白板、教具等等。
尽量增加丰富性,比如你开头可以使用一个视频引入主题,期间可以使用PPT展示内容,同时发给每个讨论小组精美的教具作指引。
每个教学环节要了然于胸,哪个时候播放课件,哪个时候学生小组讨论,哪个时候全体朗读,哪个时候分发教具等等都要事先安排好,做到无缝衔接。各种教学手段穿插其中,让课堂丰富起来。
最后的总结:总之,公开课既是一种展示,也是一种内化。将公开课当做一种展示,展示你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将公开课当做一种内化,锻炼课堂掌控力。
最重要的是要有激情。年轻教师,唯一不缺的就是激情!不要将公开课当做独角戏,教师自己表演给评课老师们看。努力让课堂活跃起来,公开课就是一场成功的师生秀。
我是小学老师,我来给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经常看我问答的友友们,知道我班里也有一个智力有残疾的孩子。他是自闭症孩子。已经严重到影响智力的程度了,家长也在医院里开具了他是残障儿童的证明。其实这个孩子去特殊学校里学习是免费的,并且因为残障,将来会享有国家的照顾。我对他家长说过,不要在普通小学里跟读了,我们没有精力,也没有专业干预自闭症方面的知识去帮助他,我们不是特殊教育学校,我们还是以教孩子学知识为主的,对于这样孩子需要的特殊的训练,我们根本不懂这方面的知识,建议他转去特殊学校。
可是他家里因为种种考虑都不想转学校。一是怕去了特殊学校,相当于给孩子扣上了傻子或者弱智的帽子,我觉得家长这就是在掩耳盗铃。这孩子的状况,只要多接触几分钟就可以确定孩子有毛病。二是,孩子的父亲属于再婚家庭,又生了一个健康的孩子,人家后妈有自己的宝宝,他怎么样,人家毫不关心。亲生父亲也只想把他当个宠物一样养大。
昨天上课时,班里有个小女孩,课间收学生的作业了,没顾得去上厕所,上课她就举手要去厕所。我同意后女孩就去了。这个有自闭症的孩子,突然就说:她去干嘛了?我从来没有听到他如此清楚的说过一句话,就说“她去厕所了,怎么你也想去吗?”,他大声说“我去找她”,撒腿就跑出了教室,我怕出问题,赶紧也跑出,他追到女生厕所,就在那里站着,并不进去,可见我平常嘱咐的,男生不能进女生厕所,他也听力进去,他不是完全屏蔽这个世界。他开始慢慢地接收这个世界带给他的信号。
这个孩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果他的家长肯付出,早对他进行干预,他不一定能和普通人一样,但是他肯定比现在要强很多。
回头看看题主所问的问题。梳理后孩子智力有点问题,学校建议孩子去特殊教育学校,家长不知道怎么办?
首先我问家长,这个智力有点问题,你经过专门检测过吗?根据国际标准智商测试评分标准:智商140以上者接近极高才能(天才),120~140者为很高才能,110~120为高才能,90~110为正常才能,80~90为次正常才能,70-80为临界正常才能,60~70为轻度智力孱弱,50~60为深度智力孱弱,25~60为亚白痴,25以下者为白痴。
并不是老师看着孩子学东西慢就是弱智。
首先你要确定孩子的智商是不是真的有毛病,如果孩子只是没有普通孩子那么聪明,但是达不到智力残疾,那根本不用去啥智特殊教育学校,说实话,那里真的会给孩子带上帽子的,人们不会在拿正常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
如果孩子的智力真的不在线,已经属于残疾孩子了。
我认为家长还是考虑把孩子送去特殊学校为好。就算老师不歧视孩子,可是孩子显然不正常,学习肯定也跟不上,跟其他孩子也不是一个频道,班里的小孩子就算在老师的教育监督下不去嘲笑他,可还是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如果去了特殊学校,都是一样的孩子,不会出现谁取笑和瞧不起谁的问题了。
我以前邻居家的宝贝就是唐氏综合征,他们夫妻都是教师,孩子妈妈是小学老师,把孩子带在自己班里,小心呵护孩子,因为妈妈是老师,所以班里的小孩子不歧视她,和她玩的还很好。但是孩子毕竟有毛病,就算是妈妈自己怎么尽心教孩子,孩子的学习也差的不行。数学就是考几分。上初中的时候,孩子妈妈果断地送她去了特教中心。
因为离开了妈妈,上了初中,以孩子的状态根本不会结交到朋友,也不会学到知识,所以送去特效中心,只想她快乐点,能够在特教老师的教育下,能够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一技之长,快乐阳光的生活就可以了。
结束语:
提出问题的家长朋友,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作出准确的选择,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选择就是最正确的选择,至于家长的面子问题,花费的钱财问题都不要考虑,给孩子谋求个更幸福的未来才是重要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个折翼的天使,他们理所享受到更多的关爱,家长朋友们说我的对不对。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如果友友们有什么不同看法,请友友们留言分享,期待大家踊跃留言。
一、导入,感受母爱的表达
⒈小朋友,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为什么?(妈妈爱我们)
⒉那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呢?妈妈为宝宝做过什么事?(妈妈给我买吃的、妈妈给我讲故事、妈妈喜欢抱抱我等)
⒊师:你们的妈妈真爱你们,因为你们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
二、导入故事,感受动物妈妈对小动物表达爱的方式
⒈今天陈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有关动物妈妈爱自己宝宝的故事,名字叫《妈妈抱抱我》,你们想听吗?(想)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啊?那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⑴感受鸡妈妈的爱
①(出示第二张图片)看看图片上有谁?(小鸡的妈妈是谁?那小鸡的爸爸叫什么呢?)
②你们猜鸡妈妈是怎么抱小鸡的?用什么抱小鸡呢?
③(出示第三张图片)原来鸡妈妈是用翅膀抱它的孩子的。我们也来抱一抱。每当鸡宝宝遇到危险的时候,鸡妈妈就会用翅膀把小鸡紧紧地护住。
⑵感受狗妈妈的爱
①听!谁来了?(播放狗的叫声)
②(出示第四张图片)原来是狗妈妈和它的孩子。狗妈妈是怎么爱她的孩子的?你们家养小狗吗?你家小狗看见你会怎么样?(摇尾巴,用舌头舔你)
③(出示第五张图片)看,故事里的狗妈妈用舌头轻轻地舔它的孩子。
⒉体验和妈妈的爱,感受拥抱的温馨
⑴(出示第八张图片)小女孩回到家中,翻出一本书,她在看什么书啊?(幼儿观察,大象的书)那么大象妈妈会怎么爱自己的宝宝呢?
⑵(出示第九张图片)瞧!象妈妈用鼻子温柔地抚摸着小象呢!想想看在你们睡觉的时候,妈妈轻轻地抚摸你们,心里感觉怎么样?
⑶(讲述第十,第十一张图片)小女孩和妈妈幸福地抱在一起。
师:想想看小女孩和妈妈幸福地抱在一起,小女孩会说什么?妈妈会说什么?(我爱你妈妈,我也爱你宝宝……)老师妈妈也很喜欢你们,宝宝们呢?老师妈妈也想抱抱你们,宝宝愿意吗?
三、完整欣赏故事
⒈师:让我们完整的来欣赏下这个故事吧!
⒉师:好温暖的故事,故事里有许多许多的爱。
四、鼓励幼儿主动拥抱自己的亲人、老师和小伙伴,感受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和浓浓亲情。
师:除了妈妈爱你们,还有谁爱你们?我们的身边也充满了爱,记得有爱要说出来,做出来哦!宝宝们,去抱一抱你爱的人吧!并且告诉他我爱你。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