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4 23:29:52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回答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小蛇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探究小蛇的变色原理。
3.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小蛇、小盆、水、食物、棉花、饲养箱、颜料、毛笔、画纸、幼儿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通过图片、实物等介绍小蛇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引起幼儿的兴趣。
2.实验探究:将小蛇放在不同颜色的地面上观察,发现小蛇会随地面颜色而变色。教师可向幼儿解释变色原理:小蛇的皮肤中含有色素细胞,当小蛇感到恐惧或惊讶时,色素细胞会释放出色素,使小蛇的皮肤变色,起到伪装的作用。
3.手工制作:让幼儿用颜料和毛笔在画纸上画出多种颜色,再让幼儿将小蛇放在不同颜色的画纸上观察小蛇的变色情况。最后,让幼儿用幼儿手工工具制作一只小蛇模型,并在小蛇身上涂上颜料,让幼儿亲身体验小蛇变色的神奇。
4.总结活动:让幼儿谈谈自己对小蛇变色的了解和体验,并总结变色原理,加深对小蛇的认识。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师示范法、幼儿自主创作法。
教学评价:
1.观察幼儿对小蛇变色的反应和理解程度。
2.观察幼儿在制作小蛇模型时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幼儿的表现和回答,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重难点的撰写
一、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它的突破是一节课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重点的确立一般依据教学流程中用时最长,教材中篇幅比例最大,考点最多的内容。
二、教学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教学难点的确立一般依据:
1.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体会情感);
2.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音乐的节奏型,语文的写作手法,理科的公式、推理、实验,体育的动作要领、协调、团队,美术的构思和搭配。)
三、教学重难点案例
小学语文:《燕子专列》
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环境保护、爱护鸟类意识。
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初中数学:《反比类函数》
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定义/图像特征以及函数的性质
难点:如何抓住特征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图像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
重点:细胞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变化
单元大概念内涵
(一)大概念
大概念也称大观念,指基于事实基础上抽象出来的,能够解释和预测较大范围内事物和现象的,涵盖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帮助学习者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少數的、可迁移的核心概念。
(二)生物学学科大概念
生物学学科“大概念”是学科的核心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反映了学科本质,凝聚着本学科的核心教育价值,是学科思想、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集中体现,是生物学的基础和精髓。生物学科可以看作是多个大概念的集合,大概念搭建起学科的基本框架,可以通过大概念构建起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大概念是生命观念的重要组成。本研究是基于生物学科教育的角度,所以文后提到的大概念均采用以上界定。
(三)单元教学
崔允漷教授认为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对单元的认识与理解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有人提出根据单元核心内容的范围大小来确定单元的大小。笔者认为我们所讨论的有关教学的单元应当是基于教学活动的教学单元,从教学单元的内容来看单元可大可小,其大小取决于所围绕的主题,如果围绕的主题是一个小的事实性知识,那么单元就可以是一节微课,如果围绕的主题较大,如细胞结构,那么单元就包含很多个课时。文章的教学单元指的是基于高中生物学大概念引领的主题单元。
这样的教学单元也比较符合《课标》追求的“少而精”突出重点的原则。教学单元是基于大概念的,围绕某一主题或任务的结构单元。单元内各部分之间有严谨的逻辑结构,各局部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突出一个主题,它不同于传统教材的章节,现行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主要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依据来编写的。所以构建教学单元要参考本身学科的知识框架但也不必拘泥于教材中现成的章节划分,而应根据实际需要将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合理转化、合理利用。单元教学是一种围绕某一主题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方法,是一种教学策略与教学理念。
(四)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就是设计如何开展单元教学,是基于某个主题下,充分考虑有关内容的关联性、整体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进阶的学习过程的设计。
从微观来看,生物学是建立在分子与细胞基础之上的科学。细胞的部分知识,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成分,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构成的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七年级就已经学过。由于间隔的时间过长,学生对这些知识难免遗忘或记忆模糊不清。本章第一节的资料分析“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中所列举的事例和材料,都是初中学生学过的,如人的生殖过程,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教材在初中相关内容基础上又有所扩展。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是初中学过的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本章在帮助学生回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加入了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层次,既起到了连贯作用,又使学生全面了解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为整个模块乃至后续模块的学习打基础。(2)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赏心悦目的版式、精美的插图、科学的知识之外,还应本章内容选取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选取了一些与当前社会热点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感到生物学知识既有实用价值,又能解决、解释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加之赏心悦目的版式、精美的插图,让学生从而从心里接受、喜欢它们。当然,选取的这些知识并不只是为了迎合学生,而是在选择材料以呈现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时,注意到这些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的紧密联系。例如,本章第1节开头的问题探讨,就选择了非典型性肺炎这一学生都熟悉、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例。尽管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SARS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又如,组装细胞,即组装生命体,是社会热点也是科学前沿,这项研究工作可能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一定的风险,这就涉及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从微观到宏观,高屋建瓴,统领本模块的学习。传统的高中教材,前面有一个绪论,绪论就是本书或高中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的高度总结,与大学教材或专业书籍类似。而本模块教材没有绪论,只有科学家访谈,本章“走近细胞”的编排,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之外,还有替代绪论的功能。再如,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涉及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生命系统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让学生初步了解到,生命科学的研究是从这些层次上展开和深入的,而细胞是其他生命系统层次的基础,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由于本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来展开教学内容的,后续各章依次讲述了这一基本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变化等,因此,本章既是后续各章的基础,又具有统领本模块的作用。(4)注重从不同的视角认识细胞及其他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从最小的细胞开始,到最大的系统生物圈,尽管生命系统复杂多样,大小不同,但它们层层相依,都离不开细胞这个最基本的生命体。因此,教材中用图示的方法从微观到宏观呈现给学生一幅生命的画卷,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基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本模块要研究的对象,本章还从以下几个角度让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细胞:①非细胞形态的病毒必须依赖于细胞生活和繁殖的提示: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而安排在章首,除激发兴趣之外,还重在说明,病毒只有依赖于细胞才能生活,从而更加说明了细胞的重要性。②以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为题的资料分析:用不同的资料,如单细胞生物的运动和分裂、人的生殖和发育、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和艾滋病破坏人体免疫细胞,分别从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运动、繁殖、生长与发育、应激性和稳态5个方面说明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的。③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阐明: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可以增加对细胞多样性的感性认识;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分析,再现了人类认识生命体统一于细胞的最初的一段科学史;通过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介绍,使学生对细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但它们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只是细胞核不同,这两类不同的细胞具有统一性。④组装细胞的补充:“科学前沿”中组装细胞的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到,人们想组装和制造生命体,都离不开组装细胞,都超越不了细胞这个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5)设置开放性问题,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本章中的部分问题、习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有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难以全面系统地回答。教材中设置这些问题和习题,是为了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初中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力所能及地回顾和总结,让各种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判断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的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达到熟悉学生,调整教学进度的目的。3)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难点的预测(1)教学重点:①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③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分析不同细胞的异同点。④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2)教学难点:①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2.教学对象分析本章为《分子与细胞》模块的起始章节。对于细胞,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就已经有一些了解。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中,细胞的知识已相当丰富,不仅有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内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还有建立在细胞基础之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介绍。因此,开展细胞的学习,应与初中有关细胞的知识相衔接,并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例如,关于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人的生殖和发育,缩手反射和艾滋病的有关知识等,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非典型性肺炎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经历过的事例,生活中学生对缩手反射已有感性认识,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的知识则很容易从来自社会的信息中获取。尽管如此,如果让学生一接触新教材就深入到细胞内部复杂的结构及机理,会让学生感觉深奥难学,可能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组织本章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拉近初中生物学知识与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距离;二是本章应起到承上启下、统领本模块的作用;三是本章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开始接触高中生物学就爱上这门学科、热爱生物课程学习。3.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策略本章是高中生物课程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培养兴趣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好新教材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激情,进而为实现新课标教学目的铺平道路。具体应注意:(1)重视课本教学材料,用好课本教学材料。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科书封面是“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和“分子与细胞”字样。学生未打开课本前,先让学生猜猜该图是什么,引导学生到教材中找答案,简单介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如均有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再如,观察第1页图“高倍显微镜下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让学生研讨植物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2)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已比较全面,分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第一节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这几个层次,在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各个层次的名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3)领悟原理,细心操作,学会使用高倍镜。使用高倍镜观察各种细胞是手段,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才是目标,教师应在学生观察之后及时进行总结。此外,教师应注意提供不同的生物材料,不同生物的各种细胞可以更好地说明细胞的多样性,而不同生物的细胞共有的结构又可以说明细胞的统一性。(4)比较见异同、出真知,适合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学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学习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师可先采用“顾名思义”的方法,从字面上分析这两类生物的最主要区别在于细胞核。例如,“原核”是指原始的细胞核,“真核”是指真正的细胞核。这两类细胞的“核”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还有没有其他的区别呢?教师可展示细菌细胞和蓝藻细胞的模式图,让学生识图、辨认、归纳和总结,通过比较,得出原核细胞的“核”叫拟核,学生将很自然地发现这两类细胞“核”的区别。(5)从科学史中认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则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的素材。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获得许多重要的启示。例如,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和发展;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等等。2)教学设计思路上图所示的《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教学设计思路,合理利用了课程资源,注重挖掘课程的人文素材,通过构建多样的探究方式,呈现了新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是本章教学设计的摸版,极具参考价值。这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材,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改掉只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传统教学定势,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完美结合,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石竹同志,现为齐鲁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副教授、工会主席。1997年山东大学硕士毕业后到学校工作。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热爱教育事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爱校、爱生,淡泊名利,认真踏实,扎实勤恳,在教学和教书育人方面都取得较好成绩,是学院老师们的知心大姐,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过硬
石竹老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初心,能够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在专业教学中挖掘德育因素,努力把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贯穿于日常工作中。石竹同志具有强烈的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参加工作以来,服从学院安排,服务于学院的发展,在学校转制、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积极参加和完成学校与学院的各项工作与课程课程建设。坚持把讲台作为育人主阵地,注重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始终坚持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2009年在上班途中,遭遇较为严重的车祸,忍着剧痛,坚持完成4节课的教学工作,尽管事后医院诊断为腰椎骨裂;在休息了短短的半年之后,就重新投入了教学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虽然腰伤未能很好恢复,号称精准的“天气预报”,刚开始上半天课需要休息两三日方能基本恢复,到近两年才得以基本康复。十余年如一日,却从未因个人原因耽误过教学工作。因为腰部受伤,但也从未坐着上课。腰部受伤致使腿部力量缺乏,腿部肌肉力量不足,2015年底,上班途中踝关节严重扭伤,当时肿涨如乒乓大小鼓包,在同事帮助下简单做了应急处理,仍然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上午的教学工作,并在伤后与同事们进行合理的安排才安心休养。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学生进行爱岗奉献的思想教育课,受到学院师生的充分肯定。
理论基础扎实,教学水平优良,
注重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
石竹老师生物学理论基础厚实,相应生物学涉猎理域较为宽广,勇于承担各项教学任务。自工作来先后承担《细胞生物学》《植物学》《植物学实验》《植物组织培养》《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园林生态学》《遗传学》《遗传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生物标本制备》等十数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积极进行课程建设,2013年省级精品课程《植物组织培养》主讲人之一,2011年《植物生物学》我校第七届精品课程,主持及主讲人;2014年校精品课程群《植物生物工程系列》之一《遗传学》课程的主持及主讲人。《遗传学》课程在2017转建为校第一批《遗传学》网络课程,并在学校中期考评中获得优秀等级。2018年校第二批网络课程《遗传学实验》,主讲人。《遗传学实验》《植物学课程》,作为建设者和主讲人之一,成为2019、2020年度山东省高校教育联盟省级共享课程。认真上好每一门课,认真讲好每一节课,在历年的学生评教中均获得优秀成绩。
在专业骨干课程《生态学》教学中,以提高全民生态素养为己任,早在2010年开设学校公选课《生态学与人类的未来》,积极推动生态学教学。认真设计教学工作的细节,优选教学内容,并在课程内容中充分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紧扣生态学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结合我校师范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特点,明确生态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健全实验教学的内容,设计与开发合适的实验项目,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周,重视实验教学的内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生态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遗传学实验的特点决定了需要较为繁重的实验准备工作,为了更好地做好实验准备,特别是在章丘校区上班之后,不顾车祸之后身体不适,甚至在实验准备前后一个月时间住在实验室,坚决保质保量满足教学的需求,协助好其他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做好教学科研,比如针对生态学的教学,撰写论文《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生态意识调查研究》、《大学生生态意识调查》等,针对遗传学的教学,撰写论文《遗传学课程教学设计与构想》、《农杆菌介导的抗病基因对番茄的遗传转化》。针对植物学及实验的教学,撰写论文《齐鲁师范学院维管植物调研与在植物教学中的应用》、《昆嵛山泰礴顶次生木本植物资源的调查及分析》、《山东植物新纪录——芒颖大麦草Hordeumjubatum(Gramineae)》,等等。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同事们的教学科研,并在教学中注意拓展相关的专业技能,比如早在2003年,就参加了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并担任省级生物骨干培训班主任及承担相应教学工作;2016年参加国家林业局花卉园艺师培训并获得一级资格证。
在教学之余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院系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达成能力培养的目标;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学科知识及技能比赛,如2018年、2019山东省生物学大赛获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教书育人,热心工会工作
由于车祸后身体难以支持长时间实验研究,石竹老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工作。除了保质保量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积极进行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课下与学生交心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刚刚参加工作做学生的知心大姐,无论是学习、生活、情感,学生常常第一时间找我谈心。在我校刚刚开始招收高职学生,作为班主任,每天到教室到课堂,虽然许多政策不是很明确,开始甚至没有专升本机会,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不放弃现有的学习机会,时刻准备着,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未知的未来。毕业后,工作中不忘充实自己,随后有了专升本机会,很多学生很快进入了本科学学。对于困难学生从生活到学习更是给予更多的帮助与关怀,比如在石竹老师担任班主任期间,有一位贫困生,学校给她勤工俭学的资金,一时迷糊,竟然拿着想去外边世界看看。其他同学当晚发现该同学不在宿舍,发现并马上告知老师,但石竹老师对学生心态十分掌握和了解,十分自信,果然学生第二天就回来了,回来说:不舍得石老师老师担心她。
本科教育阶段,担任学生的学业导师与考研导师,总能耐心细致的与学生沟通交流,对于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或困惑,她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引导,鼓励学生珍惜求学时光、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素质。考研的学生,需要考试教材了,积极提供;考前随时进行心理辅导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绩公布了,需要复试的做好复试前心理和专业辅导;需要调剂的,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尽心尽力联系本专业其他高校的老师与朋友,提供学生更多可能的机会。对于落榜的学生,及时做好心理辅导,消除颓废心态,重新规划与积极面对下一步挑战。
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院系工会工作,多次被评为齐鲁师范学院工会工作积极分子。2018年9月以来担任生命科学学院工会主席,在学校工会的领导下,在院系工会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教职工自身优势,充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积极组织和参加院系各项集体活动,均取得较好成绩,做好年轻同事们“石姐姐”,做到上情下达,为老师们服好务。比如,做好工会成员的信息采集工作,慰问离退休教职工,慰问生育的女老师,及时发放工会福利与慰问品,组织教职工参加女教职工趣味运动,组织教职工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教职工合唱比赛,组织女教职工参加全国“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做好生科院2018年“慈心、爱心一日捐”活动,组织生科院教职工2019年教职工排球比赛、2019年齐鲁师范学院教职工登山活动、2021年齐鲁师范学院教职工“环校园春季健步走”。比如为组织教职工参加校运动会,根据教职工自身优势,挨个发动与动员老师们积极参加,组织并参加校运动会集体项目,分别获得教工组34届、35届第四名与第五名的好成绩。组织教职工参加学校第35届运动会教工排舞,克服自身困难,随时顶替有事教职工参加排舞。
石竹老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将自己的教育情怀尽情地挥洒在三尺讲台,以身作则为人师,满腔真爱献学生,充分诠释了忠诚干净担当的党性修养,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四有”好老师。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