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5 23:52:34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春天到了,农民伯伯又开始播种了,咦!这是在种什么呢?嘿!是我们爱吃的甘蔗。孩子们兴奋不已,于是就有了《原来甘蔗这样种》。
活动目标:
1、通过种植让幼儿获得一些种植经验,教会幼儿正确的种甘蔗方法,学会种植的基本步骤。
2、培养幼儿对种植的兴趣,体验种植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简单的种植工具。
2、事先联系好一种植场地。
活动过程:
一、种植热身。
——带幼儿来到外面种植场地,观察周围环境及要种植地方的泥土。
师:大家看看,泥土硬硬的现在能种了吗?
(让幼儿知道只有软软的、松松的土才适合植物生长)现在,我们应该怎样把泥土变得松软一些呢?那我们用什么工具呢?
——种植前,一定要先把泥土翻一翻,让泥土松松的。
二、快乐种一种。
——师:现在我们把泥土都已经翻好了,可以种甘蔗了。幼儿观察甘蔗苗:孩子们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幼儿观察甘蔗苗,知道它是甘蔗的哪一部分。
(原来甘蔗不是整根种下去的,而是切成一节一节种的。)
——请农民伯伯示范种甘蔗,让幼儿了解种植步骤。
讲解要领:种时要把甘蔗节头平放在泥土里,小芽芽朝两边,象小朋友排队一样整齐地种过去。
——组织幼儿种植,教师巡视指导,给予个别幼儿以提示。
——幼儿交流种植经验。
三、结束活动。
整理工具,回活动室。
四、活动延伸。
利用早晨入园、中午散步时间,引导幼儿连续观察,看看甘蔗是怎样长高的并作记录。
活动反思:通过这一种植活动,孩子们知道了种植甘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获取了许多有益于终身发展的能力,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同时发展了幼儿观察、记录能力。特别是在甘蔗种植探索过程中,孩子们对甘蔗种哪部分及怎样种非常感兴趣,可对小芽芽感觉有点不知所措,共同体验探索带来的成功,让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写满了快乐,孩子们勇于探索的热情也感染了我。让他们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共同学习探究来获得经验,这样既符合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乐于探究的愿望,又达到了我们的种植目标。
教学设计合理,生动有趣,孩子们非常高兴。
课堂上,老师实际操作,展示给孩子们量身高和体重,孩子们积极配合,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效果。
通过本节课,使孩子们懂得,要想长高,一定要好好吃饭,营养充足,睡眠好,休息好,才能够身体好。
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孩子们蹲到地上,用力跳起,可以有个参照物,比如摸到那个位置,给个小礼品,或者口头奖励,激发孩子们兴趣
在开始小组合作动手的时候,孩子们经常闹矛盾,所以在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时,要特别关注,正确的去进行引导,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事情,也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这堂课总的来说还是上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孩子们也知道要长高一定注意营养,多运动,我们就走可能比阿爸妈妈长得还要高。
教学目标
1.知道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懂得要爱惜粮食。
4.爱惜粮食、爱惜食物,不浪费。
5.爱护庄稼,不践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如何爱惜粮食。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
2.谷子、麦子、玉米的头饰。
3.大米、白米饭实物。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2.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三位同学戴水稻、麦子、玉米的头饰上)我们请这几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们一定都喜欢我吧!我愿和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一起。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板书:粮食
二、粮食来之不易
1.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自制粮食拟人动画,同时播放课文第一小节录音)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
演示动画:《一粒米的来历》中的场景一~场景四下载
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出示场景五: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
出示场景六: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师:好,我们谢谢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请小麦女士来说一下吧!
(2)同学们,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据学生所答出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小麦女士:好,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我要带大家去看一看面包是怎么来的?
演示动画课件:《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小麦女士:大家一定要切记这最后一句话:“面包来得不易,千万不要浪费。”
师:让我们感谢小麦女士的精彩演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请玉米小姐说了,我来总结一下吧!
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
学生背诵古诗。
播放录音:《锄禾》,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粮食来得不容易
(3)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粮食做成的,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
板书:粮食与我们最亲密。
三、怎样爱惜粮食
(1)请你对辛勤种田的农民伯伯、农民阿姨,讲一讲你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学生回答:(同时板书在黑板上)
老一辈革命家也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出示图片<董必武让女儿捡起饭粒>
(2)粮食听到同学们说要爱惜他们,非常高兴,还有话对同学们说,我们来听一听。播放课文第三小节录音
你听到粮食是怎么说的呢?
讲解:我国人口很多,但耕地面积很少,粮食不充裕。我们国家一些地区有时会遭受自然界的灾害。比如说:水灾、旱灾、地震、虫灾等,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时,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缺少粮食,没有粮食会怎样?
板书:缺少粮食出问题
出示书中35页图片:这一辆辆汽车上装着什么?要运到哪儿?
为了有更多的粮食支援灾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更加爱惜粮食)
(3)最后,粮食还有几句话想让同学们牢牢记住。(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仔细听粮食让我们牢记什么?(出示一粒米与粮仓图,同时播放第四小节录音)
粮食让我们牢记什么呢?
师问:如果我们都来把粮食当成宝,节约每一粒米,会怎样呢?跟老师一起算一算。
如果我们每位同学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大米实物投影:365粒米)
如果我们全班45位同学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大米实物投影:约16425粒米)
如果我们全国12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一粒米的话》)
听了一粒米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积少成多了不起
四、辨析深化
“议一议”栏目下载
1.(投影出示两位小朋友在庄稼地里追捕蝴蝶的情景)这两位小朋友这样做对吗?给他俩提提意见。(我们要爱护庄稼,不践踏)
2.(投影出示一位小男孩吃包子时,把包子皮扔掉的情景)这位小弟弟做得对吗?你能给小弟弟讲讲该怎么做吗?
3.(投影出示两位小学生在庄稼地里立起写有“请不要穿行”的木牌和另一些小学生正从庄稼地里并排走过的画面)这些同学中,哪些同学该受表扬?哪些同学该受批评?谈谈你的看法。
五、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
(1)在学校吃早点,怎样做到不浪费,谁有好办法?请每位同学谈一谈。
(2)在家中吃饭应该怎样做?
(指导学生具体做到不在饭桌上撒饭粒;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不想吃的东西不能随意扔掉。)
小结:爱惜粮食要从自己做起,要做到不撒、不剩、不扔。
2.在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做到了爱惜粮食?谁来夸一夸他们。
(可以支援更多的贫困地区,献出一份爱心;此外,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3.小常识:为了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来爱惜粮食,规定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贴横幅“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让我们都来记住这一天。
4.总结全课:同学们,“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最亲密,粮食来得不容易,缺少粮食出问题,积少成多了不起”,因此,让我们每个小公民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惜每一粒粮食。
5.齐读儿歌。(见板书)
板书设计
粮食与我最亲密,
来得实在不容易,
缺少粮食出问题,
积少成多了不起。
活动目标】
1、演唱歌曲《娃哈哈》,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习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垫步。尝试手脚协调地跟着音乐表演新疆舞《娃哈哈》。【活动准备】
舞蹈编排:
(1)脚步以垫步贯穿始终。
(2)听歌词,记动作次数。
第一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左上方一高一低转动手腕两次。
第二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右上方一高一低转动手腕两次。
第三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侧平举,转动手腕两次。
第四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头顶上方转动手腕两次。
第五句歌词:双手在胸前一边拍手一边自转一圈。
第六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三次,最后双手翘起大拇指摆个造型。【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环节。
1、聊聊新疆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风土人情,进一步了解新疆,喜欢新疆,激发幼儿学习新疆歌舞的兴趣。
2、学唱歌曲,熟悉歌曲,强调在重拍上的歌词要唱得短促有力些,如:我、是、花、真等,为学习垫步打好基础。
二、学习垫步。
1、创设一个“乘坐火车去新疆旅游”的情景,辅助提问:“火车怎么开呢?”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示范的火车开法:双手叉腰,做垫步。
2、交流自己的发现。如:“一只脚在另一只脚的后面一点用脚尖踩。”“脚踩下去的时候身体要长高。”……幼儿模仿尝试,教师观察指导。
3、教师邀请“火车开得好”的幼儿示范,再次帮助幼儿了解垫步的要领,知道只有这样开火车才能到新疆。
4、出示铃鼓,介绍这是新疆叔叔跳舞时用的乐器。教师跟着音乐拍铃鼓,请幼儿跟着示范者再次开火车去新疆旅行。用铃鼓声给幼儿信号,在听到鼓声的同时脚踩下去,帮助幼儿踏上音乐的节奏。
5、请一位把握节奏较好的幼儿来做新疆叔叔拍铃鼓,带大家游览新疆美景。
三、学跳新疆舞。
1、教师示范舞蹈。辅助提问:“新疆阿姨是怎么跳的?”“手腕转动和扭动脖子表示什么意思?”联想到摘葡萄和葡萄很好吃的意思。“不同方位转动手腕表示什么意思?”幼儿联想是在摘不同地方的葡萄。
2、按舞蹈动作的顺序编成了一首儿歌:
左边的葡萄大又大,
右边的葡萄甜又甜,
旁边的葡萄多又多,
上边的葡萄数不清。
娃哈哈,娃哈哈,
新疆的葡萄亚克西。
3、在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的过程中学会舞蹈。
一是爱心,二是责任心,三是细心,四是耐心,五是童心。
具体分析:
一、爱心。用爱心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爱是教育的源泉。但在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讽刺、歧视学生,体罚和变形体罚学生。把教学当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那么他讲课时眼神是空洞的,神情是冷漠的。相应地,学生是冷漠的,甚至的敌视。这样会激发师生的矛盾,这样教学过程就没有了乐趣,也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育的力量源于对学生的爱。
首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关心学生,才能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把教学工作做到了点子上。其次,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学生才会向教师倾吐心声,教师才会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再次,只有热爱学生,使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与信赖,才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和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
二、责任心。用责任心做好日常工作。责任心即是对教学的精益求精,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没有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不花时间学习,不深入钻研教材,无心钻研业务,上课没有激情,教法简单,照本宣科,泛泛而谈,得过且过,没有把教育当作自己的责任,这样势必影响到整个教育工作。教师无小节,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教育作用。教师没有尽责,势必会影响和误导学生。所以教师应以自己的学识尽心尽责去教育学生。
三、细心。用细心观察体会学生的点滴。一个班的学生各有不同,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有的是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干扰、思想包袱重,有的则是基础差。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有些学生心智水平和生理发展没有同步,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等,学习生活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教师特别要留意关注体会差生的表现。平时要勤于细心观察,注意他们的表情变化。有的差生课堂注意力不能集中持久,需要明确纪律、不断的提醒,严格要求。对学困生应多用鼓励的目光注视他们,以真诚的微笑面对他们,细心教导,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耐心。用耐心教育引导每个学生。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耐心是教师必备的优良品质。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他们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有极其复杂的性质,构成了教育工作是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是一个反复教育的过程。学生在取得进步后可能有退步、改正错误后可能又重犯。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不急躁,苦口婆心,满腔热情、以足够的耐心循循善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信心,诱导“后进生”转变成长。把犯有某些过错的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五、童心。用童心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了解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基础,是进行针对性教育的前提。要深入了解学生重要的途径教师有效的沟通。而有效的沟通则需要教师有一颗童心。首先,教师要扩大与学生的交往范围,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平等交流。其次,教师应放下格子去贴近学生生活,这样和学生沟通起来更得心应手,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内心思想活动,以适当方式教育指导学生。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