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防震减灾教案(中班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admin时间:2024-01-16 07:39:32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幼儿礼仪活动现场怎样待客教案

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有交往礼仪包括问候礼仪、同伴礼仪、做客和待客礼仪、接打电话礼仪、居住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就餐礼仪包括餐前礼仪、使用餐具礼仪、就餐时的礼仪、餐后礼仪。仪表仪态礼仪包括:仪容、形体礼仪、穿着礼仪、坐立行的姿态。教育学认为: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规律,德育与智育血肉相连,相互促进。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应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应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师在活动中以引导幼儿从谈话活动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明白礼仪的常识并在活动中身体力行,成为一个讲礼仪的小大人.语言活动具有有语有文,有义有图,有情有景等特点。在语言活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幼儿容易理解,乐于接受,愿意模仿,教育效果明显。教学时,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再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图意;然后可以分角色让幼儿进行表演。使幼儿在看图会意、看图说话、仿图表演的过程中,提高说话能力;同时,也使幼儿在看、思、言、行的过程中,受到文明礼貌的教育.幼儿礼仪教育内容、方法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1)基本礼仪(2)家庭礼仪幼儿礼仪教育内容、方法幼儿礼仪教育内容,应遵循以下特点:(1)专业、科学,符合儿童认知特点(3)幼儿园礼仪(4)公共场所礼仪第一部分:基本礼仪1、基本动作:站(下册1页)、走(下册3页)、坐(下册5页)、蹲(下册7页)、捡、如何敲门(下册31页)、门的开关(下册33)、递接物品的方法(教材上册23页)、咳嗽、打喷嚏、打哈欠2、礼貌用语:您好、再见;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请3、个人礼仪:揩眼屎、擤鼻涕、洗手、洗脸、照镜子、剪指甲、饭后漱口、擦嘴、刷牙、勤洗澡、衣服的叠放、洗手间的使用方法……4、基本交往:打招呼、谈话、自我介绍、介绍他人(上册31页)、如何接电话、如何打电话(上册33页)、对弱势人群应量力帮助……第二部分:家庭礼仪1、尊敬长辈(称呼长辈必须用尊称、听从教导、体贴长辈、回家和离家的时候打招呼、有长辈陪伴身边时应请长辈先行、帮助爸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如何对待成人的错误……)2、行为习惯(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物归原位、爱惜物品、不浪费、和他人和谐相处、要和家长在一起、如何排解不良情绪……)3、客人来访(引进门、邀入座、敬茶、对客人彬彬有礼、收到礼物要致谢、接待小客人……)4、拜访作客(先约定、准时到、不乱摸乱动、上门拜访或慰问病人要带礼物……)第三部分:幼儿园礼仪1、入园离园礼仪(主动和老师、幼儿、家长问好、道再见)32、课间盥洗礼仪(照顾自己、谦让、物归原处……)3、教学活动礼仪(学会倾听、积极动脑、发言举手……)4、户外活动礼仪(排队、上下楼梯不推挤他人、不扒护栏、行进时有事需先出列、遵守游戏规则、在规定范围内活动、集合解散听口令、不趴堆、游戏时要谦让、玩过的玩具送回原处……)5、进餐礼仪(餐前洗手、不挑食、不抢食、进餐不说话、不浪费、不发出吃东西的声音、自己送碗筷、饭后擦嘴漱口……)6、午睡礼仪(叠好的衣物有定处、午安礼、睡间礼、起床整理……)第四部分:公共场所礼仪1、行走(遵守交通规则、右侧通行,过马路时走专用通道、不边走边吃、不随地吐痰、不尾随围观、保持距离、不占盲道……)2、等候(按顺序排队、不插队也不让他人插队、不席地而坐、不拥入街道之上妨碍交通……)3、乘车(主动购票按顺序上车、先下后上、上车时不挤不推、要礼让老弱病残孕;行驶中不打闹大声喧哗、不向车外丢东西、吐痰、不脱鞋,不蹬座位、不在车上吃东西,下车提前准备、需他人让路要用借光、劳驾或请您让一下等文明用语……)4、乘电梯(升降式电梯:不扒门,不划门,先出后进、不强行挤入、不乱按、超载时主动退出……乘步梯、滚梯:靠右侧、不推不挤、不打闹……5、游泳馆(不向池内扔脏物、不向池内大小便……)6、图书馆(轻声细语、不污损图书、书归原位)7、商场(不乱跑、买计划内的东西、不攀比、不私拆商品、不私尝食品……)8、公园(维持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维持公共秩序、持票进入、不折花、不践踏草坪……)9、遇意外(地震、着火、海啸、恐怖袭击等意外时会报警、会自救、不乱跑、不惊慌喊叫、要沉稳、听指挥、听大人安排……)幼儿园礼仪教学方法(1)故事启迪法:(2)行为辨析法:(3)示范演示法:(4)情景表演法:(5)游戏童谣法:(6)活动竞赛法:开展礼仪教育的方法·琅琅上口的礼仪三字经·制定周日训练目标·每个月孩子们都进行一场小比赛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的过一生!呵呵希望能帮助你

六年级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心存感恩》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1、心存感恩;教学目的;1、理解生命的成长融汇了“亲人之恩、社会之恩和自;知恩;2、体会感恩不仅是对他人表达感谢和尊重,同时也是;的一种充实;3、树立时时心存感激的意识,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对自然万物都要抱一颗感恩的心;教学难点;体会感恩对他人、社会和自己带来的美好情感和价值体;心存感激的意识;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第一单元热爱生命1、心存感恩教学目的1、理解生命的成长融汇了“亲人之恩、社会之恩和自然之恩”,学会知恩。

2、体会感恩不仅是对他人表达感谢和尊重,同时也是对自身生命情怀的一种充实。3、树立时时心存感激的意识,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对自然万物都要抱一颗感恩的心。教学难点体会感恩对他人、社会和自己带来的美好情感和价值体验,树立时时心存感激的意识。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入播放《感恩的心》,引出感恩话题,说明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台湾的一个故事。二、主题活动生命故事讲述汶川地震中一位遇难母亲留在手机里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亲情和爱。懂得父母是我们最应该感恩的人。教师可深情讲述5、12地震中的故事《我亲爱的宝贝》,渲染气氛。然后鼓励学生表达他们此时的内心感受:这些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想对这个幸存的孩子说什么?通过这些事例,引导学生感受:父母不仅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和无私的爱,当危险来临时,他们宁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以换来孩子的生命和幸福。这是人类最伟大的爱,这份爱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与父母之间最感动的一件小事,感受身边的父母之爱虽然平凡但是伟大,激发感恩之情。三、生命万花筒教师介绍教材中的4幅情景图:老师的谆谆教诲、地震救援人员的无私帮助、清洁工人的辛勤劳动、奥运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让学生感受到,除了父母以外,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人都在以各种各样的、看得到或者看不到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给予我们关爱,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因此,他们也是我们应该感恩的人。1、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这些人值得感恩?2、交流别人曾经帮助你或自己曾经帮助人的一次难忘经历,说说当时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内心也获得一份温暖和美好的感情。

教学作品案例安装说明指什么

所谓案例,从字面上理解是“案例实例”的意思。它必须是“具体情境下发生的典型事件”。“具体情境”,指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和条件等背景信息;“典型事件”,指的是在“具体情境”下发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实例。它也可以是具体情境的某一项决策。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案例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具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片的同时,人们常常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二、案例与其他体例的区别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达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教案、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选择的。选择什么内容,取决于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三、教学案例基本特征1、客观性:所谓客观性,是指来自教育教学实践,事例的经过与结果是真实的,如实反映了事实的本来面目。2、典型性:所谓典型性,一般是指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实例。它最能显示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意义,通过对一个事例的研究,就能探索同一类事例相同的内在规律,这一事例具有很强的标准性、联系性。3、指导性:所谓指导性,是指本案例具有启发迁移作用,对其他事例的分析与处理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4、鲜明性:所谓鲜明性,是指具有时代感,有明确的指向,富有鲜明的个性。四、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1、背景: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2、主题: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案例的主题,是案例描述的人物行为、事件所显示出来贯穿于全篇的基本思想,它是案例撰写者对事例经过深入了解、综合分析及对案例题材、背景的处理与提炼而得出来的思想结晶,是案例的灵魂。3、细节: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揭示人物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情景,不是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的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4、结果: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取得成功的体会,也有成果的遗憾以及今后的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细节和结果是案例正文的最基本的要素。正文是案例的主体。案例描述是案例的主题部分,应该能够比较客观准确地讲明案例所要反映的事件和情况。语言要求平实、简洁、准确、生动,忌文学化和过分拖沓,同时也应该保证能够讲清楚案例的来龙去脉,不能遗漏与事件有关的主要事件和重要因素。案例正文形式,没有严格规定。5、评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能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通过对背景、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日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

先说说日本幼儿园的概念、性质和历史。日本幼儿园是指满三岁开始,到上小学为止的幼儿教育机关,隶属于文部科学省幼儿教育课管辖。根据日本《学校教育法》第一条之规定,幼儿园作为幼儿从进入幼儿园始直到大学、大学院为止的整个教育的一环,它的性质属于学校的一种,这也是它与保育所的最大区别(日本保育所隶属于厚生劳动省,不属于学校)。幼儿在幼儿园的接受的保育内容包括健康、社会、自然、语言、音乐、绘画六个领域。幼儿教师必须要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合格者方可领到幼师资格证。幼儿园的设施也必须是按照国家的《幼儿园设置基准》建造、设置。

日本幼儿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876年(明治9年),当时的东京女子师范学校设立了第一家正规的学校附属幼儿园,即现在的东京御茶之水女子大学附属幼儿园,距今已经有140余年的历史了。日本幼儿园经过一百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在全国共有一万一千二百多家,因少子化现象,呈年年减少趋势。目前政府正在积极出台包括幼儿教育无偿化等政策以促进生育,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虽然日本幼儿园因少子化现象影响正处于一种令政府很捉急的状态,但日本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和教育方法等还是不得不让人竖大拇指的。

日本幼儿在入园前妈妈就要为他们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一般的幼儿园都要准备夏装、冬装和运动装等。这看似简单,内里其实是很复杂的。比如夏装就要准备衬衫、短裤、运动上衣、运动短裤、运动套头衫、防脏的罩衫、班级帽、园内鞋、徽章若干枚等等。特别要说一嘴的是,日本幼儿园在幼儿入园前还要求家长按照尺寸规定准备各种物品袋,包括书包、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装备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等等,而且像鞋子、文具、餐具、牙刷、杯子以及用餐布、抹布、手工布、擦手布等全部还都要做记号,缝名牌,缝挂钩,所有的文具包括每一支蜡笔也都要写上班级和名字。这些东西虽然都是父母准备,但在幼儿园里,所有使用的一切物品,原则上都是要求孩子们自理,比如孩子在去幼儿园的时候书包都是自己背,在幼儿园里换衣、换鞋、吃饭、洗漱、物品整理,包括大小便,这些事都是自己做,老师只负责教和指导。

感觉日本幼儿园最人性化、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就要数他们施行的“混班教育”和“亲子运动会”了。所谓的混班教育,就是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和下午的3:30之后,所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分大小班全都要在一起玩耍,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们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亲情意识和长幼、群体、团队意识等。而日本幼儿园的运动会一般都是要求家长共同参与的,比如亲子一起玩二人三脚、吊瓶、拔河比赛等等,在运动中增加孩子对父母的孺慕之情,增进孩子的家庭感和参与意识。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们其实算得上是最忙的孩子了,他们一年有数不清的活动,首先是什么节都过,像什么女孩节、男孩节、盆节等等,通过这些节日让孩子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其他还有诸如爬山、游泳、观察动植物,工厂见学等等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些来让孩子们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还能开阔视野,学到各种知识。最后,就是对普通幼儿园堪称陈旧的设施感佩莫名了,相信没有人会相信日本建不起我们认为的高大上的豪华幼儿园,也相信不会有人相信日本的幼儿园买不起先进设备,但看看日本幼儿园普普通通的建筑物和园内毫无先进感的设施我们就只能感叹了。日本幼儿园就是为了避免孩子们从小养成浮华风,不懂节俭才故意这样做的。只要能手工做的都尽量让孩子们手工完成,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从最基本开始,从最基础做起,这正如他们的教育方针那样,从小注重培养的是孩子的生存能力、交流能力、节俭作风和良好的人格形成等,而不是让孩子在温室、幸福中长大,待到成人时再后悔莫及。

一级教学事故有哪些

答:一级教学事故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严重事故,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重大校车事故:发生在校车运行过程中的重大交通事故,造成多人伤亡或死亡的。

2.重大校园安全事故:包括校园火灾、爆炸、建筑物坍塌、气体中毒等造成多人伤亡或死亡的重大事故。

3.重大体育伤害事故:包括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生的重大伤害事故,如运动员突然死亡、意外受伤等。

4.重大实验事故:发生在实验室中的重大事故,如爆炸、火灾、中毒等。

5.重大教学器材事故:教学器材意外损坏、损伤学生或教师的行为或事件。

6.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包括学校食堂及周边商家供应的食品安全问题,如食物中毒等。

7.重大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暴雨等突发自然灾害或社会事件,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一级教学事故类型,需要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切实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中班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遇到地震不要惊慌,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不要坐电梯逃生,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在桌子和床铺下面,震后迅速撤离。

如果在街道遇上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建筑物。

中班安全教育教案《活动时要注意什么》

1.《火灾》

2.《小猫小狗会伤人》

3.《煤气开关不乱动》

4.《火灾逃生》

5.《乘车要注意什么》

6.《认识安全标记》

7.《马路上的“红绿灯”》

8.《走丢了怎么办》

9.《保护我自己》

10.《打雷时》

11.《危险的河》

12.《保护肘关节》

13.《贝贝兔失踪了》

14.《电梯里的安全》

15.《十字路口》

16.《我们身边的火》

17.地震知识知多少》

18.《生活中的防盗》

19.《会说话的安全标志》

1、懂得遇到突发事件时不惊慌。

2、增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