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心理健康教案大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怎样正确

admin时间:2024-01-20 18:43:59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

一、确定适合的主题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要有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对学生所处年龄段、学段常见的基本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特点有所了解和把握。

2、符合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

心理课的开展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才能使学生获得最直接的心理经验。

3、要解决学生中真实存在的具体问题。

心理课的主题选择要敢于和善于用心理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探讨,解决学生真实存在的具体问题。

4、要了解学生已具备的基础。

同一个内容,同一个活动,如果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几次重复,实在浪费而乏味。了解学生其他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的学习情况。

5、要避免主题范围太大。

6、要避免双主题或多主题。

二、明确教学目标

1、教学设计和实施要服务于教学目标。

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教师头脑中始终要以主题思想和教学目标为主线,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的选择和设计,都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2、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避免太大/高/多/小(低龄化)。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目标越小、越具体清晰、越有针对性就越容易达成;反之,如果目标定的过高或者过多,教师在实践中不好把握,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不能真正指导教学。

3、目标要体现认知、情感、行为三维综合。

4、目标要有层次性。

心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课程总目标主题或单元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目标的层次性还体现在目标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递进。

三、辅导思路清晰

辅导思路是整个辅导进程的作战地图,教师教师应当把辅导的基本步骤仔细想清楚,并且要多考虑几种可能出现的学生反馈的角度以及自己应对的策略。

1、教案的编写。

①教案题目

②授课教师单位与姓名

③授课年级

④设计思想(理论依据)

⑤活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⑥活动准备(教学用具、材料,如空白A4纸若干张,彩笔、眼罩、录像资料等。)

⑦活动过程

⑧活动反思

2、活动(教学)过程的结构

引入话题前提

创设情境依据

展开讨论基础

树立样板手段

联系自我重点

反馈矫正目的

总结升华核心

从逻辑层次上来讲,围绕核心理念,由浅入深,由部分到全体,由人际表层互动到分享互动,由行为层次到情感层次再到认知层次,逐步深化主题,前后连贯一致,过渡自然,首尾呼应。

四、时间进度适当

1、有利于学生感受和体验。

2、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

3、可以探索上大课。

五、游戏活动有针对性

1、游戏活动是为教学内容与目标服务的。(不提倡但可以纯热身)

2、活动的指导语要清晰(规则明确)

3、活动的秩序管理(活而不乱)

4、活动之后要有分享和总结(热身活动不一定要分享)

5、活动不要太多。

6、活动要难易适度、动静相宜。

7、活动要有合适的场地和设施

六、关于教室的布置

专用教室,少用传统型,多用围圈而坐式,平地,桌椅能移动

七、课件与内容匹配

图片、音频、视频的表达一定要和内容相匹配,烘托内容,突出内容,和内容保持一致,要繁简得当。

八、教师要准备自己

1、心理教师的心理、精神状态

2、心理教师的衣着装扮

评价篇

一、辅导理念的积极正确

1、理念第一,技巧第二;理念会生发出技巧。

2、对相近概念交叉概念的厘清和辨析例如气质与性格、幸福与快乐、兴趣与志趣、鼓励与赞扬。

3、对历史与现实生活中一些事件和问题的看法和解读

4、对传统文化和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正确观点的反思

二、语言的感染力

讲课的语言不是书面化的、比较呆板僵化的语言,而应当是灵动活泼的、生动亲和的、有感染力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语言。

三、课堂的有序管理。

1、要充分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先做好应对准备。

2、制定团体契约,运用团体动力来牵引和制约学生的课堂行为。

3、选出小组长或设立心理委员,协助教师管理课堂纪律。

4、活动指导语和活动的要求清晰明确,以保证活动“活而不乱”。

5、真诚表扬鼓励,有效运用考评手段。

6、善用截断技术,及时制止不良行为。

7、擒“贼”擒王,争取“刺头份子”的支持和配合。

8、对另类学生要接纳包容,巧妙引导。

9、通过布置课堂作业来调控课堂秩序。

首课负责制实施方案

中小学校将实行“首课负责制”,即每天第一节课的教师,采取课前演讲、故事分享、微视频、音乐放松、集体唱歌、手指操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阳光5分钟”生命健康教育。

各中小学校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各年级每两周至少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每月至少召开1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同时,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怎样正确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如何开展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1、生活卫生制度的教育:如起床、洗漱、喂奶、大小便、睡眠、活动与锻炼方面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饮食和营养卫生教育:如饮食不过量、饭菜多样化、按时进餐、不喝生水等;

3、一般卫生知识教育:如保护眼睛、牙齿、耳朵,纠正不良的习惯等;

4、预防意外伤害的教育:如不玩水、不乱玩弄电器、不放烟花爆竹、不在公路上玩耍等;

5、开展有关美育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如培养小孩健康的审美情趣,做到形体美、行为美、语言美。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试教案怎么写

您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试教案的写法如下:

一、教案概述

1.教学内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对象:小学生(年级、年龄)

3.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某个具体的心理健康主题,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某个具体的心理健康主题的相关知识。

(2)难点:通过实际操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3.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体验和探索。

(3)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某个心理健康主题的实际应用。

4.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引入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情景,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讲解:通过讲解、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3)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4)总结:通过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5.教学评价

(1)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2)总结性评价:通过考试、调查问卷等方式,总结本次教学的效果和问题,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三、教学资源

1.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材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教具:游戏道具、图片等

四、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某个具体的心理健康主题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学生的心理价值观、自信心和抗压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笔试考什么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笔试考《综合素质》(中学)和《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试科目《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结合面试一并考核?

笔试的题型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主观题题型包括:简答、论述、解答、材料(案例)分析、课例点评、诊断、辨析、教学设计、活动设计、写作等。

考查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幼儿中班多变的脸备课教案

一、设计意图:

幼儿时期是情感最丰富的时期,他们对情感的表现和流露往往体现在他们的脸上。《幼儿园教育指南》中指出:创设宽松自由、积极互动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他人交谈、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多变的脸》这节中班语言活动,教师通过认识常用的表情,学习描述不同的表情,感知、体验各种表情等方法,在宽松、自主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和倾听的能力,促进幼儿语言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目标

1.学习在集体面前大胆说话,积极参与小组内同伴的讨论。

2.学习耐心倾听别人谈话,遵守交谈规则。

3.初步学习用简单的词或句子描述脸部的不同表情。

准备

“高兴”、“生气”、“哭”等图片、课件、镜子、画笔、纸等。

过程

(一)“变脸”魔术导入

魔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初步认识常用的表情。

(二)说表情、变表情。

1.观看表情照片,说说这是什么表情?你在什么时候或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也会做出这种表情?

2.让幼儿感受各种不同的情境图片,自然的流露出表情。提问,为什么会做出“哭”、“笑”、“害怕”的这些表情?让幼儿了解表情和心情之间的关系。

(三)体验与交流(找一找、学一学、变一变、画一画)

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找表情,并把各种表情它记录下来,与同伴或老师分享你记录下的表情。(为幼儿创设沟通交流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表情游戏

展示个别幼儿记录的表情,鼓励幼儿每天都能有开心、快乐、高兴的表情,避免消极的情绪。玩“表情游戏”,把快乐带给每个人。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