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20 21:30:07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创作说明例子如下:
一、作者简价:
***,男,**年*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任教小学信息技术课已5年有余,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flash课件的制作比较熟练、在行。
二、创作思路: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我们生活在“客家摇篮”的赣县,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能否把家乡的“客家文化”与信息技术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整合学习资源,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各种软件如PowerPoint、Word等创作电子作品,从而使学生把心中对客家的热爱之情展现出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们进行了全面仔细的分析之后。开始进入Flash课件的创作。
根据教学设计方案,为了引发学生对课件及课件内容的兴趣,我们在课件的开头部分设计了一个轻松、活跃的片头。
接着对课件目录(说→猜→写→赏→做→评→唱七个环节)进行了总体安排,置于课件下方,便于点击。
最后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设计与创作。为了便于播放、浏览,我们设计了两种播放模式,分别是顺序式和目录式。
三、素材选用:
图片类素材:有一部分是自己外出时拍的照片,比如大湖江的“戚式宗祠”,白鹭古村等。但“客家土楼”等一部分图片是由网站下载的。
声音类素材:网络下载后,进行了声音方面的处理,比如淡出,裁剪等。
影视类素材:《客家宣传短片》在赣县客家文化城购买碟片后,应用“会声会影”进行了裁剪转换成AVI格式后,又应用了“TotalVideoConverter”软件把它转化成FLV格式后导入Flash课件中。
文字类素材:原创。
四、技术应用:
课件主要应用Flash8.0软件为制作平台。其中应用了软件提供的各类人机交互技术,如按钮制作,移动动画,变形动画,旋转动画,遮罩技术,引导路径,函数应用等。
对于素材的处理上,还应用到了其它软件技术。比如:用《会声会影》对影视作品进行裁剪;应用“TotalVideoConverter”把AVI影视转变成FLV格式(实例:客家文化宣传短片与新客家谣);用“GIFMovieGear”把GIF动画转成SWF文件(实例:大鹏展翅与小鸟动画)。
课题: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估测能力。2、经历100以内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的思想方法。3、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二、重点难点:重点: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实践操作法等。五、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学会估算1、估一估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海绵宝宝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到商店去参观。课件出示海绵宝宝图片。师:这么多美丽的海绵宝宝儿,看的老师都很想去买些海绵宝宝回家养。你们想跟老师一起去吗?出示的图片海绵宝宝。师:来到商店,售货员小姐就先给我们介绍了红海绵宝宝,她想让我们猜一猜这里有几个?猜的越接近的就能得到星星奖励。(若学生凭感觉胡乱猜,则引导学生先数出10个海绵宝宝,让学生了解到10个海绵宝宝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做第二次估计。)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问:大家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2、猜一猜出示蓝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的图片。师:现在售货员小姐又给我们介绍蓝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她让我们猜一猜这两种,哪种是15个,哪种是10个?猜对奖励星星。(二)探索新知,层层深入1、比较大小师:能用你们学过的知识来比较58、15、10这三个数的大小吗?请你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排一排。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8>15>102、教学“多一些”、“多得多”(1)多一些师:除了用大于号、小于号比较数字外,还可以用语言来描述。问:15个与10条比较,怎么说?板书:15条比10个多问:15个比10个多多少?师:在数学中,我们用“多一些”来表示多一点点。问:15表示蓝海绵宝宝,10条表示黄海绵宝宝,还可以怎么说?(2)多得多问:58个与10个比较,怎么说?板书:58个比10个多问:58个比10个多多少?师:我们习惯用“多得多”表示多很多。(3)比较“多一些”、“多得多”问:“多一些”和“多得多”都表示多,他们多的程度一样吗?3、教学“少一些”、“少得多”问:谁能反过来讲一讲,该怎么说?请同桌互相说一说。(三)巩固新知,学以致用1、我能说。出示43页“做一做”桃、苹果和梨图,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说。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专门捕食害虫。(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4题)你们知道右边的那只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吗?师:你们认为哪一个答案比较合适?师:你们为什么选择30,而不选择10和8呢?(四)联系实际,感悟升华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小结:今天小朋友又学到了新本领,在今后比多少时,我们不仅可以用“>”“<”或“=”这些符号来表示,还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六、教学反思
谢邀!这个问题,我也想求教于大家。小孩子天性爱玩。游乐场可以玩得满头大汗,广场公园里,像天上的小鸟,欢呼雀跃,活蹦乱跳。到了完成作业时,总要家长费尽周折,费尽口舌。不能专注,不会独立思考,陪他也不行,一会儿吃点东西,一会儿喝点水,一会儿说想休息,花样百出。你要耐不住性子,大声喝斥,可就完蛋了,哭啊,哭得你乱了方寸。于是,只有哄了。这哄的讲究,就没法说的具体了,总之是想方设法,让他高兴,把语文数学知识,变成他喜欢的内容和形式,编故事啊,儿歌哪,迷语啊,和他互动游戏啊等等,那可真是法子想尽了。现在的孩子有现在的特点,就喜欢听好话,说好听了,是爱的教育,体罚二字,提不得。所以教起来难哪!不过,和以前的孩子相比,大致的情况还是不变的,俗话说“泥鳅要捧,伢儿要哄”,这里面说的“伢儿”,就是指的小孩子。对于一年级小孩,还是要多点耐心,慢慢引导他上路。每天的生活学习习惯要养成。该严厉点的,不能心太软,该奖赏的也不迟疑。经常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态,多与老师沟通,有的放矢的加以指导,一般都能学好。天生好学,或者先天不足,那又是另一种情况了。
以下是一份适用于一年级学生的数字找规律教案:
【课程目标】
1.学生能够发现数字序列中的规律;
2.学生能够预测数字序列中下一个数字;
【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
2.白板和马克笔;
3.等于符号卡片;
4.加号和减号卡片;
5.乘号和除号卡片;
6.带有数字的图片或卡片。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带有数字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猜测下一个数字。引导学生发现数字序列中的规律,例如2、4、6、8、10,问他们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2.探究:让学生使用数字卡片组成数字序列,帮助他们发现规律。例如:1、3、5、7、9,问学生下一个数字是多少?在白板上写出数字序列,让学生找到这些数字之间的规律,例如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
3.讲解符号:介绍等于符号、加号、减号、乘号和除号等数学符号的含义,并且演示如何使用这些符号来描述数字序列中的规律。
4.练习:让学生继续使用数字卡片,自己组成数字序列,并使用数学符号描述规律。例如:4、7、10、13、16,学生可以描述为向前加3。
5.拓展:教师给学生一段数字序列的前几个数字,让学生预测下一个数字并解释规律。例如:2、4、8、16,学生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乘以2。
6.结束:让学生总结当他们在数字序列中寻找规律时所学到的东西,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字规律的机会。
【课后练习】
让学生练习自己创造数字序列,并使用数学符号描述规律。教师可以提供数字组成的图片或卡片供学生使用,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字序列提示,例如:1、4、7、10、13、___。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