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20 22:33:46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将各种图形组合画出小燕子的基本特征。
2、激发幼儿喜爱春天的感受,培养幼儿作画的技能。
活动准备:
幼儿绘画工具、范例
活动过程:
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画小燕子,以便于提高小肌肉的发达。并让幼儿展开想象力,进行添画
屋檐等等。从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
重点:能用三角形等图形画小燕子。
难点:能添画出合理的画面。
流程:激趣——师示范——幼儿操作——评价
引起兴趣:
春天有什么?
一、师示范:
1、画小燕子。
2、提要求:
看清楚小燕子的特征。
二、幼儿操作,师指导:
引导幼儿画出燕子的特征。
重点:能添画出合理的画面。
三、评价:
表扬画的好的幼儿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听小燕子儿歌。
中班秋天燕子语言教案,老师给中班小朋友上课的时候,告诉小朋友,秋天天气是凉爽的,而且越来越凉,大雁们都在商量着,回到南方温暖的家,大雁说咱们现在就赶紧起身吧!
路途遥远,路上大家要不怕辛苦,不怕路远,我们要互相团结友爱,才能达到我们南方的家,其他的大雁都认真的听,他们一起说,我们都不怕苦,不怕累,咱们开始行动吧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有趣的情感。
2、能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小动物的各种雨伞,并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PPT课件。
配套课件:大班语言诗歌课件《动物的雨伞》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题。
1、播放课件,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看看有谁?
2、播放下雨的场景,师:哎呀!怎么了?小动物们该怎么办呢?它们会怎么躲雨呢?
(引入部分我以“轰隆隆的雷声设疑,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们该怎么办?”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课件中声像结合,画面忽明忽暗,雷声忽大忽小,具有生动、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点,能很快引起幼儿相关经验,达到活动开始,兴趣亦生的效果。)
二、看看、想想、说说、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小燕子躲雨片段。
(1)讨论并欣赏课件。
师:小燕子在雨中怎样?飞(我们一起来飞飞看)
它会飞到哪里去躲雨了?
让我们看看,它到底飞到哪里?(树枝上)
哇,小燕子找到的这把伞可真大,谁给它的大伞取个名字?(引出大树伞)(燕子飞到树枝上,大树伞。)
2、播放蚂蚁、青蛙躲雨片段。
(1)讨论并欣赏课件。
师:看看,谁又来了?(蚂蚁和青蛙)
它们会想什么办法来躲雨呢?请小朋友猜猜看看?
你们想的办法真多,现在我们来看看,它们到底找到了什么地方躲雨?我们也用刚才的办法来说一说。(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到荷叶下,荷叶伞!)
3、播放瓢虫、小鸡躲雨片段。
(1)讨论并欣赏课件。
师:叽叽叽叽谁来了?它会怎么躲雨?
小鸡躲到了哪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妈妈伞!)老师来当鸡妈妈,你们来当小鸡钻钻看。
4、播放乌龟和松鼠躲雨片段?
(1)师:雨越下越大了,还有谁没找到雨伞呢?(乌龟和松鼠)它们的心里怎么样?(真着急)你们帮它想想办法?它们的身体有什么特点?有没现成的雨伞?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部分,通过课件展示,层层递进、师幼互动,每一句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及时组织问答,引导幼儿进行归纳与整理儿歌的内容。课件中小动物的动作,也让幼儿更具体、形象的理解动词。)
三、完整学习朗诵诗歌。
1、师根据PPT图谱完整朗诵诗歌一遍。
师:小动物们都找到了躲雨的伞,我真为它们高兴,老师还想把它们找伞的故事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吗?一块来听听吧。
2、学念诗歌一遍,重点能正确念好动词。
师:你们想试试吗?
3、这首诗歌还没有题目呢,谁来帮它取个好听的名字?这首诗歌主要说了什么?(雨伞)都是谁的雨伞?(小动物)那我们可以把它叫《动物的雨伞》。
(这一环节通过儿歌图谱,引导幼儿学习完整地朗诵。)
四、播放PPT课件,发散想象,仿编诗歌。
1、师:森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下雨了,它们还没找到伞,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小动物的雨伞呢?
2、幼儿想象并用儿歌中的句型仿编诗歌。
A、介绍图片材料。
B、幼儿分组操作仿编诗歌。
C、互相交流自己仿编的诗歌。
如:蜗牛爬进贝壳里,贝壳伞。
毛毛虫爬到树叶下,树叶伞。
鱼儿游到小船下,小船伞。
小熊跑进山洞里,山洞伞。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难点,通过播放课件结束部分,开放式的提问:还有许多小动物没有伞?怎么办呢?你们可以帮助它们吗?帮助幼儿唤起已有经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讨论、交流的兴趣,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说话的欲望和积极性,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创编儿歌。)
五、分组活动:让幼儿根据动物图片进行创编诗歌。
配套课件:大班语言诗歌课件《动物的雨伞》PPT课件
诗歌:动物的雨伞PPT
哗啦,哗啦,下雨了;
燕子飞到树枝上,大树伞!
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
青蛙举起了荷叶,荷叶伞!
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妈妈伞!
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
乌龟和松鼠找不到雨伞,真着急!
嘿!小龟壳、大尾巴不就是最好的雨伞吗!
教学重难点的撰写
一、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它的突破是一节课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重点的确立一般依据教学流程中用时最长,教材中篇幅比例最大,考点最多的内容。
二、教学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教学难点的确立一般依据:
1.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体会情感);
2.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音乐的节奏型,语文的写作手法,理科的公式、推理、实验,体育的动作要领、协调、团队,美术的构思和搭配。)
三、教学重难点案例
小学语文:《燕子专列》
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环境保护、爱护鸟类意识。
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初中数学:《反比类函数》
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定义/图像特征以及函数的性质
难点:如何抓住特征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图像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
重点:细胞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变化
活动目标:1、喜爱春天,知道春天花草、树木的变化。2、能运用身体语言表达诗歌内容。3、了解诗歌的句式特点,学习简单仿编诗歌。4、认读重点字词:屋檐、水塘、草地、孩子。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师组织小朋友观察春天的景物;学会歌曲《春天》。2、物质准备。挂图、音带、录音机、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小字卡、头饰(小燕子、蝴蝶、蜜蜂、小白兔各10个)。3、环境准备。创设主题墙面“春天来了”。活动过程:一、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韵律活动《春天》,小朋友随音乐一起有节奏的拍手舞蹈。二、感知理解活动1、幼师与小朋友一起讨论看到的春天的景物。“刚才我们一起去了找春天,你找到了春天吗?它藏在哪里?”2、说春天。引导语:“你找到了春天吗?它藏在哪里?”请小朋友一一说出来,并讨论小朋友运用恰当的词汇表达。3、幼师出示挂图,朗诵诗歌,引导小朋友说出春天来到了小河、水塘、草地。①春天来了,屋檐上为什么会流水?幼师随机出示大字卡“屋檐”,请小朋友模仿流水声。“屋檐上的流水发出了什么声音?”②春天的小河是怎样的?春天的小河发出怎样的声音?小朋友模仿小河流水的声音。③春天的水塘里谁来了?幼师出示大字卡“水塘”,请小朋友模仿小鸭的叫声。想象小鸭“嘎嘎”地叫什么呢?④春天的草地上谁来了?他们“嘻嘻,哈哈”,可能在做什么。引导小朋友想象出孩子在草地上做的事情,如放风筝、打滚、踢球、翻跟头等。幼师随机出示大字卡“草地”“孩子”。5、讨论:他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三、体验活动1、幼师播放诗歌录音带,小朋友看书跟读诗歌。2、小朋友在诗歌的伴奏下,表演诗歌。讨论: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阅读完后小朋友有序收书。四、游戏活动游戏:找春天。活动场地上画若干圆圈,圈内放上“屋檐”、“水塘”、“草地”、“孩子”等大字卡。小朋友扮演小动物,根据幼师说的字词,快速站在放有相应大字卡的圆圈内,并说出春天在哪里。五、创造活动幼师引导小朋友结合屋檐、水塘、草地等场景创编诗歌。如:屋檐下的燕子,唧唧喳喳;水塘里的小蝌蚪,游呀游呀;草地上的蜜蜂,嗡嗡嗡嗡……小朋友尝试表演创编的诗歌。六、结束活动交流小结,播放音乐,小朋友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