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21 02:07:04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1、游戏场景和主题内容更多表现幼儿对真实世界的兴趣,展现表达自己的理解。
2、提供幼儿在思维上有一定挑战性的操作材料和玩具。
3、通过环境设置,促幼儿对游戏感兴趣和能有较长时间注意力,促幼儿能不断思考。
4、环境要留下游戏中幼儿思考的痕迹,能促进同伴之间的学习,或激发同伴的兴趣给同伴游戏带来灵感。
5、室内环境展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进行社会经验分享,为幼儿提供情感表达平台
讲课目标,整理鞋子,要求孩子们学会整理鞋子的方法,方式和步骤,以及在整理中避免出现的问题,讲课分析老师可以把活动课整理鞋子的方法方式以及步骤以资料的形式发放给孩子,先让孩子学习这些方法和步骤,然后再进行动手操作,完成这项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对于好的孩子,老师,可以给小红心奖励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年龄段4-5岁,喜欢提问,喜欢解决问题,但不知道团结,想通过这样的区角游戏方式,让幼儿知道团结合作,才能完成。还有幼儿在整理物品上稍有欠缺,不太喜欢整理,想利用这次活动,让幼儿自己整理物品,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选择活动区角,与活动伙伴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并获得成功的情感。
2、能专注、认真地进行活动,善于探索材料的玩法。
3、不乱拿乱放,有良好的收拾整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活动体验和伙伴团结解决困难,带来的快乐。
活动难点:在活动过程中不打闹,活动结束后能收拾好各活动材料。
活动准备
益智区:找瓶盖、迷宫、数圈圈、
建构区:建构示意图、各种积木、小瓶子、牛奶盒
美工区:彩纸、皱纹纸、剪刀、胶水、手工纸、水彩笔、蜡笔
语言区:给字找朋友、图书、儿歌的卡片、故事录音、
数学区:数字卡片、图形配对、量一量、称一称、比一比、数一数
表演区:小话筒、表演头饰、各种乐器、节奏卡、各种服饰
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激发兴趣——实践操作——分享快乐
一、激发兴趣
故事引入,今天我们要去奇幻王国,那里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东西,小朋友可以去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玩?看谁能玩得最好,玩得开心!
二、实践操作
1、幼儿按意愿自选活动区和玩伴。
2、师观察幼儿与投入材料的互动性,加以引导。
3、重点观察:益智区,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寻找答案。
三、分享快乐
1、幼儿说一说,今天在哪里玩?玩了什么?怎么玩的?玩的时候有没碰到困难?怎么解决的?
2、请幼儿当小老师评一评。你觉得他今天做的好吗?什么地方做的最好?(为什么没做好?你觉得可以怎么做?)
3、教师对孩子的闪光点再次肯定,引发他们再次探索的兴趣。
4、教师带领幼儿排好队,回到自己的班级
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的不足:
1、区角的内容过多,幼儿自选区角游戏反而让幼儿在这种自由的趋势下,让幼儿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很多幼儿都是这个区角玩会那个区角玩会,少数幼儿不知道解决困难,遇到困难闹后幼儿就放弃了游戏,又进入下个游戏。
2、活动前的要求没提到位,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打闹的,有抢玩具的,也有坐着不玩的。
3、教师只是在旁观看幼儿玩让孩子自由玩耍,没有实践的帮助幼儿,和幼儿一起互动,孩子们即使完成了,也没有被老师注意到,导致幼儿兴趣不够浓厚。
今后应完善的地方:
1,区角应减少,分次玩每个区角这样就可以避免幼儿不专心,东玩会西玩会
2、活动的要求应在游戏前就应该提出来,并且要抓住重点提,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现象也可以在次提出,让幼儿有规矩的玩区角。
3、教师应该和孩子互动,和幼儿一起做有戏,帮助个别幼儿引导完成,幼儿有完成的很好的就可以立即表扬,让其他幼儿有信息继续完成。
反思:在次,上这堂课时,应该准备充分,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活动方案,要考虑周全,面面俱到,结合幼儿发展水平进行教学。
以下是一份幼儿园种植小能手游戏的教案,供您参考:
【活动名称】:种植小能手
【适用年龄】:3-6岁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和认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锻炼幼儿的耐心和细心。
3.提高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幼儿学会珍惜身边的自然资源。
【活动准备】:
1.准备花盆、土壤、种子等植物种植所需材料。
2.准备幼儿园的种植区域,确保安全和卫生。
3.准备图书或图片资料,向幼儿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注意事项。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图书或图片资料,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2.给每个幼儿分配花盆和种子,并向幼儿介绍如何种植。
3.让幼儿用小铲子铲土,把土放入花盆中,用手压实。
4.让幼儿在土壤表面划出一条小沟,把种子放入沟中,再用土壤覆盖种子。
5.让幼儿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告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照料植物。
6.让幼儿把自己的花盆放在种植区域中,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中。
7.在植物成长的过程中,提醒幼儿保持环境卫生,不要破坏植物。
【活动总结】:
1.引导幼儿分享种植的心得和体验,让幼儿感受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回顾活动过程,强调植物的重要性,并引导幼儿珍惜自然资源。
3.发放植物小卡片,让幼儿带回家,与家长分享种植的经验和成果。
【注意事项】:
1.活动中要注意安全,确保幼儿不会误伤到自己或他人。
2.活动前要对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植物种子的品质和花盆的安全。
3.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和提示,避免幼儿出现种植上的错误。
小朋友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所以每个年龄段都需要植物角,只是观察的对象、任务不同。小班要以容易观察的东西为主,比如黄豆发芽,水培土豆看根茎等。不需要设置照看任务以及观察任务,只要每天引导幼儿去看看植物角有什么变化就可以了,当发现变化的时候拍好照片,和孩子一起坐下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激发他们的观察欲望,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即可。
您好,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的生态和行为。
2.探讨恐龙的社会认知和行为。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自然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恐龙的社会认知和行为。
2.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从恐龙的化石和其他证据中推断其社会行为。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推理。
教学方法:
1.讲授和讨论。
2.观察和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恐龙,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多样性,并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
2.引导学生探讨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询问学生对恐龙的了解和想法。
二、讲授和讨论
1.讲解恐龙的社会认知和行为,如恐龙的群居和群体行为、领地争夺、交配和繁殖等。
2.通过恐龙的化石和其他证据,让学生了解如何推断恐龙的社会行为。
3.讨论恐龙的社会行为对它们的生存和演化的影响。
三、观察和实验
1.给学生提供恐龙化石、骨骼和其他证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恐龙,了解它们的外貌和生态特征。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恐龙模型的交互行为和群体行为,从而了解恐龙的社会行为。
四、总结和评价
1.总结恐龙的社会认知和行为,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和发现。
2.评价学生对恐龙的社会认知和行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1.恐龙化石和骨骼模型。
2.视频和图片素材。
3.实验工具和材料。
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分享经验
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欢当谁?都做些什么事情?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问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
1、问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办?
2、讨论:怎样招待小客人?怎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
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