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21 04:17:59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防溺水和自救的常识,如何预防溺水时间的发生。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近几年来儿童溺水伤亡统计图。让学生起来发表感想。教师加以引导。引入课题并板书:预防溺水
二、新授
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
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中学生游泳的整个画面。
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组织学生分析事故的原因,教师作总结。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三、教育学生如何预防溺水。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四、教育学生掌握遇险后基本的自救处理常识
1、及时呼救:遇到意外或危险时应迅速及时发出求救信号,以取得别人的救助。
2、争取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危急关头要保持镇静,在水中尽量采用仰卧位,呼吸要做到深吸、浅呼,争取更多时间等待获救。
3、靠岸意识: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努力向岸边靠拢,靠岸越近获救的机会越高。
五、教育学生遇到他人溺水时如何施救
1、大声呼救。向附近的成人大声呼喊,尽量引起大人注意,请大人开展营救。
2、简明扼要地向施救人员讲清落水人数、地点,便于开展营救工作。
3、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
六、课堂总结
1、同学们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这个绘本故事讲述了五个好朋友一起去划船的经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能力,但是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完成这次划船的冒险。\n\n在船上,他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强风浪、激流险滩等。但是他们互相鼓励、支持,共同克服了这些困难,最终成功地划到了终点。\n\n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学到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勇气和信心。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幼儿要在老师的带领下,穿上游泳衣,保持社交礼仪,不能嘻哈打闹,耻笑别人
刚开始学一定要带泳镜,不然游完回家后眼睛很不舒服,要带耳塞,不带耳塞很容易中耳炎!
2、不能怕水,我为什么学这么久啊,因为我怕水,建议初学者现在浅水区试着双脚离地,让身体自然漂浮起来,我知道一个小技巧就是憋住一口气躺在水中会自然飘起来哦。
学会飘起来后我就靠着池子边上练游,一个猛子扎下去就开始扑腾,实在呛到水了身体一跃就能上岸了,不至于有危险!
3、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上岸的时候就总磕到门牙,大家一定要走楼梯上岸,不然真是挨刻啊!
活动目标:1、让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及几种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2、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及乐于猜想的意识。
活动准备:
凉白开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筷子、记录纸、笔、几种食物(花生、黄豆、大米、芝麻)分装在盘中。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猜一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2、试一试:想办法辨别杯子里是什么?
导语:我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们是无毒的,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他们是什么呢?你来试一试。
3、说一说: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假如猜把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实验、观察。
1)把油和水倒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用筷子搅拌几下,再次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3、小结: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油和水是分开的,而且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
三、实验并记录四种粮食放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1、猜一猜:“今天,来了许多粮食朋友,你们看看都有谁?”“它们想在油、水中游泳,请你把它们一个一个放进杯中,猜一猜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
教师介绍记录纸,然后让幼儿把猜想的事情记下来。
2、幼儿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
3、交流实验结果
1)同伴间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2)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1、首先教练自我介绍,让学员了解自己的教练。
2、课堂常规:在岸上做好热身活动,做好下水准备。
3、第一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憋气、漂浮、原地换气(按照这个顺序教)
4、先让学员展示憋气,如果学员会,就不用多讲憋气要领。
如果学员不会,讲解:先在空气中嘴巴张大,大吸一口气,憋着(切记要把气放在肚子里,不要把腮帮子鼓的很大),将整个头埋入水中(包括耳朵,不要用手捏鼻子)。教练做示范。练习过程中手可以抓住岸边(学员心理有安全感,消除紧张心情)。
5、学员学会之后多练习憋气。要求每一次憋气时间比上一次时间要长。
6、熟练之后,要求学员把腿往身子后边放(趴在水面,手还是可以抓着岸边),教练做一次示范。
在学员练习过程中,有的学员的腿是浮不到水面,教练可以帮助学员将腿浮在水面。(要求:胳膊和腿要伸直并拢,下巴下收,眼睛看着池底,腰挺起来)。(强调:身体放松,手不要死死的抓着岸边,放松去做。用语言引导学员放松。)
7、多次做手抓岸边漂浮。熟练之后,教练可以抓住学员的手在泳池中练习漂浮。(教练感受学员手是否紧张,再强调放松)。
蛙泳教学十节课教案
8、放手练习漂浮。到这里,是一道门槛儿,有些学员抓着手可以漂,但是放了手就开始紧张,这就要求教练用语言去引导。多练习漂浮。
9、漂浮练会了就可以学习原地换气。手抓着岸边,讲解:先在空气中大吸一口气之后,沉入水中,用鼻子匀速吐泡泡,感觉气体快要吐完之后,出水面,嘴巴要做一个“噗”的动作,“噗”完之后迅速嘴巴张大吸气,沉入水中。
教练做示范,学员跟做。教练可以抓着学员的手,一块做原地换气,要求学员看着教练,教练做什么动作学员做什么动作。
第二节课
不去河边玩,安全教育反思,在幼儿园,小朋友的安全教育中,老师教育小朋友不要到河边去玩,小朋友不会游泳,河边的水有的很深,如果一不小心掉进去,就会发生危险,所以小朋友就不要到河边去玩,要在没有和没有你的地方去玩,做游戏,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