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23 02:50:37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教学目标,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会读,会写生字,读准字音,写清字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识字
教学过程,
一,宝宝们,看老师这有一个苹果,用数表示,|,读作,1,写作,1。再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这有2只小鸭,用数表示,2,读作,2。依次教小学生学习3,4,5,6,7,8,9,10,10个数字的意义,读法,写法。
二,指名学生读10以内10个数字,不会的再看老师的嘴发音。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以内数的读,写。课下作业,数儿0以内数,1,2,3,4,5,6,7,8,9,10。
逐个教授+重复练习因为孩子们在学习数字的过程中,需要逐渐掌握数字的形状,并且弄懂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数量概念。因此,建议家长们采用逐个教授的方法,从数字1开始一直到数字10,并每个数字的形状和含义。随后进行反复训练,可以使用数字卡片或者其他游戏,让孩子们重复识别和写出数字,并帮助他们巩固数字的形状和大小顺序。另外,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如卡通图案、玩具等等,让孩子们记忆数字更轻松、更快捷。
精细动作能力提高练习
1.让宝宝学会滚动圆柱
教宝宝滚动圆柱能锻炼宝宝双手的灵活性,还可以增长宝宝的见识。准备一个大塑料饮料瓶或其他圆柱形的筒,横着放过来,让宝宝用手推着筒向前滚动。另外,在宝宝进行这个动作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别让宝宝的脚踩到圆柱而摔伤。
2.进行投篮练习
在九个月的时候,宝宝的手臂经过锻炼已经有了一些力量,爸爸妈妈不妨让宝宝多做一些投东西的练习。准备一个小纸箱、小筐等容器,让宝宝把自己的玩具放进去,可以让宝宝反复练习。
3.教会宝宝学会放手
这样可以让宝宝学会由握紧到松开手,从而促进手、眼、脑的协调性。另外,还可以用言语来鼓励孩子重复进行这个动作:“宝宝,把积木放到这边。”
以上就是九个月宝宝的身体会发生的一些变化,爸爸妈妈不妨多观察一下哦。
一、授课班级(专业)
二、授课人
三、授课题目
四、计划课时(50分钟)
五、课的类型
六、教学内容
七、教学目的
八、重点、难点
九、各部分内容时间分配
十、教学方法
十一、小结
十二、作业或思考题
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是授课的重点,因课程和不同的教师教法各异。应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这一部分的编写要做到步骤、纲要和教法相结合,使老师不仅能指导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可使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和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
建议包括三部分内容:
1、引言
导入新课
2、阐述、分析、推导等
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题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3、总结
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
第一节:教学目标
重要以造就3-6岁幼儿认识,学校舞蹈为目标,是中国幼儿舞蹈训练课堂必须具备的舞蹈专业只是和技巧。课堂训练内容已参考北京舞蹈许愿中国舞幼儿考级教程,再经过自己的选择,创编组合而成的一套芭蕾基础功和舞蹈韵律强的音乐歌舞小组合的课堂教程。
第二节:教学任务
经过一套综合练习,使幼儿逐渐辨认音乐的节拍,并能按照音乐节奏跳舞,把握基础舞蹈元素动作,能够正确的完成。慢慢地造就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加强他们身材机能的抵抗疾病的能力,进步他们身材机动性,生动性及心灵的愉悦感。陶冶自身的艺术感受力,并为有一部分幼儿对舞蹈产生的浓重兴趣,为将来投身舞蹈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节:教学内容
1)课前热身游戏
2)芭蕾舞基础功训练
3)音乐舞蹈小组和共6个,这是教学的重点。
组合练习分为:头部练习,腿部练习,腰部练习,波浪手,摆臂第四节:教学步骤
1)第一至第三课教授a芭蕾基础功,地面练习为,前压腿,旁压腿,竖叉,横跨舞蹈组和地面:腰部训练,站立:头部训练
2)第四至第六课教授a芭蕾基础功,地面练习为:前压腿,旁压腿,躺身后压腿,舞蹈组合地面训练:腿部训练,站立:蹦跳步
3)第七至第九课教授a芭蕾基训,已复习1-6课内容,进步动作的正确度和规范性
4)第十至第十三课教授a组织一个芭蕾基训基础功组合b把小朋友分组,轮流表演基础功组合c通过每一堂游戏的循序渐进,排列队行并加添幼儿生活情趣的小舞蹈。
教学大纲
一:1、介绍:掌、扩指、摊手、转腕、上翘指。2、考级一:走步:大苹果
二:1、手背地位、手背动作。2、掩护小羊,你说可笑不可笑
三:1、弯腰、转腰、前压腿,旁压腿。2、小钟,小脚
四:1、正步位,小八字位,大八字位。2、擦玻璃
五:1、头地位,动作,摆肩。2、小鸟的歌,伸手六:1、勾蹦脚,伸坐,双跪坐,交叉盘坐,仰卧,蹦跳步。2、小白兔
七:1、平踏步,横移步,自然走。2、开火车,游戏:万花筒
八:1、爬青蛙,热身,提腕,压腕,推指,绕腕,立掌折腕2、走步和敬礼,3、自编舞蹈(1)
九:1、手位,双跪.2、摘果子.3、自编舞蹈(2)
十:1、含胸,展胸2、小火车.3自编舞蹈(1)
十一:1、提腰,松腰.2小鸟飞.3、自编舞蹈串练复习巩固(1)
十二:1、推指,绕腕,吸腿走,碎步2、“对不起”.“没关系”3、自编舞蹈(2)
十三:半蹲,踮脚,蛙跳走
十四:1)前踵步2)鸡走步3)自编舞蹈(2)
十五:1)热身2)自编舞蹈(2)(1)串练
十六:1。前30训练,后30分钟汇报节目
备注:节目单要明确,每节都要考勤;节目单,考勤表及时交给单位。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要素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单元(本课)教学的总体要求
2、本单元(本课)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本单元(本课)教材的整体结构及重难点分析
4、教师使用教材和处理教材的基本构想
要素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应该实现的发展水平
2、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产生的原因
3、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
4、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影响认真分析、了解学习者的情况,掌握他们的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这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
要素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线,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有助于实现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起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终止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制订教学目标应注意:1、注意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3、具体、可测量、可评价。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达到的程度。比如一个教师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章(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4、体现不同层次。根据《课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要素四:重点、难点
1、确定重点的依据:基于课标要求(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2、确定难点的依据:基于学生起点状态(学情)
3、要求:重点突出、难点明确
要素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⑴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⑵教学内容
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⑷教师自身的素养
⑸客观教学条件
2、教学方法的分类:根据接受方式和凭借的信息媒体不同,分为五大类:
⑴以语言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⑵以直观形象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⑶以情感化为主的教学方法:陶冶法、榜样法。
⑷以实际操作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练习法。
⑸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问题探究法等。
3、教学手段的分类:
(1)传统教学手段:如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
(2)现代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基于网络的教学,如投影机、电视机、投影器、语音实验室、CAI等。
要素六:教学过程原则:
1、是教学方案的设计,不是教学内容的再现;
2、要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和媒体优化作用;
3、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4、体现一定的教学方法。
要素七:课后作业设计
1、数量适中。
2、形式多样。如阅读、收集资料、实践性操作任务。
3、层次分明。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体现差异要求。
要素八:教学反思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林崇德
(1)写成功之处
(2)写不足之处
(3)写教学机智
(4)写学生创新
(5)写再教设计链接——《教学反思写什么》教学反思的形式一般有四种:旁注,点批,总评,串析。旁注。旁注就是在教案旁边的空白处写反思。
是教学的“细节”:在教学过程中,某个知识点的展开、某一处的操作安排、由某一句的诱导提问、某一道练习的设计......所引发的点滴感受,坚持旁注,有利于教学感悟的积累。
点批。点批就是在教学环节的中间处写的反思。点批的重点是教学的“片段”: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令人难忘的东西,或典型的经验,或深刻的教训,进行深层的剖析,坚持“点批”,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评。总评就是在结尾处写的反思。总评教学的“整体”,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合理......从多个角度去透视教学实践。坚持“总评”,有利于教学分格的形成。
以下是一份适用于一年级学生的数字找规律教案:
【课程目标】
1.学生能够发现数字序列中的规律;
2.学生能够预测数字序列中下一个数字;
【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
2.白板和马克笔;
3.等于符号卡片;
4.加号和减号卡片;
5.乘号和除号卡片;
6.带有数字的图片或卡片。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带有数字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猜测下一个数字。引导学生发现数字序列中的规律,例如2、4、6、8、10,问他们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2.探究:让学生使用数字卡片组成数字序列,帮助他们发现规律。例如:1、3、5、7、9,问学生下一个数字是多少?在白板上写出数字序列,让学生找到这些数字之间的规律,例如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
3.讲解符号:介绍等于符号、加号、减号、乘号和除号等数学符号的含义,并且演示如何使用这些符号来描述数字序列中的规律。
4.练习:让学生继续使用数字卡片,自己组成数字序列,并使用数学符号描述规律。例如:4、7、10、13、16,学生可以描述为向前加3。
5.拓展:教师给学生一段数字序列的前几个数字,让学生预测下一个数字并解释规律。例如:2、4、8、16,学生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乘以2。
6.结束:让学生总结当他们在数字序列中寻找规律时所学到的东西,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字规律的机会。
【课后练习】
让学生练习自己创造数字序列,并使用数学符号描述规律。教师可以提供数字组成的图片或卡片供学生使用,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字序列提示,例如:1、4、7、10、13、___。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