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公公教案 蒲公英教学特色

admin时间:2024-01-23 07:42:27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瓶子里的向日葵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感知葵花籽宝宝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葵花籽宝宝的特征。

2、初步了解葵花籽宝宝种子的作用,知道一粒种子能长出许多果实。

3、能积极地参加探索葵花籽种子的活动,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4、通过各种感官的参与,探究向日葵成长的变化过程。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种子若干、课件、自制向日葵一棵、小篮子、牛奶瓶、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葵花籽种子。

1、找葵花籽师:我是种子妈妈,今天带来了许多种子宝宝。现在我就想和葵花籽宝宝做游戏,请你们找一些葵花籽宝宝放进篮子里好吗?(幼儿找葵花籽宝宝,边放音乐)

2、认识葵花籽。

(1)师:"葵花籽宝宝长得什么样呀?"(幼儿自由说说,回答)

(2)师:"葵花籽宝宝里面还藏着小秘密呢?"(请幼儿剥葵花籽探索)

(3)教师小结:葵花籽呀一头尖尖的,一头圆圆的,摸起来硬硬的,里面还有瓜仁呢。

二、了解葵花籽种子的生长过程。

1、师问:"谁知道葵花籽是从哪里来的?"

2、幼儿自由说说。

3、师:"小朋友说了那么多,那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瞧,(出示图片)

(1)我们先把葵花籽种子放在泥土里,给它浇点水。

(2)过了段时间,葵花籽慢慢地发芽了。

(3)再过一段时间,就长成了一棵小小的向日葵。

(4)慢慢地,向日葵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长大了。这样一粒种子长出了许多葵花籽宝宝。(出示自制向日葵,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4、师:小结:"其实呀,除了葵花籽宝宝是种子,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种子宝宝,也都是这样的"

5、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葵花籽宝宝的生长过程。(幼儿有节奏地随音乐表演)

三、玩游戏--摇摇瓶。

1、师:"葵花籽宝宝呀很调皮的,它还想和我们玩摇摇瓶的游戏呢。请小朋友把葵花籽装进瓶子里,然后把瓶盖子盖紧。[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操作,边放音乐)2、师:"摇摇瓶做好了吗?我们来摇一摇,会怎样的?(幼儿…。.)好像什么声音啊!(幼儿……)是呀,它还有一个唱歌跳舞的本领呢。

3、(出示节奏谱)xxxxx(幼儿练习二拍子节奏)

4、幼儿舞蹈出场。

活动反思: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仍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因此我从物质准备上,突出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都是让幼儿在与直观的物质材料互动的基础上获得经验的,并概括出事物的明显特点。

篮球教案怎么写

给个例子给你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

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

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

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

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

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

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

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春天真热闹儿歌教案

春天真热闹可以从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来写教案。

比如:“轰隆隆”、“轰隆隆”,春雷公公拿起鼓锤,打起了鼓,呼唤小动物们快点起床。

“呼呼—”风婆婆拿起了她的口风琴,用力一吹,吹开了花朵,吹绿了小草……

“嘀嗒嗒”风婆婆吹醒了雨宝宝。雨宝宝连忙从乌云哥哥怀中滚了下来,有的落在树叶上给树叶洗了个小澡,有的落在小草上小草连忙张开尖尖的小嘴喝起了水。

蒲公英教学特色

蒲公英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则童话故事,通过蒲公英种子选择不同环境生长的故事,告诫孩子们要学会听从长辈的忠告,不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教学目标:

1、读好人物对话,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2、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复述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学会抵制诱惑。

教学重点:

1、读好对话。

2、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1、谈话

2、播放动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揭题(学生跟着板书课题,齐读)

二、亲切嘱咐,感受关心

过渡:种子们正在快乐的随风飘荡,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对种子们说什么了?

1、我们也来听听太阳公公的话,想想告诉蒲公英什么了?

男生放声读,想想太阳公公告诉种子们什么了?

3、交流。

(1)别落在沙漠里。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沙漠是怎样的?出示沙漠图,

说话,“这里的沙漠,多么。”

板书:金光闪闪

师:这里金光闪闪的,像有许多的金子,多么吸引人那!可是那是沙漠,不能去。

(2)不要被湖泊迷惑。我们再去看看湖泊是怎样的?出示图

说话,“这里的湖泊,多么。”指导朗读。板书:银花朵朵

师:这里银花朵朵,多漂亮那!可是太阳公公说那是湖泊,不要被它迷惑了。

(3)泥土才是生根长叶的地方。

师:太阳公公告诉种子们什么才是它们生长的地方?

电脑出示图,说话,“这里的泥土,多么。”师:这里黑黝黝的很难看,却是很肥沃,能让种子生根长叶。

4、师: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的种子不要到沙漠和湖泊里,而要到泥土里才能生根长叶,这就是太阳公公对种子们的“嘱咐”。

师:你能用“嘱咐”说话吗?

5、师:太阳公公多么关心种子们那,你愿意学学太阳公公来亲切地嘱咐一下种子吗?先自己学,再指名读。

三、同样的关心,不同的想法

过渡:听了太阳公公的话,大多数的种子们决定到泥土中生长,(齐读)可是有两棵种子却不这么想,它们是怎么说的呢?

1、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两颗种子的话。

2、交流。

(1)一颗种子怎么想的?出示句子指名读。(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指导朗读。读出瞧不起人,异想天开的语气。

(2)另一颗种子怎么想的?电脑出示句子指名读。(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指导朗读。得意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4、如果你是太阳公公,看到这两颗种子想到沙漠和湖泊里去时,会怎么劝?

四、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命运

1、过渡:可是,这两颗种子没听太阳公公的劝告,还是飞到了沙漠和湖泊里了。

又一年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种子们怎们样了?(齐读)

2、“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生接板书:死“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生接板书: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生接板书:茁壮成长

3、想象说话,引出寓言。

师:假如你是那两颗种子,快要死淹死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4、师小结:对呀,我们看事情不能被漂亮的外表所迷惑,同时也应该听长辈们的正确指导。

五、抓住重点词语,学会复述故事、

1、出示重点词语,学生自己先练习

2、指名复述

六、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生动地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寓常识道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当中,语言生动,浅显。符合低年级儿童阅读,因此我把阅读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本课教学我重点以读为主线,分三步组织教学:赏诗导入读——情境感悟读——探究明理读,层层推进,扎实有效地让全体学生充分地读、悟。同时借助课件、表演及精彩的教学语言等艺术手段让学生在赏诗、读文基础上悟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谜语导入的教案怎么写

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大家猜猜看“一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他,不是刮风就下雨。”猜出来了吗?

2.书写“阳”,拿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写阳字。

3.当太遇到阳,阳就要怎么读?(轻声)跟老师读一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四个太阳》。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