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小学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迷路了怎么办的教案

admin时间:2024-01-30 14:45:01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综合实践活动丝绸之路海上行教案

回答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流意义。

2.掌握丝绸之路海上行的行程和主要贸易商品。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丝绸之路海上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流意义。

2.掌握丝绸之路海上行的行程和主要贸易商品。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丝绸之路海上行的文化交流意义。

2.如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实践活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出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流意义。

2.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海上行的行程和主要贸易商品。

二、讲解

1.讲解丝绸之路海上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流意义。

2.讲解丝绸之路海上行的行程和主要贸易商品。

三、实践活动

1.分组讨论,设计丝绸之路海上行的航线和贸易商品。

2.模拟丝绸之路海上行的贸易活动,让学生体验贸易过程。

3.分享小组设计的航线和贸易商品,让学生评选最优方案。

四、总结

1.总结丝绸之路海上行的文化交流意义和贸易活动。

2.总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作业

1.撰写丝绸之路海上行的心得体会。

2.调查丝绸之路海上行的文化交流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理解丝绸之路海上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流意义。

2.学生能够掌握丝绸之路海上行的行程和主要贸易商品。

3.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4.学生能够撰写有关丝绸之路海上行的心得体会。

怎样的课程叫理论课,与实践课有什么区别

理论课简单的说法是讲理论的课程,它是相对于实践课来说的。

而实践课主要就是动手操作的课程。

理论课和实践课最大的区别是理论课,多数阐述的是理论性的东西,老师讲学生听;实践课主要是学生自己动手,老师在旁边观察学生动手的过程并作出指导,主要以学生动手为主。

综合实践教案设计需要多少课时

综合实践教案设计需要1课时

小学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迷路了怎么办的教案

目标:让幼儿知道自己及家庭的简单情况,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

材料:用积木搭几条街道,十字路口搭一个民亭;用椅子搭几个家;已布置好的儿童商场一个。

准备:

1、在组织此活动前应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告诉幼儿有关家庭的简单情况。

2、民警了解情况时,应一一询问幼儿的姓名、家庭住址、家里的电话号码、爸爸妈妈的姓名及工作单位等情况。

过程:

1、分配角色。老师扮演大姐姐,幼儿扮演小伙伴,助教扮演民警。

2、创设情景。大姐姐和小伙伴一起到很远的商场去玩,回家时,走到十字路口迷路了。(名称解释“迷路”的意思就是不知道回家的

路、找不到家了。)

3、姐姐启发幼儿想办法,诱导幼儿去请民警叔叔帮忙,提醒幼儿询问民警时要有礼貌。

4、民警叔叔向幼儿了解情况,指导幼儿大胆回答民警叔叔的问话。

5、小朋友谢谢民警叔叔帮助他们找到了回家的路。

6、游戏:帮迷路的小花鸭回家

师提问:①谁在哭?为什么哭?

②小花鸭找不到妈妈怎么办?我们快来帮它找妈妈吧﹗

引导幼儿扮演民警叔叔和小花鸭,用有效的有礼貌的语言进行对话,帮助小鸭子找到回家的路并将小鸭子送给鸭妈妈。

7、在《母鸭带小鸭》音乐伴奏下边唱边做出快乐动作与表情出活动室。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幼儿知道自己迷路时该怎么办,并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在上这节课时我运用了图片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一开始我创设迷路的情节,吸引幼儿解决办法,找民警回家。然后又以游戏形

式帮迷路的小花鸭找家,这样既吸引幼儿兴趣又让幼儿愿意主动开动脑筋。

在幼儿知道小花鸭迷路时,我让幼儿帮他想办法。我出示了商场、公园等一些人多地方的照片,提示幼儿外出时在这种地方迷路

了该怎么办,幼儿互相讨论回答,我把幼儿的答案整理后再做小结,幼儿就能很快记住,明白在自己迷路时的解决办法。在外出时要紧跟

大人或牵着爸妈的手,不要一个人乱跑。迷路时,如果在马路上可以找警察帮忙;如果在商场或公园可以找工作人员广播,或者站在原地

等爸妈来找你,小朋友们都在游戏中记住了。通过该活动,我觉得孩子的收获是很大的,以下是孩子的声音:

1、知道迷路后寻找家长的方法,和与家长出门要紧跟家长或拉着家长的手。

2、先在原地等一会儿,不要慌张,也许爸爸妈妈就在不远处。

3、如果走失的地方在商场或公园,可以找到公园的广播室,告诉工作人员你和爸爸妈妈的姓名,联络电话等,让工作人员帮忙广播寻找

自己的父母。

4、要乖乖地听工作人员的话,和他们一起等自己的父母来接你

一年级综合实践课怎么上

1、教案。让学生初步了解在医院的看病顺序。

2、分组。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丁四个小组。其中甲和乙是一个团队,甲扮演医生,乙扮演病人;丙和丁是一个团队,丙扮演医生,丁扮演病人。两个团队开展演练活动竞赛,教师当裁判。

3、开展活动。设计下面几种情况:医护人员配合的好,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医护人员配合的不好,为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医护人员态度和蔼、配合默契,病人大喊大叫;医护人员态度生硬,患者、陪者小心作答。

4、总结。

教师综合表彰有哪些

综合荣誉一般包括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等,这些荣誉,级别越高,含金量越大,获得职称更容易。

城区教师最好有市级以上综合荣誉,农村教师一般有县级综合荣誉也可以了,至于省级、国家级的综合荣誉只要有一个都可以碾压群雄了。

优秀教师是最有说服力的综合荣誉,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一般是中层及以上领导)等,都有一定的指向性,而“优秀教师”则是对一个人最综合的肯定,如果有这个荣誉请最好放在前面。

另外,同样是“优秀教师”,盖县人民政府公章的就比盖县教育局公章的优秀教师更有含金量,盖县人民政府公章的优秀教师相当于地级市教育局优秀教师。

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根据学校设施条件和个人职称专业,安排学生入座、发放学习资料、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引导辅导帮助学生学习、组织听课练习,组织考试、传授科学文化基本知识。

开展主持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学习、记忆认知、动手沟通、操作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经验技术。

他受社会的委托对受教育者进行专门的具有建设性的教育,执行各项教育政策,维护社会稳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高素质或实用人才。

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对学生来说,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

因此人们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称号给予人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他是学生们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教师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我国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从而影响到国家的兴衰。

中学教学设计与实践方法有哪些

中学教学设计与实践方法有:

一、导入的方法

1悬念导入法

教师精心设计一个紧扣学生心弦的情境或问题,造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欲罢不能,顿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然后自然引出所讲内容。

2抒情导入法

开讲前以饱满的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通过朗读、讲故事等简短形式,先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将这种情感平稳转移到所讲内容上来。

3诱思导入法

这种导入一般采取“设问”的方式,提出疑问,促使学生去思考,探求答案,从而引出所讲内容。

4类比导入法

有的新课与己学课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由此及彼,产生迁移,从而引出所讲内容。

5励志导入法

讲述古今中外有志之士的成才经历,或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或采用名人轶事、格言、警句等形式导入新课。

6目标导入法

其特点是开门见山,点明课题,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然后自然进入“达标”教程。

7音像导入法

有些课文,用录像、影片、图片、录音等导入新课,令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大增。

8实例导入法

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与实践中的素材作引子,不仅使学生感知书本知识和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

9提问式导入法

所提问题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能触发学生的思维,忌搞“是不是”、“对不对”式的简单化提问。

二、提问的方法

1引趣法

这种提问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要通过提问,激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兴趣。

2诱发法

通过一个实验,一次演示,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等,阐发一个道理或结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3发散法

即对于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发问,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4引申法

设计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按由易到难的原则排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破疑明理。

5联系法

即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实践经验,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6分解法

即采用化整为零、分解难度的办法,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给学生“辅台阶”,便于学生回答。

7破题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解读课义的“钥匙”,以课文为突破口,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8探究法

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探究性设问,以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三、启发的方法

1激疑启发

其要点是在“无疑处生疑”,从而使一堂课沿着“无疑一一有疑一一无疑”这样一条“波浪式”的思维路线前进。激疑启发适用于课题导入和讲课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分解启发

每节新课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把知识分解为学生已知的、半知的和未知的三部分:

己知的知识一一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半知的知识一一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索求结论;

未知的知识一一由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清楚。

分解启发适于讲授密集知识内容时。

3设问启发

根据教材的逻辑关系,可以把讲授内容组织成环环相扣、发人深省的“问题链条”,逐一提出,让学生回答,从而不断地诱发学生思考。当学生把这一“问题链条”弄清搞懂了,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知识。

根据教学需要,有时这一连串的问题也可由教师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只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思维线索,指明思维方向。讲授逻辑性强且逐层加深的教材内容时,适于用设问启发。

4反面启发

对于学生反复出现的错误,教师可针对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和肤浅性,有意识地让学生“跳陷阱”,以暴露问题,在学生“碰壁”和“跌跤”后。

再用事实使他们恍然大悟,认识到自己原来错了,错在哪里?该怎么纠正?纠正学生常犯的顽固性错误、澄清似是而非的问题,用此法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5类比启发

是在立足于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同类知识归纳整理,突出两类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启发学生认识规律、区别异同、变未知为已知的一种启发方法。

当抽象深奥的知识的性质与某一浅显事物的性质有相似之处时,可用此法使问题直观化和简单化。

6对比启发

有些知识易于混淆,采取对比的方法容易弄清它们的本质差异,从而启发学生分清异同点。

7比喻启发

即利用相同或相似的道理,用打比方或举出通俗易懂例子的方式,来讲述抽象难懂的知识。突破教学难点时,此法可以深入浅出地说明其道理。

8演示启发

即通过实验演示,启发学生获取有关知识。演示启发适用于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而妨碍他们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细致分析时使用。

9操作启发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既启发学生掌握某些科学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10情境启发

给学生创设学习某种知识的特定情境,使之身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进而引发思考。

11图示启发

运用图示启发学生思维,无论是讲解概念、法则、定律,还是讲解应用题,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四、语言表达的方法

教学语言的表达方法复杂多样,最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说明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某问题的含义、原因、理由、结果等解释

清楚,或者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出来,通常采用此法。它可分为诠释说明、分类说明、比喻说明、举例说明和图表说明等。

2论证法

通常在运用论据来证明论断的正确性或不正确性时运用该法。

3推导法

通常在根据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定律等,经过演算和逻辑推理而推求新结论时运用该法。

4联系法

在使理论与实际、本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未学的知识与已经掌握的知识之间彼此接上关系,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时,采用该法。

5比较法

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似的或不同的事物、概念等联系起来辨别其异同时,运用该法。

6强调法

在课中,当某一重要的知识或问题,要提醒学生特殊注意时,采用该法。

7提问法

即使用疑问句式或设问语气,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促使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

8委婉法

在课堂上,有些话不直言,而是通过迂回婉转的方式去说。

9借助法

为了说明某一问题,借助其它事物、实物、理论、概念、词语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10综合法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把两种或几种语言表达方式综合使用,这种方法,称之为综合法。

五、结尾的方法

1归纳式结尾

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归纳概括本节所讲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2回应式结尾

所谓回应,是指与教学的起始阶段提出的教学目标相呼应。

3发散式结尾

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另起波澜,发散开去,引发学生广阔的思考,这种结尾方式一定要讲究自然熨贴,运用得好,可以诱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但不要搞成画蛇添足。

4迁移性结尾

提供与讲授内容相仿的训练材料,让学生举一反三,在新的训练中巩固新知识,并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5推测式结尾

有些课文是言已尽而意无穷,在讲读结束时可引导学生进行推测性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6延伸式结尾

根据讲授内容,将学习任务适当延伸,既有助于本课的学习,又能将课内学习拓展到课外。

7悬念式结尾

有意设立悬念,使学生急于得知下面的内容,能起到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的功效。

8铺垫式结尾

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课后进行认真复习,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六、练习题设计的方法

1迁移型练习

在讲过例题之后,仿照例题的形式,稍作更换,另拟题目,让学生练习,以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

2诱导型练习

进行新课前,估计学生会碰到的困难,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些诱导性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得到启示,减少理解新知的难度。

3发散型练习

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求不同的解法,这种练习,对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好处。

4对比型练习

对一些貌似质异问题,学生在解题时,稍有疏忽便会发生错误。为区别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教师可设计对比型练习。

5题组型练习

将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设计成题组,让学生集中练习,使学生从练习中发现知识间的联系与规律,进而强化所学知识。

6纠错型练习

建立纠错作业,要求学生抄出做错题,划出出错点,注明出错因,写出正确答案。

7探究型练习

布置有探究价值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课下查资料、搞社会调查、问老师、与同学合作攻关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探究性自学能力。

8综合型练习

在单元或期中、期末复习阶段,注意设计些综合性的题目,尽可能多地覆盖已学知识点,使他们通过综合练习,发现漏洞,及时补救,并通过综合训练,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七、板书的设计方法

板书讲究内容美、结构美、书写美,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艺术的需要,板书设计要别具匠心:

1线索式

这种板书是根据课文内容的内在发展流程而设计的,它能清晰地展示作者的思路。

2阶梯式

这种板书状如拾级而上的阶梯。这能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的层次以及层次间的递进或递升关系。

3总分式

这类板书往往是教学内容的外显形式。呈“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结构的教学内容,适于用总分式板书。

4图表式

把教学的内容要点,科学地填入设计的表格中,能起到简洁明了,一目了然的作用。

5提纲式

编写所讲内容的结构提纲,以提纲作为板书内容。

6对比式

通过对比分出异同,有利于认识共性与个性。对比的方式主要有:概念对比、正反对比、交叉对比、纵向对比、横向对比等。

7图示式

就是在板书中,辅之能代表一定意义的线条、箭头、符号等组成某种方案图形的板书方法。它的特点是形象、美观。

8标题式

即把所讲内容各部分的标题(包括小标题),作为板书内容。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