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弟子规教案(幼儿园三字经教案)

admin时间:2024-01-31 06:53:13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幼儿园三字经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含义,并能初步诵读。

2.能用“哎”及时回答他人的呼唤,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懒。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提前请隔壁班级能力强的一位幼儿及家长拍摄相关录象。两人的照片一张。

3.文字图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

4.每个幼儿的身上贴好名字。(便于老师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孩子们今天薛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听音乐进场。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叫想想。她在干什么?搭积木玩得可开心啦。这时候,谁在喊她?

(二)出示视频1,理解语句“父母呼,应勿缓。”的意思,并会用“哎”答应别人。

1.视频1。

2.师幼讨论。

教师:咦,想想答应妈妈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妈妈喊你,你会怎么答应。

3.游戏:我喊你答。

教师:我现在做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时候要赶快答应?

教师小结:集体喊、过度到个别喊。(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回答的真快啊等等)教师:我们都知道爸爸妈妈喊我们名字的时候要赶快回答“哎”,想想听到了吗?

呀想想也答应得很快,我们一起表扬一下。你们也很能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4.练习诵读“父母呼,应勿缓。”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课件1,放慢速度)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幼儿回答出一句,及时提炼句子,还有谁来会所说听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诵读“父母呼,应勿缓”。男孩子们(唉)你来读一读。女孩子们,你们也来读一读。

(三)播放视频2,理解语句“父母命,行勿懒。”师:爸爸妈妈喊我们名字的时候要马上答应,那爸爸妈妈让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我们先来看看想想是怎么做的。

1.视频2。

2.师幼讨论。

教师:妈妈喊想想干什么?她是怎么做的?妈妈喊了想想做事情的时候,马上去做,不偷懒。想想做得真不错,我们表扬一下她吧。你在家里爸爸妈妈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吧?幼儿讨论教师:你在家里爸爸妈妈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谁来说一说。

情景表演:幼儿:妈妈喊我洗手,我马上就去洗手。你知道了妈妈喊你做事情的时候马上去做,不偷懒。那我们试一试。**孩子,到妈妈这里来,要吃饭了,把手洗洗干净吧。(要下命令式,让孩子去做事情)3.诵读句子教师小结:孩子们都明白了爸爸妈妈让我们做的事情,都知道马上去做,不偷懒。弟子规中有一句好听的话也是说得这件事情。我们一起听一听。(播放课件2放慢速度)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出示相应字卡)一起读一读。分角色读4.幼儿体验。

教师:爸爸妈妈喊你做事情的时候你能马上去做不偷懒,那老师喊你们做事情,你们愿意吗?孩子们(哎)请你们把这句好听的话告诉客人老师吧。(播放课件2)(四)诵读,进一步巩固认识。

教师:刚才我们学了弟子规里两句好听的话?我们一起来跟着电脑里的老师读一读吧?(一起诵读)让我们再跟着电脑里的老师读一读,好吗?

教师:刚才跟着电脑里的老师读了读,那现在我们自己来读一读吧。(完整欣赏,轻声跟读)分角色诵读:男孩子们,你们读下好吗?女孩子们,你们再读一次听听好吗?孩子们,立正,我们一起读给客人老师听一听,好吗?

教师总结:今天好开心,孩子们都会读弟子规中的两句话,明白了话的意思。让我们一起去告诉别的班级的小伙伴吧?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播放音乐,幼儿拍手诵读离开)活动延伸:

角色游戏:将录音放在游戏区中,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进一步巩固认识。

日常生活:家园合作,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懂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

怎么教育儿女

如何教育小孩?

当然是父母陪伴和老师亲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孩子接受能力差,关爰呵护教育,使小孩从小有一颗爱国家爱别人,热爱生活,美好的愿望,陪伴孩子成长。

国学与书法是否可纳入教学计划

就我个人偏见,是不赞同纳入教学计划的,你要让孩子讨厌什么,就让他学什么。就是所谓国学,我手机上几乎每天收到什么清华国学班、人大国学班的招生广告,一学期多少钱,包你学了怎样怎样。可是所谓国学,包括美术和文物吗?小孩子背老庄孔孟、唐诗宋词,他未必真的懂中国,爱中国。小孩记忆力好,跟新电脑一样,不是了不起的事,就跟我们小时候随口就背毛主席语录,至今忘不了。这不说明有文化。

意大利有个导演叫费里尼,他说过一句话,可能有点极端。他说全世界的孩子在五岁以后送到幼儿园就被扼杀了。他反对所有现行的教育。我的观点跟他一样,中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在扼杀孩子,让他变得不像一个孩子。人越长大,越是一个变坏的过程,变麻木的过程,不看天,不看星星,也不看花儿,不看树。脑子里只想挣钱,想当官,想把别人弄下去自己爬上去,所有的人就是想挣钱,做生意。13岁以前的孩子,我主张不要跟他们解释什么是“美”,什么是“古代”和“现代”,如果带他到博物馆去,根本不要对他解说,他听不懂,并且会厌烦。就是让他看,如果他实在不要看,就带他出去,他想吃就吃、想玩就玩,不要太早灌输这么多词汇给孩子,什么大师,艺术,美……都不要给他。

如果非要说教育,家庭教育才是无微不至的教育。那样的教育,再好的大学也教不了、比不了、代替不了。

今日中国的现实是: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富强,充满机遇,而且必将更富强,出现更多机遇。另一半现实是:当今中国教育既是空前庞大、空前繁荣的时期,也是空前荒芜、空前贬值的时期。

所在中小学校里有哪些看似有道理但是老师们都反对的奇葩规定

1、办公桌上只放课本和备课本。

2、手机24小时开着,包括节假日。

3、每一天老师课间和放学都要在楼道值班。

4、备课有页数要求。

5、学习笔记有页数要求。

6、业务学习每天都要发到微信群。

7、老师必须考勤打卡,领导吗,都知道的。

8、违纪的学生不能严肃批评,更不能打骂,老师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地说服教育。

9、各种各样的网上答题和学生答题。

10、上学、放学,老师在大门口值班。

11、现在出现“护学岗”,让老师到路口站岗值班。

12、不许给学生按照成绩排名,但是用成绩给老师考核。

13、不能定教辅资料,但是可以油印试卷。

14、课程开不全,但是备课必须有。

15、只要有活动,必须要留下痕迹,保留资料。

16、只要是打扫卫生,一定是上面领导来检查。

17、上课不如开会重要。

19、寒假、暑假都要进行家访,亲自查看学生的作业情况。

20、听评课笔记每个学期不少于多少节,有具体数目。

21、签订各种各样的责任书。

22、应对上级检查比上课重要。

23、期中、期末考试学生只能知道自己的成绩,有时候自己的成绩也不知道。

24、少一秒也是迟到,但是,加多长时间的班也没用。

老师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做试卷,查阅资料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事情要做,教研活动,与学生谈心,再加上其它的一些“突如其来”的工作,每天忙忙碌碌,像个陀螺一样旋转,真是很累呀!

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

家长您好,孩子在校园和在家都不愿意说话,说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我们家长重点培养。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思,是孩子自信的表现,能够帮助孩子很好地交流和沟通,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期,在生活小事中加强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有话敢说。

每个孩子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抓住时机,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和场合,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当孩子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父母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鼓励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比孩子说的是否正确更为重要。

其次要让孩子有话可说。

父母可以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孩子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父母还应该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经验是孩子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孩子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最后要让孩子有话愿说。

一日生活中,孩子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父母应关注孩子的想法,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有话愿意说?

事实上,语言能力的发展正是在孩子与他人交往和主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让孩子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和建构者,父母应该为孩子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