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31 12:49:34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喜怒哀乐”是汉语成语,拼音是xǐnùāilè,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出自《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造句:
一、人的一生充满了喜怒哀乐。
二、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最容易在神情上表露出来。
三、这个人性格外向,喜怒哀乐形之于色。
四、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新时期中学生的喜怒哀乐,很有教育意义。
五、这本日记,倾注了我中专生活的喜怒哀乐。
声情并茂的,有动作有声音,語境逼真。
它是人的情绪可以互相转换的哲学原理。人的喜怒哀乐的产生必须有一个触点,一旦触发了什么触点,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触点是条件而情绪是结果,这种因果关系符合哲学的最基本的原理。
喜怒哀乐需要给它条件,比如:他考上了重点大学肯定喜上眉梢;比如:她母亲得了重病她肯定十分哀伤。
以下是描写喜怒哀乐的简句子:
喜:
1.轻舞飞扬,如小鸟欢啼。
2.春风送暖,花开笑语盈庭。
3.红日初升,万物蓬勃生长。
怒:
1.怒目圆睁,如猛虎咆哮。
2.剑气纵横,似削铁如泥。
3.狂风呼啸,撕裂黑夜寂静。
哀:
1.烟雨笼罩,如梦似幻。
2.暮色苍茫,忧愁萦绕心头。
3.风吹故人泪,思念难以言表。
乐:
1.长河落日,金色阳光洒满大地。
2.绿树成荫,微风拂面轻柔。
3.鸟语花香,唯美如画。
希望这些句子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谢谢邀请。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根据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这就是孔子著名教育理论——因材施教。
现在回到题主的问题,如何对孩子因材施教呢?
我认为对于一个老师而言,“因材施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指根据学生不同资质釆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学业水平参差不齐,但一般是两头小,中间大,老师的教学设计是争对班上大多数制定,不可能一人一套方案。采取的策略一般是“抓中间,带两头”,所以必须当天布置作业,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尽快解决。既要注意大多数人共同存在的问题,又要兼顾到“两头小”的同学,利用自习课和课余时间培优辅困,让优等生能“吃饱”,让学困生学有所得,不至于失去学习的信心。同时不能歧视学困生,他们学习有困难,还应给予更多的帮助、关爱与尊重。另外,班级学生不同,年代不同,也应釆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一套方法用到底。
二是根据教材特点釆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以语文为例。哪些内容适合老师引导分析,哪些内容适合学生合作探究,哪些适合朗读教学,哪些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对于家长而言,因材施教就是要配合支持老师的工作,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中,了解孩子状况,客观评价,恰当定位,要求不可过高,也不能过低。不能盲目攀比,别的孩子上重点,自己孩子非上重点不可,这是不从实际出发的表现,一定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学校,不能跟风。同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少批评,多鼓励。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引导,教育孩子是一个慢长的过程,不能一曝十寒。对于学习较优秀的孩子,更要严格要求,要注重全面发展,广泛涉猎,扩大知识面。不能因为学习好就溺爱,忽视思想教育。
家长应当多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及时引导疏解。发现孩子的爱好,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干扰孩子的判断。很典型的就是高中分科时学文还是学理,高考填报志愿等,不少家长以过来人的身份和爱的名义,左右了孩子的人生,这也是不因材施教的表现。
希望家长与老师密切配合,因材施教,共筑教育梦。
色彩分为冷暖,人亦有别,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
但一般来讲;亮色如,白、红、黄、绿、或者浅色调给人兴奋积极心情;像,蓝、黑、紫等深色系给人郁闷、压抑心情。
具体分喜怒哀乐还要看自己的喜好。
喜,可以选择红绿或浅蓝;怒,可选黄,深红,紫等;哀,可以是白,黑,灰色等;乐,与喜不同在于更含蓄,看自己的阅历来选。
(当然里面的色彩仅供参考,这些还要结合一些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来定)艺术的文化过于博大并非一两句话能说尽的,还需自己研究。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