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02 00:37:04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活动准备
一、材料准备:扫帚、抹布、撮子、盆等各种劳动工具。
二、经验准备:学生已有的擦桌子、扫地等劳动经验。
活动过程
一、切入活动主题,激发活动兴趣。
二、师生进行分工。
1、讨论:教室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打扫
(1)学生看一看,找一找。
(2)向全体学生进行汇报
2、学生进行交流:找出自己能做的事
3、议一议:扫除是应该注意的事项
4、想一想:怎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5、教师进行讲述劳动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宜,进行分工。
三、学生合作劳动。
四、分享劳动的快乐。
1、整理工具。
2、小组评议。
3、教师小结
五、课外延伸:
在春节到来时学生和家长共同进行一次家庭大扫除.
游戏:勇救小动物
游戏目标:1、练习蹬脚踏车,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提高平衡能力.2、培养幼儿勇敢、爱护小动物的精神。
游戏准备:脚踏车2辆、变形平衡木2个、大纸箱2只、活动前与幼儿共同收集的小动物玩具若干(为幼儿人数23菲倍)
游戏玩法: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2路纵队,站在场地一端;
每队之间放置大纸箱一个;场地中间设置山洞;
场地另一端的变形平衡木两侧放置小精灵玩具若干。
老师发令后,各队第1名幼儿蹬滑跑冰车钻过山洞、到达浮桥。
大班的孩子老师先让幼儿认识数字相对应的物体,再进行数字练习写下来
学习目标
学说儿歌,并尝试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尝试根据儿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初步发展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掌握前、中、后的位置关系。
活动准备
《鱼儿游》儿歌。
两至三首不同类型的歌曲。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出示《鱼儿游》儿歌,和幼儿一起说儿歌:
鱼儿游
鱼儿游向前,
鱼儿向后转,
向上跳一跳,
转个大圆圈。
2.请一位幼儿按老师的指示,做向前游、向后转、向上跳和转圆圈的动作,给其他幼儿做示范。
3.播放两至三首歌曲,请幼儿从中选出适合为扮演鱼儿游动做伴奏的音乐。
4.播放音乐,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条鱼,随着音乐,一边说儿歌,一边做动作。
5.音乐停下来时,老师请幼儿做"造型",并根据当时幼儿的位置,帮助他们巩固和加深理解前、中、后的概念。
活动评价
能说儿歌《鱼儿游》,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有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
能说出自己的位置。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来促进对诗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诗人赞美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的劳动者的真挚感情。②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站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
你好,教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大班乐游原》的诗意和文化背景。
2.了解唐诗的特点,掌握唐诗的基本语言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赏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大班乐游原》的意义和情感。
2.掌握唐诗的基本语言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赏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唐诗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现。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介绍唐诗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对唐诗有初步的了解。
2.讲解:教师讲解《大班乐游原》的背景和情感表达,分析诗句的意义和表现手法,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朗读: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大班乐游原》,并对每个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4.赏析: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赏析,让学生感受到唐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5.练习:教师让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和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6.巩固: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巩固,让学生再次理解唐诗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1.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对《大班乐游原》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堂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赏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
1.《大班乐游原》诗歌原文。
2.唐诗鉴赏教材。
3.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刻、剑、舷、催、捞、掏;掌握“刻舟求剑、掏出、船舷、捞上来、准能”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的含义,体会寓言故事中蕴含着的道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难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玩具宝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寓言都很简短有趣,又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一个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探讨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词语,多种方式认读生字及新词。
3、默读课文
要求:把文中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或提出来。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
思考: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看《刻舟求剑》的动画片,复述故事。
(1)、播放《刻舟求剑》的动画片,学生边听边想。
(2)、指导复述方法。
(3)、同桌互相复述。
(4)、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表演故事。
请4名同学表演故事,教师和其余同学朗读叙述部分。
4、思考:那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为什么?
教师小结。
四、拓展想象。
小组讨论:
1、那个人没有捞到宝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他没有捞到宝剑会说些什么?
五、全课总结,揭示道理。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吗?
2、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你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这个道理,在生活中还能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吗?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