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操教案?一年级国学启蒙韵律

admin时间:2024-02-02 07:54:19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一年级国学启蒙韵律

《笠翁对韵》教案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班雨儿唱的歌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大自然中大雨和小雨那种富有节奏的声音美。

2、初步尝试根据乐器的音色探索用适合的乐器和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增强对声音的感受和听辩能力。活动准备:节奏卡片大雨、小雨图片乐器(沙球、铝板琴、铃鼓、小铃、舞板)、队形图活动过程:1、律动《小雨点》“小雨点真调皮飞到东飞东西,你们要飞到什么地方玩呀?”

2、两声部歌曲《雨点滴答》——“雨点从高高的天空飘落下来有时快、有时慢,听听这会儿下的快还是慢?”听前奏分辨快慢——“让我们一起唱唱快快(慢慢)的雨?”——分两声部进行演唱,两位幼儿指挥。(交换声部)

3、谈雨——“春雨的滴答真好听?你还听过怎样的雨声?”幼儿描述不同的雨水声——幼儿说出师出示典型的各种雨声“沙沙沙,沙沙沙”“淅沥沥、淅沥沥”“哗啦啦啦啦啦”“唰—唰—”……等节奏卡片,分两个“家”(大雨家和小雨家)摆放。——集体看节奏卡片模仿大雨和小雨的歌声。教师语言节奏提示:“小雨来唱歌”或“大雨来唱歌”

4、幼儿在大雨和小雨中各选一种声音探索用乐器表现进行表现——想想你要学做哪一种雨,想好了就到相应的地方。——“想想用哪种乐器用什么方法演奏声音最象小雨的声音?哪种乐器用什么方法演奏最象大雨的声音?”——自由选择乐器探索——“你选择了哪种乐器?为什么选择这种乐器?怎样演奏的?”大家共同比较分析哪种方法最合适——《大雨小雨音乐会》集体看指挥用声音和乐器同时表现两种雨。4、节奏乐《雷神》看队形图边演奏便变换队形

贪吃蛇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将呼啦圈连接在一起,与同伴环环相扣地有节奏地横向或纵向前进。

2.探索统一整体队伍的节奏,相互协调、快速行走的方法。

3.在竞赛游戏中能够互相关注、等待与扶持,体验齐心协力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呼啦圈人手一个、障碍物、音乐,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呼啦圈热身操我们来和呼啦圈一起做运动吧。(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听着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

(1)两人相扣走(横向)

1.幼儿将呼啦圈套在身上,两人组合在一起,不用绳子怎样将呼啦圈连起来?2.幼儿尝试将呼啦圈用手抓住,连接在一起。

3.幼儿两人一组,练习相扣走。

(2)讨论走得快的方法。(统一脚步的节奏速度,并且喊口令)

(3)挑战难度:三人相扣走幼儿三人自由组合,用手抓住连接处。尝试发现走得快、不摔倒的方法。

三.操作部分

(1)三人接龙走(纵向)刚才我们尝试了三个人横着走,这次,我们来试一试三个人前中后排好队走。变成一条贪吃蛇。2.讨论接龙快速走的技巧。

幼儿园学前班语文教案

大班语言《机智的小鸭子》【活动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明白懂得遇到危险的时候不哭叫,不慌张,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2、丰富词汇:冲、抓、游、跺脚、扑通。3、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大胆讲述故事。【活动准备】故事VCD《聪明的小鸭子》录音机《数鸭子》磁带字卡片【活动过程】一、听音乐,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新课。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数鸭子》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师生齐做律动)师:会唱的小朋友跟着唱,会跳的小朋友也跳一跳。(幼儿兴趣浓厚)师:在这群可爱的小鸭子中,有一只聪明的小鸭子和它的朋友小猪遇到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们遇到了什么事?幼:想知道。二、新课进程。(一)学习第一段故事。①播放故事,幼儿观看,听故事。②提问:故事里有谁?(幼:小鸭子和小猪。)师:它们在干什么?幼:它们在草地上玩耍,唱歌跳舞、游戏。(师幼共同做唱、跳的模仿动作)师: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幼:它们玩得可开心啦!师:正当它们玩得开心时,突然,一只大灰狼从草丛里冲了出来,一把抓住了小猪的脖子,他张开大嘴准备吃掉小猪,小猪害怕得动都动不了。师:孩子们,你们说小猪会被大灰狼吃掉吗?小鸭子会管小猪吗?你是小鸭子你会怎么办?③引导幼儿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一份45分钟的体育理论课教案

我也不知道你针对多大的学生的!如果不对!可追问。我还有!体育理论课教案课题:努力锻炼促发育——青春期与体育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懂得青春期是生命必经阶段,知道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的身心特点。2、能力目标:能依据青春期的特点,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能正确运用扬长避短的具体方法与要求。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步骤:一、青春期的概念及其分段青春期是指人体生长发育成熟前一个迅速发育的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青春发育前期:女生从11~12岁开始,男生从13—14岁开始,一般持续2~3年。2、青春发育中期:女生从12~15岁开始,男生从14~16岁开始,主要以性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为主,女生出现月经,男生出现遗精,一般持续2—4年。3、青春发育后期:女生从16~17岁开始,男生从17~18岁开始,主要表现为身体各系统继续缓慢发育,逐渐成熟。青春期发育的开始年龄、持续时间、发育状况既有种族、环境、社会条件的差异,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青春期是人体各系统、各组织器官迅速变化,趋于完善定型的关键时期,对我们的心理、情绪、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平稳度过青春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二、青春期体育锻炼应注意的问题体育锻炼可以使青少年在青春期发育得更好。但是青春期身体的发育、身体素质和机能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和不同个体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体育锻炼必须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别,因人而宜。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前两个阶段,这一时期骨骼的发育、身高的增长都较快,骨组织中软骨成分较多,富于弹性,不易骨折,但是抗压、抗扭曲能力差。所以在进行力量练习时,负荷重量不能太大,尤其要注意保护脊柱。青春期肌肉生长速度落后于骨骼,肌纤维细而长,肌肉力量较差。所以要选用适当的刺激肌肉发展的力量练习,促进身体各部位均衡发展,避免长成“豆芽菜”的体形。青春期的体育锻炼尤其要重视对加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有良好作用的有氧耐力训练,如经常进行较慢的或中等速度的跑步等。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灵活性都比较好,所以要抓紧这个有利的时机,多学一些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生活中必需的活动技能,为以后学习各种体育、生产劳动技能和军事技能打好基础。初中女生要努力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和生理上的困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月经期间可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但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和引起腹内压升高的运动(如仰卧起坐等),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在青春期阶段要经常进行有氧耐力跑步,可以消除体内多余脂肪。经常进行韵律体操、舞蹈练习和加强腹部肌肉、骨盆底肌、腰背肌肉的锻炼,可以使身体更加健美,动作更为协调,姿态更加优美,还有助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另外,要安全、平稳地度过青春期,除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注意营养卫生外,还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要热爱生活,与他人友好相处,养成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的性格;要培养多种爱好,努力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双健”,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德智体荚全面发展的人材。【复习与思考】1、什么是青春期?2、青春期体育锻炼要注意什么问题?

篮球教案怎么写

给个例子给你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

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

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

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

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

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

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

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小班数学雪花片大变身教案及反思

您好,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数学中雪花片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利用雪花片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3.能够设计和制作自己的雪花片。

教学重点:

1.雪花片的概念和特点。

2.利用雪花片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3.雪花片的制作和设计。

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雪花片的概念和特点。

2.如何让学生利用雪花片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3.如何让学生设计和制作自己的雪花片。

教学准备:

1.雪花片的图片和视频。

2.制作雪花片的材料(纸张、剪刀等)。

3.数学练习题。

教学过程:

1.引入新知识

(1)播放雪花片的视频,并让学生观看。

(2)让学生说说看,雪花片有哪些特点?(对称、多边形等)

(3)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解释雪花片的概念。

2.探究新知识

(1)让学生完成一些数学练习题,例如: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六个小正方形,能够得到多少种不同的形状?

(2)让学生发现,这个问题中的形状就是雪花片。

(3)让学生尝试用雪花片的特点来解答这个问题。

3.拓展新知识

(1)让学生设计和制作自己的雪花片。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雪花片,并让其他学生评论。

(3)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雪花片来解答数学问题。

4.总结新知识

(1)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你学到了什么?

(2)让学生总结雪花片的概念和特点。

(3)让学生总结如何利用雪花片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小班的孩子们非常喜欢制作雪花片。他们兴致勃勃地设计和制作自己的雪花片,并且非常享受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听取其他学生的评论。然而,我也发现这个课程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数学练习题,导致一些学生没有掌握如何利用雪花片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其次,我没有考虑到一些学生的制作能力可能不够,导致他们无法完成自己的雪花片。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