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04 21:07:59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你好,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小壁虎找尾巴。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生互动: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见过小壁虎吗?它的尾巴长什么样子?学生回答。
2.听故事:老师讲述小壁虎找尾巴的故事。
二、学习
1.学习课文: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2.分组讨论:按小组分配角色,分别扮演小壁虎、青蛙、小鸟和老鼠,讨论小壁虎的尾巴在哪里,如何帮助小壁虎找到尾巴。
三、练习
1.角色扮演:每组学生表演小壁虎找尾巴的故事。
2.绘画: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小壁虎的样子和尾巴的样子。
四、归纳
1.总结:小壁虎找到了自己的尾巴,是因为大家团结合作。
2.反思:学生思考学习小壁虎找尾巴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五、作业
1.家庭作业: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画出小壁虎找到自己尾巴的场景。
2.课堂作业:学生找到自己的尾巴,自己给自己的尾巴画一副画。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学习了小壁虎找尾巴的故事,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角色扮演和绘画环节,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讨论和表演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引导,以避免讨论偏离主题。
活动目标:
1、学会这首《颠倒歌》。
2、让幼儿了解《颠倒歌》“故错”的手法,也就是把事物的特征反方向说。
3、感受《颠倒歌》带来的快乐。
活动难点:
让幼儿尝试仿编颠倒歌。
活动准备:
PPT课件、线描笔、纸
配套课件:大班语言课件《颠倒歌》PPT
活动过程: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颠倒歌》含PPT课件
稀奇稀奇真稀奇,
蛇在云里翻跟斗,
蚂蚁扛着大树跑,
大象鼻子短又小,
兔子尾巴长又长,
你说奇怪不奇怪。
2、刚才我在念儿歌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孩子在偷偷的笑,那能不能告诉老师和小伙伴你在笑什么啊?让我们也分享一下你们的快乐啊!
(幼儿:蛇应该在田里的,这里却故意说是在云里翻跟斗。
幼儿:蚂蚁力气很小,这里却故意说蚂蚁扛着大树跑……)
3、对,小朋友们真聪明!其实啊这是一首颠倒歌,颠倒歌就是把事物原来的特征故意往反发向说。就像刚才小朋友说的(……),但是在颠倒歌里却故意把它说成(……)
4、那老师问问你们,听了颠倒歌,你们的心情怎样?(快乐)
5、是的,颠倒歌里的句子都往反方向说的,这样整首儿歌都变得非常有趣,能逗得我们发笑,使我们的心情变得快乐。
三、幼儿学念儿歌
1、那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一起来念这首颠倒歌吧。(幼儿跟念一遍)
稀奇稀奇真稀奇,
蛇在云里翻跟斗,
蚂蚁背着大树跑,
大象鼻子短又小,
兔子尾巴长又长,
你说奇怪不奇怪。
2、你们念的真好听,人们为了颠倒歌念起来更加朗朗爽口,常常把颠倒歌的第一句说成(稀奇稀奇真稀奇或者奇怪奇怪真奇怪),把颠倒歌的最后一句说成(你说奇怪不奇怪,或者你说好笑不好笑)
3、在这首颠倒歌里第一句是什么?最后一句是什么?对,那现在我请你们动动脑筋,想一想,这颠倒歌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还可以怎么说,自己试一试,说一说。好,谁能说给大家听?
4、他念得好吗?(好),是的,他把颠倒歌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换了,而且中间的句子也念的很有节奏。
四、幼儿创编部分儿歌句子
1、现在呀我们已经会说颠倒歌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了,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谁能编出颠倒的句子?
2、提示:你可以先想一想它原本是怎么样的,然后往它的反方向说。
3、提示:你可以从动物的特征、习性、空间、自然现象去想。
(请多一点的幼儿回答,并有意引导幼儿把一句话说成七个字)
五、幼儿分组作画,创编完整的颠倒歌
1、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好多颠倒的句子,都说的非常好,现在呢我们要把这些句子合起来,编成一首完整的颠倒歌。
2、老师请你们三个小朋友一起合作,大家一起编颠倒歌的句子,你们自己商量着由一个孩子负责把大家说的话,像老师一样用简单的画画出来,然后加上颠倒歌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编成一首好听的颠倒歌,念一念,最后请你们每组推选一个小朋友上来来念给大家听。
3、对了,每首颠倒歌颠倒的句子最少3句。
六、请幼儿念自己创编的颠倒歌。
七、评价
对活动进行评价
老师可以通过绘本给小朋友讲述,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然后向小朋友提问,小壁虎为什么会借尾巴,它在借尾巴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最后尾巴又是什么情况,通过提问,培养幼儿的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让幼儿能在故事中,学会思维的开拓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绘本给小朋友讲述,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然后向幼儿提问,小壁虎为什么会借尾巴,它在借尾巴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最后尾巴又是什么情况,通过提问,培养幼儿的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让幼儿能在故事中,学会思维的开拓能力。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活动中比较不同动物的尾巴特征。
2、对问答式的儿歌感兴趣,并能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比尾巴》PPT课件
2、各种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动物比尾巴"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森林里来了许多动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这些动物聚在一起做什么呢?原来是要参加"比尾巴"的比赛。
(二)比赛分两场,请小朋友当评委。
引导评委说说评选结果,(播放课件)将相应的字贴到动物身上。(长、短、像把伞)
(三)引导幼儿将两小段儿歌连起来,形成一首完整的《尾巴歌》。
活动反思:
1、从课题选择上来说,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都特别强,加之他们又都非常喜欢动物,但通过了解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的某一身体部位,比如说“尾巴”的了解就比较少。选择这一课题,就是为了满足幼儿对这方面的探究欲望。
2、从设计思路上来说,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因此,在本节活动课的设计上,是以猜测、观察、描述、游戏为主体组织教学。另外,在整个活动中,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手段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幼儿从中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用途,同时克服活动难点——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通过观察、描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游戏环节里,让幼儿在合作参与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升幼儿热爱科学,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小班语言教案,小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根据小班语言的发展状况,在实际教学中抓住教育时机,采用多种方法让小班多观察、多听、多练习。
在非正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小班敢说,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小班可说,反复、多次的尝试,让小班练说。
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主题、生活的情境为基础,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小班学习的兴趣。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