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05 18:41:17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1、生活卫生制度的教育:如起床、洗漱、喂奶、大小便、睡眠、活动与锻炼方面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饮食和营养卫生教育:如饮食不过量、饭菜多样化、按时进餐、不喝生水等;
3、一般卫生知识教育:如保护眼睛、牙齿、耳朵,纠正不良的习惯等;
4、预防意外伤害的教育:如不玩水、不乱玩弄电器、不放烟花爆竹、不在公路上玩耍等;
5、开展有关美育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如培养小孩健康的审美情趣,做到形体美、行为美、语言美。
不对。因为中班社会存在许多不合理、不公正和不道德的现象,如裙带关系、权力腐败等,这样做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人民不满意,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不利的。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现代社会的目标之一,中班社会的存在会破坏这个目标。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公正、透明和监管有效的社会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加强法治建设,对违法行为严肃处理,让人民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力量。
您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试教案的写法如下:
一、教案概述
1.教学内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对象:小学生(年级、年龄)
3.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某个具体的心理健康主题,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某个具体的心理健康主题的相关知识。
(2)难点:通过实际操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3.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体验和探索。
(3)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某个心理健康主题的实际应用。
4.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引入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情景,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讲解:通过讲解、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3)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4)总结:通过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5.教学评价
(1)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2)总结性评价:通过考试、调查问卷等方式,总结本次教学的效果和问题,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三、教学资源
1.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材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教具:游戏道具、图片等
四、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某个具体的心理健康主题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学生的心理价值观、自信心和抗压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中小学校将实行“首课负责制”,即每天第一节课的教师,采取课前演讲、故事分享、微视频、音乐放松、集体唱歌、手指操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阳光5分钟”生命健康教育。
各中小学校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各年级每两周至少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每月至少召开1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同时,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设计意图:
幼儿时期是情感最丰富的时期,他们对情感的表现和流露往往体现在他们的脸上。《幼儿园教育指南》中指出:创设宽松自由、积极互动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他人交谈、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多变的脸》这节中班语言活动,教师通过认识常用的表情,学习描述不同的表情,感知、体验各种表情等方法,在宽松、自主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和倾听的能力,促进幼儿语言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目标
1.学习在集体面前大胆说话,积极参与小组内同伴的讨论。
2.学习耐心倾听别人谈话,遵守交谈规则。
3.初步学习用简单的词或句子描述脸部的不同表情。
准备
“高兴”、“生气”、“哭”等图片、课件、镜子、画笔、纸等。
过程
(一)“变脸”魔术导入
魔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初步认识常用的表情。
(二)说表情、变表情。
1.观看表情照片,说说这是什么表情?你在什么时候或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也会做出这种表情?
2.让幼儿感受各种不同的情境图片,自然的流露出表情。提问,为什么会做出“哭”、“笑”、“害怕”的这些表情?让幼儿了解表情和心情之间的关系。
(三)体验与交流(找一找、学一学、变一变、画一画)
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找表情,并把各种表情它记录下来,与同伴或老师分享你记录下的表情。(为幼儿创设沟通交流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表情游戏
展示个别幼儿记录的表情,鼓励幼儿每天都能有开心、快乐、高兴的表情,避免消极的情绪。玩“表情游戏”,把快乐带给每个人。
活动目标:认知:愿意认真倾听老师讲故事。
活动重点:愿意认真倾听老师讲故事。活动难点:知道坏心情变好心情的方法有很多。活动准备:开心、悲伤的图片各一张,绘本《坏心情变好心情》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能力:知道坏心情变好心情的方法有很多。情感:愿意与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心情。
。
教:小朋友你们开心的时候会怎样?(大笑,高兴)那悲伤的时候呢?(哭泣、发脾气)
二、出示开心、悲伤的图片,幼儿讨论。
教:小朋友看看老师手上拿的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请个别幼儿举手回答。
教:这张图片上一个心情很好,一个心情很坏。那小朋友觉得有好心情好?还是要坏心情啊?
1、引导幼儿说说坏心情给身体带来那些伤害(如坏心情伤肝,爱发脾气等)。
2、教师小结。
我们要每天保持一个好的心情,要大度不能爱生
气,要和别人和睦相处,做事不能斤斤计较,喜欢帮助他人等。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坏心情怎样变成好心情。
1、教师讲《坏心情变好心情》的故事幼儿仔细倾听。
活动延伸:内容:
2、幼儿说说在故事中你听到了什么方法?
3、教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如: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做一些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也可以找好朋友说说话等。
4、教师小结。
教:我们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要努力使自己变成好心情,因为坏心情会伤害到我们的身体。
我是一名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没有住房公积金、也没有取暖费,最重要的是工作不稳定,一年签一次合同、如果分来有编制的新人来了我就很从新找学校。我也有孩子有房贷、不公平呀……。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