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06 16:03:57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1、德育目标:教育同伴之间不能争吵、打闹,要懂得相互谦让。
2、知识目标:培养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引导幼儿说故事内容,大胆地学说对话,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词:独木桥。
3、能力目标:激发幼儿表演故事的兴趣,大胆地学说对话,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超越障碍教案
一、科目:超越障碍;
二、内容:徒手跑步超越障碍;
三、方法:讲解、示范、练习;
四、要求:认真听讲,刻苦训练;
(开始边讲解,边做示范)
1、徒手跳过沙坑(略);
2、徒手跨越低板障(略);
3、徒手穿越铁丝网(略);
4、徒手跳过高低台(略);
5、徒手跑过独木桥(略);
6、徒手翻越高板障(略);
(划分场地,分段练习)
五、总结、讲评(略)。
老师评职称到底有多难?没有参加过老师职称晋级的人是根本无法想象这样的问题,那么老师评职称到底难还是不难呢?老师自从踏入教育工作岗位那一天,就应该了解到了这些问题,并且必须了解老师评职称需要的一系列条件,因为老师的职称晋级,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工资收入,甚至影响自己工作的一辈子。
老师们都知道,参加工作以后必须晋级职称,中小学老师职称有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高级职称有副高职和正高职。老师晋级职称,除了学历达标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条件,比如担任班主任的年限,在正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县市级以上的优秀课证,年末评比中需要评优,等一系列条件就够老师们忙乎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难度大老师们都知道。
我们参评初级职称几乎是自然晋级,中级职称是“说课”的方式,高级职称当时是答辩的方式。
下面以我们学校为例,说一说参评高级职称到底难不难?一年,我们学校有7个老师同时具备参评高级教师职称的资格,因为根据参评老师的人数有比例限制,所以参评高级教师职称需由学校全体老师评分排名次,最后学校领导班子确定参评老师的排号顺序,排号在前面的参评老师希望就会大一些,排号在后面的老师基本没希望,于是有两位老师认为自己一定不会排号到前面,就说我们不给你们当配角去了,最后有5位老师参加高级职称评聘。
准备答辩材料。答辩材料包括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教育教学经验,教学大纲,论文答辩,多媒体材料等等的一系列知识,准备材料时,参评老师必须从各个方面都要做到充分的准备,我们的心里压力和负担的确很大,白天晚上都在琢磨这些材料,恐怕哪一方面知识漏掉,漏掉一个知识点,恐怕答辩就不能过关。
参加答辩。因为我们是乡村学校的老师,距答辩地点距离我们有150多公里,第一天必须到答辩的城市去办理住宿,在住宿的小旅馆里,晚上我们模拟答辩现场相互出题考核对方进行演练,要把自己准备的一些答辩材料,从头至尾再思考一遍,以备第二天答辩的时候有一个理想的结果。
答辩现场。第二天,我们提前两个多小时到答辩地点等待答辩,当时参加高级职称答辩的老师有很多人,都坐在侯答大厅凳子上,等待喊到自己的名字,由于我们很是心里着急和忐忑,不时的需要上厕所,生怕自己答辩时心里着急出现意外!那种等待的情形实在无法形容,相当于等待上“刑场”!终于喊道我了,敲门进入答辩室,前面座位有三个考核老师给我提问题。一般情况下共3—5道题,第一道题是抽签,第二道题和第三道题评委老师问你答,如果前三道题答的都比较顺利,说明评委老师没有难为你,就基本过关了。如果前三道题答得不顺利不理想,还有第四道和第五道题,评委老师还要问,基本没希望了。
等待消息。一个月左右在网上公布答辩结果,还好我们去的5位老师有3位已经过关,过关的高兴,没过关的两位,相当长时间精神不振,没办法准备答辩材料第二年再战。
继续参评。第二年我们学校又有2位老师达到了参评条件,和第一年没有评上职称的两位老师以及第一年没有报名的两位老师同时参加了高级职称评聘报名,结果第一年没报名两位老师中一位,答辩时跟评委老师就一个问题观点不同,发生了争辩,因而这一年没有评上高级职称。这位老师后来又参加了两年的高级职称评聘,终于心满意足,评上了高级职称。
评审方式改变。又过几年,评审方式改变为先考试再答辩,凡是符合参评高级职称条件的老师必通过第一关考试,考试合格后再答辩。我们学校有两位接近五十岁的老师赶上了“倒霉点”、由于年岁已大,考试成绩总是不够理想,他们都分别经历了三年考试没过关,连“答辩”机会都没有,最后只能遗憾地与中小学高级职称无缘。
中小学老师的职称是老师一生要争取问题,希望老师们都能够评上自己理想的职称。职称是否应该改变评审制度,增加职称比例,或者自然晋级,或者缩小职称工资差距,应该是一个问题。(个人观点)。
活动目标:
1、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建立合作意识,并能勇敢的尝试各种挑战。
2、学习双脚行进跳,两人前后合作跳,锻炼腿部肌肉,掌握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布袋有装饰
准备活动的音乐,小红旗四面,四枝小树枝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运动吧!”
听音乐跟老师做准备活动。
2、导入:探索布袋
“小朋友,这是什么?”(布袋)
“你们以前和布袋玩过游戏吗?现在我们就和布袋来玩游戏吧!”
老师的要求:“请你开动的小脑筋,玩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花样来!”
幼儿探索,老师辅导。(捕捉跳得像只袋鼠的孩子)
3、学习双脚并拢跳
“小朋友们,快来看呀,她跳得真像只袋鼠,好棒!”
“我们请她为我们表演一下,好吗?”
请这位小朋友演示,其余的坐下休息。
“还有谁有不同的玩法?”
请出那位跳的像袋鼠宝宝的幼儿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她是怎么跳的?
演示后请她介绍是怎么想到的以及这样跳的方法。(介绍布袋)
小结:双脚并拢,起跳时膝盖稍弯,双臂自然放于胸口,前脚掌用力往上蹬,落地时轻轻着地。
“那我们也来学她的样子,做袋鼠宝宝跳,好吗?”
提醒幼儿穿布袋可与同伴互相帮助
“袋鼠宝宝们,用力跳,跳的高又远,跳到老师这里来。”
幼儿朝着老师的方向向前跳。
4、游戏:挑战自我《过独木桥》
(1)、选择一条独木桥(一高一矮)勇敢的跳过去。
师:“大家看,前面有两条独木桥,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儿说一说。(一高一矮)
“小袋鼠,你们敢跳过独木桥吗?”
“真勇敢!那你愿意过哪座桥,又该怎么过呢?我们来试一试。”
师提出要求:请孩子们在想试跳的那座桥前面排队,一个一个按次序跳,要注意安全。”(过独木桥时,教师引导幼儿互相鼓励,勇敢的跳过桥。)
(请试跳时遇到困难又得到别人帮助的幼儿介绍,烘托同伴间相互关心的美好情感。)
(2)练习与同伴合作跳。
“大家真厉害,都能勇敢的通过独木桥,刚才我们是一个人跳的,那能不能与同伴一起合作跳呢?先讨论,然后请小袋鼠们找自己的好朋友来跳跳看。
幼儿探索,师巡视指导,引导多人跳,把他们吸引过来,提出要求:要跟着口令协调跳。
5、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雪人融化了》
“唉呀!我好累啊!大家累吗?那把布袋脱下来放边上,跟我一起放松一下吧!”
“啊呀呀!我的腰融化了,不行不行,我的左腿也融化了,我的右腿也开始融化了,我的手,我的脸,我的身体都融化了!”
(2)整理布袋
“嗯,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我们把布袋整理好,一会到院子里再用别的方法来玩布袋吧!”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在相互的鼓励,帮助中学会了双脚并拢跳,探索到了一些有关跳的玩法。我所教的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很强,能相互合作,也有竞争意识,经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自己有了重新认识,感觉自己厉害、勇敢了,增强了自信心。在接触中发现,这些孩子喜欢探索,敢于尝试,对于跳,合作跳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让每一个具体活动来落实到幼儿身上。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幼儿同时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本次活动准备与目标很适合这个年龄段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
想必大家都听过点石成金的故事吧,古人也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放眼现在的教育乱像,谁还要渔了,都是奔着鱼????????来的。过高期望值,导致教育已经极端功利化,市场化,工厂化。教师,家长,学生,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整个教育焦虑不安。匆忙之中,人们早已经忘记了教育二字的内涵和初衷。过程不重要,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小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背负着厚重的希望,被卷入浩浩荡荡的混流之中:上好小学——考高分——上重点中学——考高分——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挣高工资——过好日子。乍一看,这条漫漫人生路好像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人就是这么走的。而实际上,教育的初衷就是让人学会幸福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然而如今的社会,幸福成了逆命题,大家都认为上了好大学,找着好工作,赚了大钱才叫幸福。否则都不是幸福。所以所有的家长都是奔着最终结果二来的,教育也就被逼上绝路了。以上只是个人的粗浅人生,不妥之处,还望海涵。[微笑][微笑][微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