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08 04:04:55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一教学内容:被减数减数差。
二教学目标
三重点理解什么是被减数减数差。
四难点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
1我认为一年级数学动手做一做非常重要,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2首先,要选择适合孩子们年龄和程度的题目来练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动手做题的乐趣和成就感。其次,要有耐心地引导孩子们思考和发现问题,并且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最后,要及时总结和归纳,让孩子们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3另外,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比如利用游戏、故事等方式将数学问题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动手做一做。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第43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进一步感知100以内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4.情感目标:激活学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主观需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以上目标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形成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数感的培养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2.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谈话:春天到了,花儿都开得,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了几朵漂亮的花,我准备拿走3朵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你们看看还剩几朵了?(2朵)提问:那么你知道老师原来有多少朵花吗?(5朵)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回答:1.我数出来的(师引导:你怎么数的,生:先数拿走的3朵,再数剩下的2朵,两个合起来就是5朵)2.我算出来的(师引导:你怎么算得,生:把拿走的3朵和剩下的2朵加起来就是5朵)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朵花,就要把拿走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拿走得的和剩下的放回到一起)这几个小朋友回答的真棒,这朵就送给你了。二教学过程1课件出示情境(老师领走了7个哨子,还剩下5个哨子,请你猜一猜,原来有多少个哨子?)2.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该怎么算?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讨论后明确:盒子里原来的哨子是总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领走的7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师板书:7+5=123.追问:7512分别表示什么?7+5=12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再说一说列式的思考过程。)4.老师说明:从现在起,列式计算后还要口答问题。例题这样口答,口答:盒子里原有12个哨子。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以下是一份适用于一年级学生的数字找规律教案:
【课程目标】
1.学生能够发现数字序列中的规律;
2.学生能够预测数字序列中下一个数字;
【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
2.白板和马克笔;
3.等于符号卡片;
4.加号和减号卡片;
5.乘号和除号卡片;
6.带有数字的图片或卡片。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带有数字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猜测下一个数字。引导学生发现数字序列中的规律,例如2、4、6、8、10,问他们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2.探究:让学生使用数字卡片组成数字序列,帮助他们发现规律。例如:1、3、5、7、9,问学生下一个数字是多少?在白板上写出数字序列,让学生找到这些数字之间的规律,例如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
3.讲解符号:介绍等于符号、加号、减号、乘号和除号等数学符号的含义,并且演示如何使用这些符号来描述数字序列中的规律。
4.练习:让学生继续使用数字卡片,自己组成数字序列,并使用数学符号描述规律。例如:4、7、10、13、16,学生可以描述为向前加3。
5.拓展:教师给学生一段数字序列的前几个数字,让学生预测下一个数字并解释规律。例如:2、4、8、16,学生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乘以2。
6.结束:让学生总结当他们在数字序列中寻找规律时所学到的东西,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字规律的机会。
【课后练习】
让学生练习自己创造数字序列,并使用数学符号描述规律。教师可以提供数字组成的图片或卡片供学生使用,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字序列提示,例如:1、4、7、10、13、___。
平十法是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一种方法,就是把减数分成两个数,第一个数等于减数,被减数减去第一个数后等于10,然后再用10来减去第二个数得出最终结果。
例如:
16-8,由于16的个位上的数6不够减8,最多能减6,所以用16先减6,16-6=10,由于8去掉6还剩2,所以再减2,最后得10-2=8.
也就是:
16-8=16-(6+2)=16-6-2=10-2=8
平十法也叫凑十法,就是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
2012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教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一、教学内容:1、加减法的意义。
2、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三、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2、能正确理解加与减的意义,并能运用加与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基本训练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与减的意义。2、通过操作、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式,探索和交流算法。3、注重数的认识和运算意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数的认识。五、教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计数器等学具:各种图形,棋子等。课题:一共有多少(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