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分数教案人教版?幼师面试教案会占分吗

admin时间:2024-02-08 06:03:27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小学数学教资面试教案算分吗

小学面试教案通常是作为评估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思路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教案的质量对于教师的评价和录用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在小学面试中,教案的评分通常是考虑到教案的设计、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估结果。

因此,教案的分数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录用机会和职业发展。因此,小学面试教案的分数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认真准备和投入精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理念

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分数,能用分数表示出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经历举例、解释、建模、应用的学习过程,了解先分后数的分数实质,建立整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感悟数学的学习方式,在富有情趣又层层推进的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逻辑魅力和思维力量。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

解答,

1.分数的组成部分:

分数线,分子,分母

2.分数的写法

3.分数读法

4.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5.平均分的事物

6.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7.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8.计算技巧

9.解应用题技巧

【知识点】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占的份数作分子。

认识几分之一: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2、比较大小的方法:新课标第一网

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3、分数加、减法:

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教编笔试面试怎么算分

教编笔试面试的分数是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的。1.笔试部分占60分,主要测试考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2.面试部分占40分,主要测试考生的言语表达、教学设计和教学演示能力。因此,教编笔试面试的分数是由这两个部分综合计算得出的。

幼师面试教案会占分吗

在幼师面试中,教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很有可能会占到面试分数的相当比例。教案展示了你作为一名幼师对课程的准备和规划能力,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学生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能力。因此,准备充分的教案会对你在幼师面试中取得好成绩非常有帮助。

分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分数的认识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知道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读写法,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能够借助图形实物等手段,知道分数是把一个物体或是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是几份的数是分数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教学设计题怎么做

教学设计是小学教师资格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部分的模块,除了会出一题40分大分值的教学设计题外,近年来,教学设计在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中也出现了出题的情况,2016年上半年的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就出现了教学设计类的材料分析题,因此未来的考试中有可能会加大针对这一模块的考核。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即我们常说的科目二,教学设计题有6题,6个题分别类属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学科,但是不是每题必答,而是六选一,即在六个题中选择一个作答即可。由于语文学科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也较容易拿分,所以一般针对无教学经验的学员,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会重点讲解语文的教学设计题。

教学设计题一般出现在最后一题的位置,题目的呈现方式是给一段材料,内容是课文的片段,后附三个小问。根据以往的出题规律,语文学科的课文材料有高低年级之分,低年级一般为识字类,高年级一般为阅读类和作文类。

后附的问题有三问:第一问是文本特点类,即对文本的分析,包括文体、修辞手法、语言特色、文章结构、内容,比如: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反问、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修辞手法,用词/语文(准确、优美、形象、生动、质朴、简洁),通过(总分总/总分/时间顺序)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第二问包括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针对文章内容、修辞或写作方法、文章结构,教学难点针对中心思想或主旨、实践应用,如教学目标一般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三问包括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有导入类、整个教学过程类、课堂练习类、作业类和评语类。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促忆异逢佳倍插

促深忆异逢

佳倍遥遍插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该诗的写作主题。

(2)如指导三年级小学生练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解析:

(1)本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通过描写诗人自己独自漂泊异乡生活孤苦,遇到佳节良辰,想到远在家乡的兄弟插茱萸的情景,抒发作者思乡怀亲之情。

(2)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认促、深、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茱、萸12个生字,会写促、深、忆、异、逢、佳、倍、遥、遍、插10个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诗句与小组合作讨论体会诗句抒发的思乡怀亲之情,能够读出诗句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提高对古诗文的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激发对于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以及热爱家乡与亲人的情感。

(3)导入:

采用提问导入法,激趣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大家知道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学生回答:中秋节、春节、端午节......

教师提问:那大家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

学生:......

教师:很好,有同学说是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就是一位唐代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的所见所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导入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给学生提供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