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08 14:29:16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如果你要参加比赛的话我建议你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个知识点的设计,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内在联系的理解,注重知识点的整体建构。
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单元学习主题。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连接着各个知识点。我们要从多维度理解这个知识点。把知识点的内外本质找出来,具有同样本质的东西可以进行整体设计教学。比如,加减乘除的运算,它们其实都是计数单位的计算,都是整体与部分之前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他们设计成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白加减乘除的内在本质。
其次,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整个单元有一个大目标,所有知识点的教学不能偏离这个大目标。
再次,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围绕主题进行,设计问题,创造情境。
最后,开展持续性的教学评价。
所以我们的单元设计应该抓住核心,整体建构,凸显本质。
大家不防尝试一下吧。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了解小动物耳朵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良好的阅读常规。
活动准备:
1.
音乐——谁的耳朵
2.
驴、马、象、猫、猴、狗的图片
活动重点:
幼儿了解小动物耳朵的特点
活动难点:
能朗诵出问句的语气
活动过程:
师:
今天森林里要举行一场音乐会,
老师带你们去听音乐会好吗?那
现在我们就跟随音乐一起进入森里吧。
一、以游戏引入
音乐游戏:
《头发肩膀膝盖脚》
师:在音乐会开始之前,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做个游戏。
提问:
1.
小朋友唱歌的时候,提到的可以听声音的器官是哪一个?
2.
小朋友的耳朵在哪里呢?摸一摸
3.
耳朵都有什么作用?
三、引导孩子说儿歌第一部分
师:
今天不仅有我们小朋友来参加这场音乐会,
还有几个小朋友也来
了,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是谁?
出示图片:驴、马、象
提问: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遮着脸?
引导幼儿比较得出:驴的耳朵长、马的耳朵短、象的耳朵遮着脸。
四、引导幼儿说儿歌的第二部分
师:还有谁参加了这场音乐会呢?我们以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图片:猫、猴、狗
提问: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听得远?
引导幼儿比较得出:猫的耳朵尖,猴的耳朵圆,狗的耳朵听的远。
五、分组以问答的形式来说儿歌,教师图片引导。
六、感知音乐
师:观众们都到齐了,音乐会现在开始
!
在听音乐会的时候,请小朋
友用心听歌词,看你有什么发现。
播放音乐:
《谁的耳朵》
师:音乐已经听完了,你有什么新发现?(歌词和儿歌内容一样)
七、游戏:找耳朵
让幼儿将动物的头像与耳朵进行匹配。
八、阅读常规:幼儿随音乐取书、翻书、
十、问题延伸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耳朵和其它小动物不一样呢?
十一、带幼儿退场
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找一找,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耳朵和其它的
小动物不一样吧
唱着儿歌退场
作为一个有36年教龄的老教师,对这个问题应该是有资格回答的。但是,我不想照抄教育学《教材教法》书本上的教案公式,想借此谈谈教师教案的问题,并对青年教师如何备课发表一点看法。
先来说说自己经历的写教案的事。八十年代我开始教书,一开始热衷去书店购买教案书,然后研究,基本照抄。后来,感觉这些教案太普通,太繁琐,于是开始在各种专业杂志后来在网站寻找名家教案和教学实录之类来拼凑,总想在教学中有新招奇招,从而吸引学生,显示自己的博学和才华。再后来,厌倦了,基本是开学的时候,在网上找一本教案集,打印交给学校应付检查了事。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认真备课。因为,我认为备课和写教案是两回事。一个老师,熟练到一定程度,教案可以很简略,我就记得有位教化学的老教师,教案基本是写在火柴盒上,在进教室之前,点燃一支烟,顺便看看火柴盒上今天的教学内容,烟抽完,进教室,可以信手拈来,滔滔不绝,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备课却是一辈子的事,每天的学习和思考都是在备课。具体的学科课程教材的教学准备,我以为应该注意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教材考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只有心有全局,才能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深难度。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设想尽量充分一些,预设多角度,多方面的可能性。只有预设充分,教学实际中才能更好地生成,在课堂上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三,全面搜集教学素材。尽量利用参考书,杂志,网络等搜集教学素材。不一定都写在教案上,可以批注在教学笔记或者教材上。多教几遍,资料更丰富,教学就更进一步了。
四,要理清教学思路。上课就像写文章,清晰的思路流程必不可少。教学环节的安排,环节间的过渡,问题的设计,都要统筹考虑。
五,要注意收集学生易错点。这些才是我们教学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的地方。纠正错误,对学生帮助提高很大。搜集的方式,有课堂提问,课堂观察,课后作业和面对面交流等。
六,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主动向中老年教师学习。特别是同学科同年级的老教师,真的是个宝。青年教师一定要把他们利用好。多请教,多讨论,多听课。
窗外点点桂花香,清新的香气迷绕人心,内心的一点一滴在笔下化作了一个个跳跃的字符。
在充满桂香的空气中,任它随意宣泄,没有绳丝的牵绊,让它随意纷飞。于是,我写下了:读书育人。阵阵香气随风飘来,你曾记得有一个家境贫困的小男孩?他因为家庭所迫,不得不去打仗,可他却在战争中双目失明。退伍后,失明的他借着读书,重拾了毅志,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一部巨着。他的坚毅,让我想起了保尔。于是,我写下了:读书使人坚毅。阵阵香气随风飘来,你还记得那个品行刚正的男子吗?那个用莲来比喻自己的刚正,廉洁的人呢?他让我想起了廉廉君子周敦颐。还有那个“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喜菊人呢?他不贪名碌,隐居山林;他心胸宽广,他平淡清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于是,我想起了那个乐于助人的,心胸宽广的男子,他懂得谅解,拥有高尚的品德,他让我想起了雷锋。于是,我写下了:读书使人高尚。阵阵香气随风飘来,还记得有一个自小内向的小男孩吗?谁知道他会是陈景润?那个经过多少努力,多少个春冬秋夏,日夜不停的演算,在一个仅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里,草稿纸装满了数几个麻袋,用坏的笔不计其数,终有一天,这个默默无闻,内向的数学家,会一跃而起,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于是,我写下了:读书使人坚持不懈。原来我们知道的东西这么多啊,噢,这些都从书中来。于是我说了声:读书真好,是它教我怎样做人,怎样朝着目标努力。于是我写下了:读书真好,认真读书,读书育人。看这位家长的意思,问的应该是“开学了,你会怎样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吧?
学习离不开读书,读书也是为了学习。不论如何人理解,大致不会出现严重偏差。
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大家老生常谈的就不重复了,具体聊几点心得:
1、从人的求知欲角度来讲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不爱读书,不爱学习的。如果出现了学习障碍或者厌恶读书的情况,百分之一百是因为孩子所处的微环境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或者微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导致的。
2、从人的上进心角度来讲没有哪个孩子天生甘于落后,这是生命竞争生存的本能决定的。
3、从人的认知规律来讲孩子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十有八九是因为具体的学习任务超出了当前的接受能力,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如果家长认同以上三点,就接着说一下“如何鼓励孩子好好读书”的问题。
孩子不好好读书,主要表现在不认真听讲、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不喜欢阅读、不会主动阅读、沉迷于游戏等方面。
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困难,改掉每一个不利于学习的小毛病是家长义不容辞的义务。
具体说来,要做到三点;
1、发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都说滥了,但还是要反复说。这句话的精髓不在于点出兴趣的重要性,而是对家长如何理解“兴趣”提出了要求。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如何开发孩子的兴趣,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家长的必修课。一般来说,等到孩子上了小学,家长对自家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孩子对阅读有兴趣,对算术有兴趣,对音乐有兴趣,还是对舞蹈或者美术有兴趣?当然,对游戏的兴趣不算数,是个孩子都对打游戏感兴趣。这里说的是家长对孩子天赋方向的观察,以及孩子对这种兴趣的持久性和钻研力的观察。如果孩子特别擅长讲故事,说明孩子的语言天赋比较好;如果孩子特别喜欢算算术,说明孩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如果孩子一开口歌声动人,还真有可能具备学习音乐天赋;如果孩子画什么像什么,不用说,艺术天赋是好的。等等,不一而足。所有的这些兴趣方向,都预示了孩子将来在学业上可能的发展方向。注意!只是一种可能性。家长发现了孩子的兴趣所在只是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好好读书的第一步。这是个基础,体现了家长对孩子学业发展的基本认知。孩子的学业长进和发展就建立在这种亲子双方互动认知的基础之上。孩子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家长也知道自家孩子喜欢什么。
2、强化兴趣然后就是强化这种兴趣。兴趣是天赋的开端。任何天赋都首先表现为兴趣。人类的天赋才能,绝大部分小时然后就是强化这种兴趣。兴趣是天赋的开端。任何天赋都首先表现为兴趣。人类的天赋才能,绝大部分小时候就萌芽了。只不过受制于各种主客观条件,很多人的天赋由于没有及时强化训练,导致最终被埋没了。这就非常可惜。这里说的不光是唱歌跳舞这样的才艺。而是包括了所有的学习领域。语文、英语、数学等等科目统统都包括在学业要求之内。专注力和持久力是鉴别一般兴趣和天赋级兴趣的主要指标。而专注力和持久力是需要强化训练的。几乎每一个孩子在刚开始学习算数的事后,都会表现出相当的兴趣,会随时随地要求家长给他(她)出题。孩子在这个出题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和成就感。这个时候,家长如果积极给孩子出题,再给孩子买一些进阶版的习题书,就会使孩子的数学兴趣保持下去,能力得到提升。如果家长不耐烦,敷衍了事,甚至呵斥孩子,一边玩去!那就太遗憾了!也许一个数学方面的小天才就被扼杀了。这绝非危言耸听,孩子会根据大人的反应对事物做判断。本来他算算术的热情万丈高,被你泼了冷水,兴趣就被浇灭了。优秀的家长一定懂得呵护这天赐的能力,并在与孩子的学习互动中体会到生命和生活的美好。在潜移默化中,一种积极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在代际之间得到了接力和传达。
3、开发兴趣孩子的兴趣不是唯一的,这代表孩子的天赋未必是单调的。而且兴趣也会围绕一个核心,形成一个兴趣集群。谁也不想孩子偏科,但偏科又是常见的。在理想的教育环境之下,其实偏科是个伪命题。孩子在学校里学的那些的知识,都是普及性的。对于一个正常智力水平的孩子来说(超级天才、怪才除外),没有哪一科是孩子们天然不感兴趣的,和一定学不好的。所有的吃力,都是因为在兴趣开发上力度不够,或者方法不对。学校的老师对每一门功课都预备了教案。这份教案和具体的讲授方法,在不同的孩子那里,接受的程度和产生兴趣的强度未必一致。这也就是有些孩子学得兴趣盎然,有些孩子学得兴味索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作为家长,无法要求老师为自己的孩子做出重大改变,但家长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教孩子,作为一个补充和矫正。任何一个学业落后的孩子,都有一项相对较好能力或者科目。家长就从这一样入手,鼓励孩子,培养自信心,告诉孩子天下学习都一样,无非是具体科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有差异。只要方法得当,训练得当,是一定能够迎头赶上的。如果孩子数学好,语文不好。家长就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数学为什么好,因为你的兴趣高,喜欢思考数学问题,主动练习得也多,所以成绩好。语文为什么一般,绝对不是因为没兴趣,而是因为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如果说数学是认识大自然的基本工具,那么语文(语言)就是认识人类社会的基本工具。孩子你既然能学会一样工具,就一定能学会另一样工具。家长如此对孩子说,孩子的认知就会上一个高度。他的畏难心理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兴趣范围也就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相信家长对着几点有了深刻认识的话,关于“如何鼓励孩子孩子好好读书”就不再是一个令人挠头的问题了。
首先可以分享一些高空坠物受伤的案例,然后提问幼儿该怎么做,最后不要再楼下停留,上楼前可以望一望,提示广大人民不要高空抛物。
活动目标:
1、感受日常生活中一些规则的存在,初步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进一步明确规则与安全的关系。活动准备:图片、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规范、规则,共同搜集生活中不守规则造成严重后果的小故事。活动过程一、排队的规则导入画面:小咕咚招手“小朋友们好”看,谁来啦。今天小咕咚要和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文明、守规则的好孩子。画面一:小咕咚来到教室,喝水时幼儿插队1.提问:(1)看,它来到了教室,这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哎呀,发生什么事情了?(3)你觉得他做得对吗?应该怎么做?(4)为什么要排好队倒水?2.还有哪些地方我们要遵守排队的规则?请幼儿来说一说。(喝水、上厕所、滑滑梯、做早操排队、下楼梯等等)3.爸爸妈妈什么时候也要排队?(去银行、加加油站、上车、乘坐电梯、公园、去商场等等)师小结:是啊,当很多人都去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排着队就非常有秩序,所以很多地方将每月的11日作为排队日。三、生活中的规则⒈许多小朋友在看书,应该怎么看呢?提炼:一页页看,才能看仔细,看懂故事,这些就是我们文明看书的约定。⒉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如:过马路时会怎么样做?在公园看到美丽的鲜花会怎样?喝的饮料瓶子你又会怎么做?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和搭积木你又会怎么做?摘花、过马路、扔垃圾、搭积木师.:小咕咚说规则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有秩序,还有很多地方,又有些什么规则呢?看,这些地方有些什么规则?你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轻声说一说,然后来告诉小咕咚。⒊出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师:你看懂了哪张图,这里藏着什么规则?教师根据幼儿说的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告诉幼儿在这些图片中有些人因为不遵守规则才会造成汽车碰撞、上下车拥挤、等等,如果我们都能遵守规则,那么就不会发生这些事情。教师小结:原来,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是很重要的,有了规则人们才安全,我们小朋友讲文明,倒茶做操要排队,废物扔垃圾箱,积木玩具整理齐,过街要走人行道,遵守规则我第一,学做小小文明人。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