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存在的问题(备课组教学进度问题及措施)

admin时间:2024-02-09 19:05:10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卫生大挑战教案反思

卫生大挑战教案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首先,教案中的补充材料应当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全面,能够覆盖师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卫生知识。其次,教案中的实践环节应当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最后,教案还可以更加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做好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工作,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卫生大挑战教案需要在以上几方面进行反思和完善,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教育作用。

教资面试中教案写的很乱有影响吗

关于这个问题,教资面试中教案写的很乱会有一定的影响。教案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具有清晰、逻辑性强、易于理解的特点,以便面试官能够快速有效地了解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

如果教案写得很乱,可能会给面试官留下混乱、不专业的印象,影响面试评分。

因此,应该在撰写教案时注意结构清晰、条理分明,注重语言表达和排版格式,让教案看起来整洁、有序,方便面试官阅读。

备课组教学进度问题及措施

教学进度跟不上,那么根据实际情况改进进度和调整教案

如何写教案的重难点

写教案的时候,重难点是教学内容中最为关键的部分,需要老师重点讲解和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以下是编写教案重难点的一般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以此来确定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2.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概念和理论,并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整理。

3.评估学生水平:评估学生在本次课程中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对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分析和考虑,确定哪些内容是容易弄懂的,哪些是有难度的。

4.突出重点:在教学内容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水平等因素,突出那些重点和应该被重点介绍的知识点和技能。

5.强化难点:在确定了教学中需要重点介绍的地方之后,应该特别注意那些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学生易犯错误的任务或进行巩固训练以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6.注重教学策略:确定了重难点之后,老师需要探究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并且可以通过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呈现概念和理论。

总的来说,要写好教案的重难点,需要充分的教学准备和思考。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要评估学生的水平,突出重点,强化难点,并注重教学策略,尽可能地使学生在教学中掌握相关知识、理解相关的概念和技能。

教师集体备课面临的突出问题

第一、集备的价值还是重视不够。有的校长还在怀疑集备的价值和必要性,说到底是没有认清教学设计对于教师和教学的价值,更没有认清集备对于学校发展的价值。可以说,一个学校、区域的集备质量直接决定了学校、区域的教学质量。道理无需多言,就怕看不到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第二、往往重视“集体”忽视了“备课”。很多学校狠抓之“狠”,表现在制定了集备的十条或二十条规定,大多是在定时定点之类的形式上下功夫,还没有深入到具体的“备课”即教学设计的专业性上。有的学校要求必须一备二备三备,当然有学校的考量和实际情况,但如果一次就能有专业的教学设计当然更好,个人觉得不必有三个流程;如果三备的结果还是不专业,N次也意义不大,要反思备课专业吗?不宜追求次数。

第三、重视了知识忽视了人的发展。有的学校干脆不要备课组,只要考得好,随你怎么搞。老师们似乎没有了参加集备活动的“烦恼”,却陷入题海战术和内卷。也有的学校高度重视集备,但几乎陷入结果主义,只看分数不看其他,忽视了对教师的专业赋能,缺少培训研修。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只见知识不见人,教师的专业发展受阻。

当前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哪些矛盾和问题,没法解决

长年从事一线班主任和数学教学任务,老实说,没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还不少,试着一一列举:

一、老师教学要求和家长陪伴学习之间的矛盾。

这么多年以来,可以说,老师与家长齐心协力的现象还是很少见,而一旦心往一块儿想了,理念又吻合,那这样的学生往往就是学霸或即将成为学霸。

我主要是指教育理念上的差异,例如老师持正面管教理念,对学生以鼓励、引导为主的教学行为,而家长却充满焦虑,隔三差五地挑学生的毛病,很少正面鼓励。那么教学要求和家长陪伴学习之间,就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可以说,是朝两个相反的方向努力,而夹在中间的学生,会无所适从,当然,最终多半是朝家长努力的结果偏移。

2008届毕业生中,就有这样一个鲜活的例子,学生张某,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但较为努力,性格内向,张妈妈却是急性子,风风火火那种,成天在家里唠叨。我在学校经常鼓励她,找出她身上的闪光点,并且还通过电话与家长联系,告知我在学校对她的表扬,可是每次在电话中,张妈妈都会把我的表扬反驳掉,然后回家后依然如故,作为班主任,我几乎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她在临近毕业时放弃学习,每天回家看小说漫画,最终以全校倒数第三的成绩毕业。

之所以说这个矛盾没法解决,是因为家校交流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家长的理念都能通过家校沟通与老师的教学理念契合,毕竟,要改变一个成年人的观念,是一件极难的事。

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原理和现行教育评价体制之间的矛盾

1、因材施教原则与平行班分班制之间的矛盾

将学习能力或学习基础相近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是最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一种方式,也是最为公平的一种方式。而平行分班,则打乱了这种次序,导致每个班级内部都会有分化,而这种分化并不会随着学习的进行而消除,而是逐渐增大,直到最后完成两极分化。而随之而来的对老师教学的要求中,抓两头,带中间,事实证明耗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依然如旧。二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无数次经历学生从初一到初三的分化,无论和哪位任课老师搭班,无一例外。

2、潜移默化原则与考核唯分数论之间的矛盾

教育是个慢过程,老师在课堂上讲一节课,其短期效果是第二天的作业完成情况,中期效果是考试中对这节课知识点的掌握,长期效果是学习这节课时经历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常有人问,初中生学数学的那些东西,未来有什么用?说实话,这些知识本身,没有用。你一个未来当医生的,哪里又会用到三角形全等?但是,你在当年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时候,经历的那些过程,会受益终身。例如全等三角形有不同的形状,医生面临病人的不同症状(假设同属感冒),但处置的方式却是类似。所以我会告诉学生们,你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未来是一定会遗忘的,但遗忘后剩下的东西,就是你的收获,也是我要教你的。

但考核则完全不同,没有一种考核时效长达十年甚至几十年,一般而言,对老师的考核在半年或一年,而对应考核内容进行教学,则是快速获取评优评先资格的捷径。考核需要的数据通常是分数,包括学生考试成绩、领导对老师的打分等等。

这就完全没法调和了,一个长期、一个短期,更要命的是,短期行为注定是不利于长期行为的。

3、教育的良心与老师薪酬之间的矛盾

之所以把这条放在最后,也是因为这个矛盾目前已经激化,结果是大量优秀老师辞职,离开教学岗位,而接替进来的新老师,无论在品行和专业上,都比不上离开者。

教育教学说到底是一个良心活,很多事儿,做了别人是看不见的。例如为了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学习,而这个过程,并没有任何学校领导或同事看见,根据目前现行的考核制度中,看不见等于没有做这一原则,不会纳入薪酬计量。

简单举一个例子,关于备课,同样一节课,需要准备的工作其实是很多的,先阅读教材和教参,悟透之后再思考学生实情,决定如何进行课堂实施。而认真进行了上述过程的老师,无疑属于良心老师,当然,其教学业绩通常也是最好的。而另一种备课,就是下载PPT,打印教案,然后进教室。这种老师在备课环节所花费的精力,与前者如何进行比较呢?通过成绩吗?不一定科学。

我们知道,在短期教学行为中,有一种是被大量使用的,就是刷题。刷题可以在短期内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强化,效果非常明显,也就是说,不认真备课,一味刷题的老师,在短期效果上可能还会优于精心备课的老师,那么在取得薪酬上,半年一次的考核,直接后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直到三年后中考显出原形,方才后悔莫及。

老师劳动的价值,与所获得薪酬的价值,并不完全对等,尤其是那些认真的老师们。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事实来说明这个问题,某公立学校数学老师,三线城市,一个月打卡工资3000-4000,而辞职后去培训机构,一个暑假下来,至少10W。当然,该老师教学业绩好,教学水平高,否则培训机构也不会想方设法挖人走。

教育,对象是人,而人性复杂程度,远超过世间一切事物。

矛盾,不可避免,而解决矛盾途径,肯用心才能最终解决。

教案没写好能不能及格笔试

看你其他题答的怎么样,其他题答好了就没问题。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