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13 21:10:17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和决策过程,所遵循的设计程序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和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二是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状态,设计和确定教学活动的起点状态;三是分析设计教学活动中学生从教学的起点状态向教学的最终目标状态发展中应当掌握的知识
在以往传统的教师备课工作中,幻灯与投影设备
录音与录像设施
计算机与多媒体设备等多是一各自独立的状态存在的,教师在选择时一般是依据它们各自的功能来使用的。由于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的整体性预先分析和思考,因此教学设计活动对教学传播系统中的多媒体的选择,总是从多种教学媒体的整体功能和效果来考虑的,这里首先所注重的不是它们自身的独立性功能,而更重要的是它们对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的整体或综合的意义和作用。在现代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媒体已不仅仅是作为教学的辅导性工具,而是在改善教师和学生传统的教和方式的过程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人,从客观角度来说,学IT是大势所趋,未来人才需求量巨大,关键是IT行业工资高啊,又是一门技术活,不可替代性高,如果你学好了计算机,成为了大神,还愁找不到好工作,娶不到漂亮媳妇儿,咳咳,扯远了。就算你是去了一家普通的小公司,干IT的工资也比其他人高一大截。不过,你要是说程序猿工作压力太大,经常加班,可是现在啥工作压力不大,除了公务员有几个工作你可以到点就下班的。但是人家程序员至少付出和收入成正比,压力大,工资也高啊。对比那些从早忙到晚,工资还就那点的人,干IT是不是好多了。
我为什么要说人家呢,没错,我毕业了没有从事IT行业。当初报专业也是觉得学计算机好就业,再加上那时《微微一笑很倾城》特别火,就觉得学了计算机,我也能当个大神,多么NB。但是真正学了之后才知道,代码这东西真不是你想学就能学会的。大一第一学期最先学的就是python,我的妈呀,因为大学之前完全没有接触编程这一块,一学期都没听懂,不知道这是个啥东西,没有啥编程思维和逻辑,还好期末考试挺水的,就复制了老师上课的一段代码,61分险过。
之后又陆续学了C、C++、Java等语言和算法这些,一开始我还是挺有兴趣和干劲的,毕竟为了美好的未来,但经历了一次次的熬夜调试代码,在大三的某个夜晚,又一次的课程设计磨灭了我对计算机的最后一丝爱。我真不是那块料,想学也学不会,宝宝心里苦啊。但我有两个编程特别棒的室友,一个是真心喜欢这玩意儿,还有一个在大学之前就提前学了一些编程的东西。别人在学习,我在吹空调;别人在学车,我在吹空调;别人赶培训班,我在吹空调。大概我就是这样被拉开距离的吧。
现在毕业了,虽然不是从事专业相关,但起码还是有点联系的,看我头像就知道了,哈哈哈。而且作为过来人(失败的过来人)建议,你在选择计算机专业前,最好是提前了解一下(不然像我一样,第一学期完全听不懂),现在很多平台都有学习资源,如果是高中生,那么其实学习程序语言也没有太难,毕竟有英语和数学基础。小学和初中生的话可以先接触少儿编程相关的,提前了解编程,形成初步的编程思维,与其让孩子玩游戏,不如让他玩编程,这确实对孩子是有很大帮助的。
回到正题,所以学计算机好吗?那必须的,如果你非常喜欢,或是需要靠工作来快速改善你的生活,我非常鼓励大家去学这个。但是,学这个并不简单,所以想清楚再去学,尤其是刚刚高考完的同学们,选专业慎重啊。
考三门:《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信息技术学科》。
《综合素质》主要考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察: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等基本知识;
《信息技术学科》考察:计算机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内容。
首先对计算机的应用及发展展望,的教学课程的目的及意义进行明确。
其次,对计算机的应用及发展展望相关的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可以先请同学发表他们对计算机的应用及发展展望的理解,然后再引入计算机的应用及发展展望的相关专业领域进行阐述。
最后对计算机的应用及发展展望的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效果分析。
学历证明;身份证件;个人打印版简历;最好编写一套计算机技术应用相关的教案,说明你具备这个实力和水平。
如果有经验,把工作心得、经验等整理出来,更能帮助你实现应聘。千万不要太多的学生腔,形象仪表在成熟些,要诚恳的回答问题而不是提出太多的问题,主次要分明。注意坐姿、站姿与人个形象气质方面。递交文本、接物要双手。文明礼貌用语(礼仪用语)要规范,无论结果如何都要说“谢谢!”,且永驻微笑。……基本要求内容:1、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操作。
2、掌握操作系统与日常应用办公、媒体的基本知识与操作。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工作原理。4、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知识与基础的上网知识。5、掌握组网、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等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6、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技术的发展。7、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语言编程(含上相调试)的基础能力。8、了解计算机在自身所处行业的基本应用。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要素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单元(本课)教学的总体要求
2、本单元(本课)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本单元(本课)教材的整体结构及重难点分析
4、教师使用教材和处理教材的基本构想
要素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应该实现的发展水平
2、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产生的原因
3、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
4、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影响认真分析、了解学习者的情况,掌握他们的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这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
要素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线,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有助于实现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起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终止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制订教学目标应注意:1、注意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3、具体、可测量、可评价。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达到的程度。比如一个教师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章(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4、体现不同层次。根据《课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要素四:重点、难点
1、确定重点的依据:基于课标要求(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2、确定难点的依据:基于学生起点状态(学情)
3、要求:重点突出、难点明确
要素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⑴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⑵教学内容
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⑷教师自身的素养
⑸客观教学条件
2、教学方法的分类:根据接受方式和凭借的信息媒体不同,分为五大类:
⑴以语言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⑵以直观形象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⑶以情感化为主的教学方法:陶冶法、榜样法。
⑷以实际操作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练习法。
⑸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问题探究法等。
3、教学手段的分类:
(1)传统教学手段:如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
(2)现代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基于网络的教学,如投影机、电视机、投影器、语音实验室、CAI等。
要素六:教学过程原则:
1、是教学方案的设计,不是教学内容的再现;
2、要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和媒体优化作用;
3、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4、体现一定的教学方法。
要素七:课后作业设计
1、数量适中。
2、形式多样。如阅读、收集资料、实践性操作任务。
3、层次分明。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体现差异要求。
要素八:教学反思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林崇德
(1)写成功之处
(2)写不足之处
(3)写教学机智
(4)写学生创新
(5)写再教设计链接——《教学反思写什么》教学反思的形式一般有四种:旁注,点批,总评,串析。旁注。旁注就是在教案旁边的空白处写反思。
是教学的“细节”:在教学过程中,某个知识点的展开、某一处的操作安排、由某一句的诱导提问、某一道练习的设计......所引发的点滴感受,坚持旁注,有利于教学感悟的积累。
点批。点批就是在教学环节的中间处写的反思。点批的重点是教学的“片段”: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令人难忘的东西,或典型的经验,或深刻的教训,进行深层的剖析,坚持“点批”,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评。总评就是在结尾处写的反思。总评教学的“整体”,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合理......从多个角度去透视教学实践。坚持“总评”,有利于教学分格的形成。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