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14 20:16:02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教学思路,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作者动笔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
就阅读教学来说,我们用“思路”一词来概括对教学进行思考、进行安排的过程,也用它来分析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走向。
目标:让幼儿知道自己及家庭的简单情况,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
材料:用积木搭几条街道,十字路口搭一个民亭;用椅子搭几个家;已布置好的儿童商场一个。
准备:
1、在组织此活动前应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告诉幼儿有关家庭的简单情况。
2、民警了解情况时,应一一询问幼儿的姓名、家庭住址、家里的电话号码、爸爸妈妈的姓名及工作单位等情况。
过程:
1、分配角色。老师扮演大姐姐,幼儿扮演小伙伴,助教扮演民警。
2、创设情景。大姐姐和小伙伴一起到很远的商场去玩,回家时,走到十字路口迷路了。(名称解释“迷路”的意思就是不知道回家的
路、找不到家了。)
3、姐姐启发幼儿想办法,诱导幼儿去请民警叔叔帮忙,提醒幼儿询问民警时要有礼貌。
4、民警叔叔向幼儿了解情况,指导幼儿大胆回答民警叔叔的问话。
5、小朋友谢谢民警叔叔帮助他们找到了回家的路。
6、游戏:帮迷路的小花鸭回家
师提问:①谁在哭?为什么哭?
②小花鸭找不到妈妈怎么办?我们快来帮它找妈妈吧﹗
引导幼儿扮演民警叔叔和小花鸭,用有效的有礼貌的语言进行对话,帮助小鸭子找到回家的路并将小鸭子送给鸭妈妈。
7、在《母鸭带小鸭》音乐伴奏下边唱边做出快乐动作与表情出活动室。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幼儿知道自己迷路时该怎么办,并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在上这节课时我运用了图片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一开始我创设迷路的情节,吸引幼儿解决办法,找民警回家。然后又以游戏形
式帮迷路的小花鸭找家,这样既吸引幼儿兴趣又让幼儿愿意主动开动脑筋。
在幼儿知道小花鸭迷路时,我让幼儿帮他想办法。我出示了商场、公园等一些人多地方的照片,提示幼儿外出时在这种地方迷路
了该怎么办,幼儿互相讨论回答,我把幼儿的答案整理后再做小结,幼儿就能很快记住,明白在自己迷路时的解决办法。在外出时要紧跟
大人或牵着爸妈的手,不要一个人乱跑。迷路时,如果在马路上可以找警察帮忙;如果在商场或公园可以找工作人员广播,或者站在原地
等爸妈来找你,小朋友们都在游戏中记住了。通过该活动,我觉得孩子的收获是很大的,以下是孩子的声音:
1、知道迷路后寻找家长的方法,和与家长出门要紧跟家长或拉着家长的手。
2、先在原地等一会儿,不要慌张,也许爸爸妈妈就在不远处。
3、如果走失的地方在商场或公园,可以找到公园的广播室,告诉工作人员你和爸爸妈妈的姓名,联络电话等,让工作人员帮忙广播寻找
自己的父母。
4、要乖乖地听工作人员的话,和他们一起等自己的父母来接你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诗歌,理解并学习有关的词,如:向往,雄伟壮丽。
2、进一步认识首都北京,增强对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天安门图片一张。2.认识过首都,对天安门有所了解。
2、绘画用纸、笔,配合使用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谁去过北京天安门?天安门是什么样的?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边看图。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天安门城楼上的特征,学习“琉璃瓦”、“雄伟”、“壮丽”等词。
二、学习诗歌。
1、教师示范朗诵诗歌两遍。
2、幼儿跟念诗歌2~3遍。
3、幼儿学习朗诵。重点提示幼儿吐字清楚,发音正确。
三、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对天安门的认识。
1、请能力强的幼儿在集体面前示范,增强幼儿绘画的兴趣。
2、幼儿集体作画。(使用幼儿用书)
3、展览幼儿作品。
四、边念诗歌边欣赏绘画作品。
评价:
1、能响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表达出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能结合诗歌内容大胆作画,表现出天安门城楼的主要特征。
附:诗歌《天安门》
首都北京天安门,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高大的城楼雄伟壮丽,金黄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庄严的国徽高悬在城楼上,领袖的画像挂在红墙中央。一盏盏宫灯放射红光,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啊,北京天安门,你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
一、您应该填“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二、具体解释:简介课型这个概念:课堂教学的课型泛指课的类型或模型,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结构是课型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特定的课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学过程结构。
缺少相关的课程资源
目前由于STEAM教育理念还不是那么的深入人心,有些地方对它的认同度也并没有那么高,所以就造成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相关课程资源不是很多,再加上教师不是特别重视,在寻找课程资源的过程当中受挫以后可能就不会接着寻找,最终造成空有计划而缺少相关的课程资源,没有办法充实科学课堂,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2)教学形式单一
小学科学课堂上很多的教师教学的形式都非常单一,一节课下来都只是讲述课本上的知识或者案例,根本不能离开科学课本,否则的话课程就进行不下去,有的可能会放一些视频音频资料,这样虽然好一些,但是还是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是和STEAM的教学理念相差很多。科学课程的教学本来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是要以课本为基础不能脱离课本,但是千万不可以全部地依赖教材。
可以写一下北京的景点或者人们来北京需要参观的地方,可以参观的地方,你喜欢的北京的地方,你对北京的感受。
教学目标:
1、了解拥挤可能引发危险,知道尽量远离人多拥挤的场所。
2、在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慌乱,学会能用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1、播放媒体教学资源或直接出示图片,了解生活中人多拥挤的地方。教师提问:在这样人多拥挤的地方会用什么危险。
2、看幼儿用书第16---17页,引导幼儿了解人多拥挤的地方存在危险。教师提问:在图画中都看到了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有什么危险?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人多拥挤的地方尽量不去,如果遇到拥挤的人群,要让爸爸妈妈抱着或拉紧大人的手;人多的时候不要慌乱,慢慢跟着人群走,千万不要在人群中挤,要靠着墙壁或或抱紧大的柱子;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在走动的人群中,一定不要蹲下提鞋或捡东西。
3、组织游戏《小球出瓶》,理解拥挤的危险和遵守秩序的重要。教师出示内装小球的瓶子,每个小球上都栓有细线搭在瓶口。请幼儿分组玩“拉小球”游戏。先请一组幼儿一起拉线,看谁能把小球拉出来,反复进行几次。发现小球无法拉出来之后,再请幼儿一个接一个的拉小球,小球会很快被拉出来。
讨论:大家一起拉小球时,为什么拉不出来?一个接一个拉时,为什么很快就拉出来了?
教师小结:大家拉小球时,所有的小球都挤在了瓶子口,瓶口太小,把他们都挡住了,,所以一个也拉不出来,而且会把线拽断。
一个接一个拉时,小球排着队,有顺序,拉出第一个之后,第二个紧跟上,一个接一个,很快会把所有的小球拉出来。我们小朋友也是一样,大家都想从门口出去很容易受受伤。如果我们有秩序地排好队,一个跟一个,不着急、不慌乱,很快就能安全地走出去。
4、拓展经验:让幼儿知道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秩序,避免拥挤。教师提问:小朋友还知道哪些地方是很拥挤的?怎样才能避免拥挤呢?
教师小结:人人都要遵守秩序,讲规则,学会安静等待,越是人多的地方越要守秩序,这样做才能保证大家的安全。
活动延伸:
1、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继续阅读幼儿用书中的《拥挤的地方快离开》,讲一讲遇到类似的这些情情况应该怎么做?
2、在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时,提醒幼儿有秩序地撤离,防止因拥挤出现踩踏事故。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