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16 03:32:32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中班好奇心的教案,中班小朋友好奇心是很大的,老师为了更好的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老师会想各种办法来引导幼儿,会出各种各样的谜语,还要给小朋友讲故事,还要带领小朋友去参观,小朋友没见过的植物动物,并给小朋友提出很多猜想的问题,使小朋友保持非常旺盛的好奇心
可以写一下北京的景点或者人们来北京需要参观的地方,可以参观的地方,你喜欢的北京的地方,你对北京的感受。
课题: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估测能力。2、经历100以内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的思想方法。3、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二、重点难点:重点: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实践操作法等。五、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学会估算1、估一估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海绵宝宝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到商店去参观。课件出示海绵宝宝图片。师:这么多美丽的海绵宝宝儿,看的老师都很想去买些海绵宝宝回家养。你们想跟老师一起去吗?出示的图片海绵宝宝。师:来到商店,售货员小姐就先给我们介绍了红海绵宝宝,她想让我们猜一猜这里有几个?猜的越接近的就能得到星星奖励。(若学生凭感觉胡乱猜,则引导学生先数出10个海绵宝宝,让学生了解到10个海绵宝宝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做第二次估计。)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问:大家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2、猜一猜出示蓝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的图片。师:现在售货员小姐又给我们介绍蓝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她让我们猜一猜这两种,哪种是15个,哪种是10个?猜对奖励星星。(二)探索新知,层层深入1、比较大小师:能用你们学过的知识来比较58、15、10这三个数的大小吗?请你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排一排。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8>15>102、教学“多一些”、“多得多”(1)多一些师:除了用大于号、小于号比较数字外,还可以用语言来描述。问:15个与10条比较,怎么说?板书:15条比10个多问:15个比10个多多少?师:在数学中,我们用“多一些”来表示多一点点。问:15表示蓝海绵宝宝,10条表示黄海绵宝宝,还可以怎么说?(2)多得多问:58个与10个比较,怎么说?板书:58个比10个多问:58个比10个多多少?师:我们习惯用“多得多”表示多很多。(3)比较“多一些”、“多得多”问:“多一些”和“多得多”都表示多,他们多的程度一样吗?3、教学“少一些”、“少得多”问:谁能反过来讲一讲,该怎么说?请同桌互相说一说。(三)巩固新知,学以致用1、我能说。出示43页“做一做”桃、苹果和梨图,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说。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专门捕食害虫。(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4题)你们知道右边的那只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吗?师:你们认为哪一个答案比较合适?师:你们为什么选择30,而不选择10和8呢?(四)联系实际,感悟升华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小结:今天小朋友又学到了新本领,在今后比多少时,我们不仅可以用“>”“<”或“=”这些符号来表示,还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六、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校本资源的开发可以采用以下途径和方法:
1.教研组的共同研究:教研组可以根据学科教材、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实践等方面,共同研究出适合本校教学的校本资源。
2.班级课堂实践: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试用和打磨校本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完
以下是一份幼儿手工房子大创想教案,供您参考: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房屋的形状和结构;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增强幼儿对自己作品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
卡纸、剪刀、胶棒、色纸、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
1.首先给幼儿展示一些各种类型的房子图片,让他们了解不同类型的房子可能长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用卡纸、色纸等材料制作房子。可以先由老师制作一个模型,让幼儿按照模型的样子来制作;也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设计一个特别的房子。
3.剪卡纸或者色纸,把房子的各个部分像拼图一样拼合起来,可以选择使用胶水进行粘合或者使用胶带缝合起来,也可以用彩笔为房子进行装饰。
4.当幼儿完成手工作品时,老师可以张贴在教室的展板上,或者安排幼儿向其他孩子展示自己创作的房子。
四、教学评价:
1.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完成情况,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赞扬。
3.通过欣赏每个孩子的作品,可以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于未来更多创意的探索激情。
活动目标:1.知道好吃的东西要一起分享,学习与他人分享。2.学说分享的礼貌用语“请”,“谢谢”。3.体验和他人分享的快乐。活动准备:1.活动前请幼儿洗干净手。2.自制PPT。3.视频仪。4.桔子、托盘、湿毛巾、奖章。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教师:今天,我们要到小猪的果园里去参观,来,让我们坐上小汽车,一起出发吧!教师:小猪的果园到了,你们看。播放ppt,参观果园(桔子、梨、柚子、冬枣、等),认识秋天丰收的水果。教师:这是什么水果?你吃过吗?味道什么样?(二)创设情境,学习礼貌用语。教师:小猪有这么多的水果丰收了,它会怎么做呢?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兔PPT教师:小猪的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猴PPT教师:小猪又打给谁了?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熊PPT教师:还有谁也是小猪的好朋友?教师:小猪们,你们打完电话好朋友都来了,你们开心吗?(三)感受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1.出示小动物一起分享水果的画面。教师:瞧!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小猪的心情会什么样?讨论:小猪是什么样的小猪?你们喜欢它吗?教师:原来把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一起吃就是分享,分享是一件很快乐很幸福的事情。教师:你有好朋友吗?你跟它分享了什么?怎么分享?2.出示桔子,教师示范剥桔子。教师:小猪给老师也送来了一个水果,是什么?我想跟你们一起分享这个桔子,这么多人,只有一个桔子,怎么吃呢?教师示范剥桔子过程教师和幼儿一起分享品尝桔子。教师:我们一起分享桔子,我真开心,你们开心吗?我们应该感谢谁?3.幼儿拿桔子和别人分享。教师:小猪也给我们小朋友送来了很多桔子,就在后面桌子上的托盘里,请你们每人去拿一个跟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教师:在家里你有好吃的会跟谁一起分享?结束:除了分享水果,在幼儿园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分享呢?让我们回教室去找找吧!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家长在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如:和家人分享食物,和同伴分享玩具。2.区域活动:提供各种水果的轮廓图,幼儿进行涂色,巩固对水果的认识。
活动目标:
1、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养成爱集体的良好行为。
2、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有初步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活动准备:1、准备简单的劳动工具。2、师幼共同创设"我们爱班级"专栏。活动过程:1、讨论:我能为班级做什么事?(修补图书、擦桌椅、管理自然角、收拾玩具等)2、幼儿分组协商并分工做劳动前的准备工作。
3、分享活动。交流自己是如何分工劳动的,做的如何,分别参观劳动成果,体验为集体共同劳动的乐趣。
4、布置"我们爱班级"的专栏。幼儿将自己为班级做的好事记录下来,贴在专栏里,向家长和小朋友几少自己为班级做的好事,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