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16 08:05:56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这个属于安全领域。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家里来陌生人敲你们家门,千万不要给他打开。给他们对暗号对上了,就让他进来对不上就不要给他们开门这样我们就保护了自己
您好,教案名称:不要光脚到处跑
适用年龄:3-6岁
教学目标:
1.认识危险行为,学会避免危险。
2.学会正确的行动方式,保护自己的安全。
3.培养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
1.认识危险行为
2.如何避免危险
3.正确的行动方式
4.培养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安全提示卡片
3.安全绘本
4.安全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
Step1:引入
教师拿出一双光脚的脚模,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孩子们回答是脚。教师再问孩子们在哪些地方可以光脚,孩子们回答在沙滩、草地等场所可以光脚。教师告诉孩子们,虽然在沙滩、草地等场所可以光脚,但在其他地方却不可以,因为光脚容易受伤。
Step2:认识危险行为
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让孩子们看一看,问孩子们这些人在做什么,孩子们会回答他们在玩耍、奔跑、爬山等。教师再问孩子们这些行为有哪些危险,孩子们会回答可能会摔倒受伤、滑倒等。教师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都是危险的行为,要注意避免。
Step3:如何避免危险
教师出示一些安全提示卡片,让孩子们看一看,例如“不要随便摸陌生人的东西”、“过马路要看信号灯”等。教师告诉孩子们,这些都是我们遇到危险时要注意的事项,要时刻牢记。
Step4:正确的行动方式
教师出示一些安全绘本,让孩子们看一看,例如《小熊过马路》等。教师让孩子们看一看这些故事中的小动物们是如何做的,告诉孩子们正确的行动方式,例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不能乱跑等。
Step5:培养安全意识
教师出示一些安全游戏道具,例如安全帽、护膝等。教师让孩子们试戴一下这些道具,告诉孩子们这些道具可以保护我们的安全,让孩子们培养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Step6:结束
教师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让孩子们回答今天学到了什么,再强调一下不要光脚到处跑的危险性,让孩子们时刻关注自己的安全。
教学评估:
教师观察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参与度,通过互动问答、绘本阅读等方式检测孩子们对于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孩子们学会了避免危险的方法和正确的行动方式,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对于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孩子们年龄较小,需要通过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们也能够关注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共同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活动目的:1、能安静地听别人说话2、能注意听别人对自己说话并作出回应。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玩具若干。活动指导:1、点名。引导语:今天老师来点名,看看哪些小朋友来了。教师点名,故意说错两三个幼儿的姓名,看看幼儿的反应。提问:刚才我念错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是哪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发现的?2游戏"说说老师说的话"玩法:将幼儿排成几个纵队,教师轻声对每组的第一个幼儿说一句简短的话,要求第一个幼儿轻声传给第二个幼儿,一直传到最后,由最后一个幼儿说出来。看看哪个队说得最正确。2你说我听。引导幼儿两三个一起自由交谈,注意提醒幼儿要安静地倾听别人说话,当别人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说话的人,不能随便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话。3我说你做。教师布置一些任务给幼儿,如"把红色玩具放到玩具筐里"、"把黄色玩具小狗拿给XX等",引导幼儿倾听并完成任务。说说做做。幼儿自由组合,由一个幼儿提出任务,其他幼儿听到后完成任务。
应该是属于社会领域,因为幼儿的安全不只是在幼儿园里磕磕碰碰要注意的事,还要让幼儿学会在家里和社会上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比如说要让幼儿知道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对热开水、电、煤气及防火的安全教育,远离河边,水坑、水井等,再有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走,一个人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知道119、110、120这几个求救电话的作用等等。
这都是幼儿在社会上所接触到的安全问题,我觉得属于社会领域。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保持身体清洁的重要性,知道大家都喜欢干净的孩子。
2、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情景歌曲《找朋友》、《讲卫生》,课件《小猪变干净了》,人手一份洗手用具(水盆、香皂、毛巾)。
活动过程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听!什么声音?(播放录音《找朋友》)是谁在找朋友呀?他找到朋友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评析:此环节有效利用“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猜想的兴趣,从而激起了幼儿的观看愿望。)
二、看课件《小猪变干净了》
1、师:小猪找到朋友了吗?
幼儿:没有。
2、师:为什么小兔子和小白鹅都不愿意跟小猪玩?
幼儿:因为小猪太脏了。
3、师:小猪该怎么办呢?咱们来帮他想个办法吧。
幼儿A:自己玩。
幼儿B:自己玩多没意思。再找别人去。
幼儿C:别人也会嫌他脏,不跟他玩。小猪应该洗干净。
??????
师:咱们来看看小猪是怎么做的。
继续看课件后提问:
4、师:小猪是怎样变干净的?
幼儿:洗澡!
5、师:小猪变干净后,小兔子和小白鹅愿意跟它玩了吗?
幼儿:小兔子和小白鹅都愿意跟小猪玩了,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6、师:你喜欢跟什么样的朋友玩?脏的,还是干净的?
幼儿:我喜欢干净的朋友。
小结:小兔子和小白鹅愿意跟干净的小猪玩,我们喜欢跟干净的朋友玩,大家都喜欢干净的孩子。
(评析:在这一环节,我采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画课件,通过视听结合调动幼儿的感官参与,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利用幼儿乐于帮助别人的特点启发他们帮小猪想办法。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能够认真观看,主动思考。)
三、洗澡
1、师:大家都喜欢干净的孩子。小猪用洗澡的方法变干净了,我们也来洗洗澡,做个干净的孩子吧。从哪儿开始洗呢?
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学会如何正确对待陌生人的方式方法,懂得保护自己。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