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的地方教案(中班教案《我从哪里来》)

admin时间:2024-02-16 20:04:26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中班春游要准备什么教案反思

出门小朋友春游,当然第一个首相就是安全,一定要去一个有安全保障的地方,不能太过于危险危险,第二个就是让小朋友就是穿戴上也不能露脚脖子,长衣长裤,防止蚊虫叮咬,第三个要带一些日常用的小药给你,比如创可贴啊,防蚊虫叮咬的一些小小药物,药品什么之类的水嗯,食物也要保证充足

去阿里木家做客教案及反思

去阿里木家做客教案写的不好,从教学目标来说,老师没有说明去阿里木家做客的方法步骤,组织程序,以及去阿里木家做客的教育意义,从讲课分析来说,老师,有没有说明去阿里木家做客是为了体现汉族和各族少数民族一家亲的教育意义?

组织的也比较混乱,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身为老师,你如何写教案怎么要求学生做笔记

身为老师,如何写教案,怎样要求学生做笔记,是每一位老师第一个必须重视的问答。如何写教案呢?

教案分两种,详案和简案。

详细教案,基本包括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及步骤:每节课都是如此。教学目的和方法,新课导语,引入新课,背景介绍,范读(朗读)课文,字词教学,分段、概括段意,板书设计等等。

①先写导语,引入新课,导语不要长,尽量简练精辟,目的是吸引、集中学生对新课文的注意力。

③范读(朗读)课文,是老师自己主要教学魅力的展示。写教案时应标示出:针对课文的题材特点,选用相应的朗读风格。哪一段适宜高昂,哪一段宜于低诉,抑扬顿挫,语语心发,声声带情。优美诵读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④课文里的生字词,板书出来,正音辨义,组词释义。如学文言文,必须将本文出现的主要实词、虚词板书出来。文言虚实词分列,释义,再将义项理清,再举例子以示证明。本课出现的文言句式,讲清讲明,再以其它文言课文里相似句式,归类排队,以反复加深才能牢记。

⑤教案强调,课文段意要求学生自读自习总结概括,老师不可明示。

⑥写教案要认真、仔细,书写优美。板书更是如此,给学生作好榜样。

简单教案:

可根据课文难易度,教材生熟度,可选简单教案,把握整体,教材熟稔,以1.2、3、4为序,提纲契领式标示、掌握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围绕三点展开教学,适当拓展,总结主题即可,但是,课文三点不可疏忽、漠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简单的是过程,要求的是内质。

回答不好,请予批评。

中班教案《我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了解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我从哪里来》。

2、教学挂图。

3、陈老师怀孕前后的照片。

4、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张陈老师的照片,鼓励幼儿进行比较。

1、师:这是谁?以前的陈老师和现在的陈老师有什么不一样?你从哪看出来的?

2、师:原来现在的陈老师怀孕了,要生小宝宝了,小朋友,那你们是从哪来的呢?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吗?

二、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一》,让幼儿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

1、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吗?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观察结果,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师:原来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在妈妈的身体里种下了一些小种子,这些像小蝌蚪的种子叫做精子,他们在妈妈的身体里展开了游泳比赛,游得最快的精子就会和妈妈身体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受精卵,受精卵长大后就是一个小宝宝了。

三、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二》,让幼儿通过观后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师:小宝宝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什么地方?

2、师:开始的时候他有多大?后来慢慢的长出了什么?眼睛会睁开吗?

3、师:小宝宝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宝宝的耳朵能听见声音吗?后来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怎么样了?他会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几个月?

4、师:原来小宝宝一直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一个叫做子宫的小房子里,开始的时候他像一粒种子那么大,慢慢地长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时候眼睛还会睁开。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会游泳、吸吮手指、翻跟头,有时还会跟着音乐跳舞,后来小宝宝越长越大,妈妈的肚子再也装不下了,他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他整整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不去人多的地方小班教案

我个人认为不去人多的地方教案设计符合幼儿小班身心认知规律、通过观察学习了解不去人多的地方、以此养成注重安全的习惯、防治传染疾病。

动物躲哪里去了大班教案

哦,哪里去了?

目标,让孩子发挥充分的想象,想象动物去哪里了?这里老师,你没有必要给出答案

内容,说明动物他们最爱去的地方,因为每一种动物,他们都有自己的喜好,在哪里生活?在哪里生存?,是每一种动物本能的一种选择,你可以讲一讲动物的这些习性,以便孩子们掌握

幼儿园《人多的地方不乱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拥挤可能引发危险,知道尽量远离人多拥挤的场所。

2、在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慌乱,学会能用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1、播放媒体教学资源或直接出示图片,了解生活中人多拥挤的地方。教师提问:在这样人多拥挤的地方会用什么危险。

2、看幼儿用书第16---17页,引导幼儿了解人多拥挤的地方存在危险。教师提问:在图画中都看到了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有什么危险?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人多拥挤的地方尽量不去,如果遇到拥挤的人群,要让爸爸妈妈抱着或拉紧大人的手;人多的时候不要慌乱,慢慢跟着人群走,千万不要在人群中挤,要靠着墙壁或或抱紧大的柱子;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在走动的人群中,一定不要蹲下提鞋或捡东西。

3、组织游戏《小球出瓶》,理解拥挤的危险和遵守秩序的重要。教师出示内装小球的瓶子,每个小球上都栓有细线搭在瓶口。请幼儿分组玩“拉小球”游戏。先请一组幼儿一起拉线,看谁能把小球拉出来,反复进行几次。发现小球无法拉出来之后,再请幼儿一个接一个的拉小球,小球会很快被拉出来。

讨论:大家一起拉小球时,为什么拉不出来?一个接一个拉时,为什么很快就拉出来了?

教师小结:大家拉小球时,所有的小球都挤在了瓶子口,瓶口太小,把他们都挡住了,,所以一个也拉不出来,而且会把线拽断。

一个接一个拉时,小球排着队,有顺序,拉出第一个之后,第二个紧跟上,一个接一个,很快会把所有的小球拉出来。我们小朋友也是一样,大家都想从门口出去很容易受受伤。如果我们有秩序地排好队,一个跟一个,不着急、不慌乱,很快就能安全地走出去。

4、拓展经验:让幼儿知道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秩序,避免拥挤。教师提问:小朋友还知道哪些地方是很拥挤的?怎样才能避免拥挤呢?

教师小结:人人都要遵守秩序,讲规则,学会安静等待,越是人多的地方越要守秩序,这样做才能保证大家的安全。

活动延伸:

1、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继续阅读幼儿用书中的《拥挤的地方快离开》,讲一讲遇到类似的这些情情况应该怎么做?

2、在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时,提醒幼儿有秩序地撤离,防止因拥挤出现踩踏事故。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