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祖国教案?小班社会领域《认识北京》教案

时间:2024-04-16 16:41:27来源:本站整理作者:admin点击:

冠状病毒教案及反思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秩序,对教育的影响很大,同时也促使我们对教育有了新的反思。

正如狄更斯所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积极的正面作用:

一、对教育的负面影响

1.打乱了学校的教学安排

2.影响中、高考复习计划

3.影响师生的心理健康

疫情期间,师生们都响应政府的号召,待在家里进行隔离,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节奏被打破,刚开始可能还觉得新鲜,可是时间一长,很多人会出现烦躁,甚至抑郁的情况,这种情绪积累久了还可能对身体产生伤害。

二、对教育的正面影响

1.让学生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有通过书本的,有通过媒体的…,在这次疫情当中,我们所有的学生都身在其中,深切感受到全国各族人民把对祖国的热爱化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当中。

面对病毒肆虐,在国家统筹安排下,各地的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千里驰援武汉,他们是战士,他们是勇敢的逆行者,他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还有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领军人物,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真正内涵,是爱国主义最生动的教材。

2.让学生们意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以前从没见过,但是我们相信科学技术最终会战胜它。

通过科学技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行动,让我们学生意识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发奋学习,科技报国。

3.促使学生们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在学校期间,很多同学不注意个人卫生,作息时间也不规律,熬夜看手机、玩游戏的情况司空见惯。在疫情期间,有些学校给同学发了“学生生活居家安排指导,要求学生保证正常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适当运动和娱乐。在这些生活居家安排的指导下,一些学生将会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教育反思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教育有如此大的影响,那么在未来的教育中,有哪些是我们值得反思呢?

1.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正如李兰娟院士所说: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高薪留给才德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控制娱乐圈所谓的“明星”动则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才。

通过这次疫情今后学校的教育要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平时也鼓励学生们追星,但是追的不是演艺明星,而是钱学森、袁隆平、邓稼先、钟南山、李兰娟等这些科学家,把他们当作偶像,学习他们身上的坚持,学习他们身上的刻苦,学习他们身上的爱国之心。

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利弊

有专家曾说,网上教学永远无法替代教师的线下教学,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声叹息,一次肢体语言,都包蕴着教育的要素,而互联网、人工智能在此无能为力,否则,每个学科全国安排一个教师讲岂不万事大吉?

三,学校教学资源的配置以及教师现代教学模式的再学习

一场突如而来的疫情让许多教师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在缺乏更多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绝对是对老师们一次重大的挑战。总是有些实力雄厚的学校有着很好的线上教学软件,诸如什么“同屏互动”,什么“三通两平台”等,但教学理念不更新,工具再先进大半仍然是无效或低效的。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的设计理念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音乐角度联系祖国的地理容貌、历史荣衰,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聆听,能够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及情感表达;

2.了解作品的概况。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弱起节奏型,并能很好地运用于歌曲演唱中;

2.认识并掌握谱中的音乐术语;

3.了解作品的音乐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难点】

1.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及在歌曲中的运用。

2.在学唱的过程中,准确运用谱中节奏型,如弱起、附点、大附点。

三、教学方法

示范法、小组讨论法、视听结合法、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课前通过集体朗诵歌曲《长江之歌》的歌词,请大家从歌词的角度感受、分析这首歌想给我们讲述的是什么?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带着问题,看着谱,大家一起来欣赏《长江之歌》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仔细思考,并在音乐播放结束后分组短暂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这首作品可以分为几个段落?每一段落又是从哪到哪?

②段落之间有何特点?

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

2.复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情绪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这次听的过程中,注意作品的从情绪上带给了你怎样的音乐感觉?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3.学唱作品

教师示范,先唱谱,后唱词,在唱的过程中注意有感情的演唱,并请会唱的同学小声哼唱或跟唱,之后重点讲解①弱起节奏,及曲子中的附点与大附点两个节奏型;②谱子中的音乐术语。最后请同学们打着拍子独立完成整首作品的演唱。

学生分组展示。

教师点评。

环节三:知识拓展

通过刚才学唱这首歌曲老师想问一问大家:①有谁知道长江的发源地是哪里?②歌曲中的“你从雪山走来”中的“雪山”指的是哪一座山?③“你向东海奔去”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环节四:课后作业

想一想:以小组为单位,为《长江之歌》这首作品的音乐旋律编写以“母亲”为题材的歌词,并演唱,下节课进行交流。

五、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通过对长江的赞美歌颂祖国

曲式:单三部曲式——A,B,A1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语文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1.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3.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的语言特点。

4.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与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不少文章,学过他的小说,看他用无数生动的形象表达他在时代里的“呐喊”与“彷徨”;学过他的散文,与他一同在失落中“朝花夕拾”,安静地回忆过往。今天,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看他是如何作为民族斗士,将手中的笔,变成抨击敌人的枪。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驳论,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找出对方的错误观点,并说说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观点的。

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开篇以似乎确凿的事实为据,用一句话指出了三个阶段中“中国人”表现出来的三种不同的态度:盲目骄傲,夜郎自大;盲目崇拜,借助外援;今不如昔,祈求鬼神。即由自夸到崇洋,到自欺欺人、虚无渺茫的态度变化。因此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是论敌的论点。

2.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因为作者认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以对方的论据推出不同答案,有效地驳掉了对方的论点。作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过去和现在的事实都可为证。

3.请结合上述分析简要梳理本文论证结构。

明确:提出对方的论据论点:

(1)论据:以前信地、信物、信国联,转而现在的信神;

(2)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直接反驳:

(1)失掉的是“他信力”;

(2)发展着“自欺力”。

间接反驳:

(1)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论据:从古至今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

最终结论:自信力的有无……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4.认识本文文体特点。

明确: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教学提示】

驳论文批驳的方法:

一、驳论点,即反驳对方论点的不真实或错误性;

二、驳论据,辩驳论据本身是不成立的或是不切实际的;

三、驳论证,就是通过反驳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来驳论。

目标导学二:品味富有战斗力的语言

1.第一段中,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扬扬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唯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希望着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着,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

2.“他信力”与“自欺力”都是作者自创的词,作者是怎样创出这两个词的?这两个词的使用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明确:“自信力”本是《大公报》社评使用的一个字眼,鲁迅抓住不放,就着这个字眼起伏翻腾,在“信”的对象、类属、影响上大做文章,并运用“仿拟”的手法创出“他信力”和“自欺力”这两个新词。作者剖析出反动政府本没有“自信力”而只有“他信力”,继而联系新近求神拜佛闹剧进一步挖掘出现在正发展“自欺力”,由“自信力”而“他信力”而“自欺力”,析理精警,出语奇崛,使人耳目一新。由于运用“仿拟”修辞造出一字之差的三个词语,层层深入,步步强化逻辑力量,而且睿智闪烁,妙趣横生,也增添了辛辣的讽刺锋芒。

3.文章最后说“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状元宰相”是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他们的作用只是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地底下”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因为他们来自民众,所以称“地底下”。

4.揣摩“……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是诬蔑”中“总”“简直”二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目标导学三:深度解读文章,体会作者感情

背景资料一: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陷,但中国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等,却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1934年4月,国民党的反动政客戴季陶和下野的北洋军阀段祺瑞等,又发起请第九世班禅喇嘛于4月28日至5月18日,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求佛菩萨来保佑”。还说什么“今则人心浸浸以衰矣!非仗佛力之加被,未由消此浩劫”。1934年8月27日,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也发表了《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主义论调。

问题:你认为为什么国民党会散布“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主义论调?

明确:当时资产阶级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是为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消极抗战推卸责任。

背景资料二:在国民党发表“中国人丧失自信力”的言论后,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了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就已经发烧,肺病已相当严重。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他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病情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和关注。

问题:结合前面学习过的课文,请你说说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教学提示】

引领学生感受鲁迅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目标导学四:补充论据

请你举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中国人从来就不缺少自信力。

示例: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挑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幼儿园国庆贺卡教案

?标:

1、锻炼?的精细动作。

2、了解节?的来历,知道节?的??及习俗,乐于参与节?的活动。

3、知道节?时?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准备活动

准备:空?的卡?、剪好的彩?爱?、双?胶

过程:

1.教师介绍国庆节的时间,并播放《我和我的祖国》,带领幼??起唱歌。

2.出?已经做好的卡?,请幼?观察。

3.教师?范卡?制作的?法。

4.教师分发材料,请幼?制作卡?。教师适当协助。

5、幼?互赠贺卡,并对好朋友说说祝福的话。

小班社会领域《认识北京》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诗歌,理解并学习有关的词,如:向往,雄伟壮丽。

2、进一步认识首都北京,增强对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天安门图片一张。2.认识过首都,对天安门有所了解。

2、绘画用纸、笔,配合使用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谁去过北京天安门?天安门是什么样的?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边看图。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天安门城楼上的特征,学习“琉璃瓦”、“雄伟”、“壮丽”等词。

二、学习诗歌。

1、教师示范朗诵诗歌两遍。

2、幼儿跟念诗歌2~3遍。

3、幼儿学习朗诵。重点提示幼儿吐字清楚,发音正确。

三、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对天安门的认识。

1、请能力强的幼儿在集体面前示范,增强幼儿绘画的兴趣。

2、幼儿集体作画。(使用幼儿用书)

3、展览幼儿作品。

四、边念诗歌边欣赏绘画作品。

评价:

1、能响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表达出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能结合诗歌内容大胆作画,表现出天安门城楼的主要特征。

附:诗歌《天安门》

首都北京天安门,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高大的城楼雄伟壮丽,金黄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庄严的国徽高悬在城楼上,领袖的画像挂在红墙中央。一盏盏宫灯放射红光,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啊,北京天安门,你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

关于水的你来比划我来猜教案

《你说我猜》的游戏形式类似于电视中看动作猜成语、你做我猜等综艺节目。本次活动所选择的亮点是在幼儿描述物体的主要特征上,让"猜谜者"根据同伴提供的信息来猜物体或事件。

游戏中选取的一些与"中国”有关的内容,能激发幼儿热爱祖国之情,提高幼儿的思维、表达及归纳能

幼儿园中班国旗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热爱祖国、尊重国旗的情感。

2.了解我国国旗的特征。

3.制作国旗,提高幼儿剪、贴等手工技能。

4.初步了解国旗的小常识。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中国国旗、各国国旗图片

2.天安门升旗视频(1段)、歌曲磁带《五星红旗》

3.长方形红纸、画有5颗星星的黄纸、吸管等。

活动过程:

1.引导

师:小朋友,奥运会在我们中国北京召开过,中国运动员一次次拿金牌,中国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我们的心情都很激动。这期间你都看了哪些升旗的画面?你有哪些感受呢?

2.观察

(1)观看各国运动员拿奖牌时升旗的视频(4段)

讨论:你看到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运动员拿奖牌时为什么升国旗呢?国旗代表什么?

总结: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的标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我们小朋友要热爱国旗。

师:升国旗时,运动员及工作人员是怎样的表情?

总结:升国旗时要立正、不讲话,向国旗行注目礼等。

(2)回忆: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升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思维活动:如中学小学星期一早晨升国旗、北京天安门前升国旗、翟志刚到了月球上举起了国旗等等)。

(3)出示中国国旗,了解五星红旗的特征。

中国国旗什么颜色?有几颗大五角星?有几颗小五角星?

教师小结:我国的国旗是红颜色的。有五颗五角星,也叫五星红旗。出示各国国旗图片,让幼儿找出中国国旗(进一步加深对国旗的认识)。

(4)升旗体验:播放天安门升旗的视频(孩子们都立正、向国旗行注目礼)。

3.制作国旗

(1)制作:刚才我们看了天安门升旗的情景,都以五星红旗为骄傲,现在我们怀着自豪的心情一起制作五星红旗。

(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国旗)。

(2)制作成功体验:师幼随着背景音乐《五星红旗》,有节奏的挥动自己制作的国旗(再一次激发幼儿热爱国旗的情感)。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9035640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