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02 17:31:20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一听到忍气吞声,都替孩子难过。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就是无忧虑的闹。他的哭、他的笑,所有的情绪都是学出来的。
小孩子特别容易忍气吞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一、孩子容易忍气吞声的原因。二、忍气吞声对今后人生的影响。三、对于孩子容易忍气吞声,我们该怎么办。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笑着欢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帮助他吃喝拉撒,学会喜怒哀乐。
在妈妈心中,期待孩子一生平安、健康,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喜和乐全部给孩子,连哭一声都舍不得,怎么会将忍气吞声教给孩子呢?谁又舍得让自家孩子受气呢?
一、让孩子容易忍气吞声的原因
1.受父母相处模式的影响
丽丽的老爸是个酒鬼,喝醉后经常打骂她的母亲。
酒醒以后看到满身伤痕的妻子,丽丽爸会跪着、哭着给丽丽妈道歉,并承诺以后再也不打了。结果每次酒后都控制不住自己,有次都把丽丽妈胳膊打骨折了。
丽丽妈是远嫁,家人都不在身边。刚开始被打时,还反抗,可是越反抗,被打的就越厉害。时间久了,就不在反抗,已经习惯过这样的日子。甚至在被打后,仍然正常的打扫卫生、出去买菜、做饭。
丽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20岁时,丽丽嫁给了同村的一个小伙子,悲剧又重演了。
为什么丽丽也会像母亲一样,面对被自己丈夫打骂,选择忍气吞声呢?
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对身心发育会有不好的影响。遇到同样的事情,不是和父亲一样暴躁,用拳头解决。就会和妈妈一样,变得懦弱,别人欺负到头上都不会反抗。
2.受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小苗昨天写作业时被妈妈训了。妈妈见到苗苗书包里的铅笔盒不见了,没有问原因,对着苗苗吼叫了半小时,并要求她面壁思过。
这样的情况一周至少上演十来次。强势的妈妈认为女儿就应该和自己一样,能照顾好自己,事事都能做到最好。只要看到女儿哪方面做的不好,就是一通乱吼。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人生。”--爱德华
苗苗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她脑中接收的就是听妈妈话。对于母亲,她不能反抗,只能顺从,因此就这样养成了忍气吞声的习惯。
3.受外界的影响
在上学时,小田特别腼腆,因为为人老实,也不会告状,经常受人欺负。
上初中的三年,给学校里的“霸王刘”写了三年作业。
就这样形成了受欺负的心理,他已经习以为常了。
二、对于忍气吞声,会对今后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呢
1.对婚姻的影响
在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爱情越来越经不起时间和距离的考验。很多家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感问题。
一个人自幼生活在硝烟弥漫的家庭环境中,会不愿意结婚,患上婚姻恐惧症。
会让他对今后的婚恋关系产生怀疑与害怕。结婚后遇到同样的事情,会用父母的相处模式来对待另一半。
相信很多人看过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都会可怜梅婷主演的梅湘南,因为她在家中基本没有自由,也不能和其他人说话,否则就会被打。
曾有段时间,看过这部剧的人只要提到冯远征的名字都会害怕。很多妈妈在孩子不听话时,都会指着冯远征的照片,告诉孩子,“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这个叔叔。”
想想,幸好他们的孩子被打掉了,如果生下来,那个孩子该有多可怜啊!
天天在家中看着母亲被父亲暴打,又无能为力多么痛苦。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理该会多么扭曲!
2.对工作的影响
小张刚进公司,因为沉默寡言,经常被同事们安排帮忙,自己的工作要加班才能完成;上周,小张办公桌上的电脑被同事强行兑换了,理由是他的工作任务少,用不了网速那么好的电脑;前几天,小张熬了一个晚上的文案,被上级领导抢了。
为什么,小张自己生闷气却不敢言呢?因为他的家中有个专制型的妈妈。妈妈说了,他要团结同事,不要因为小事斤斤计较。
小张参加工作了,始终记得要和大家和睦相处,却忽略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及自己本应该享受的权益。
如此下去,小张就是公司的“便利贴男孩”,等不到成为“便利贴大叔”时,就已经被辞退了。
3.对生活的影响
a.因为遇事忍气吞声,就逐渐没有了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了生活的斗志和动力。
b.给孩子树立错误的人生观。
c.气大伤身。可能会因为情绪没有合理排解而影响身体健康,常生气的人会得心脏病、肝病、高血压、肠胃病、甲状腺疾病等。
d.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生活中常会见到:一个脾气非常好的人,在某一天会突然爆发,和家人大吵一架,离家出走,这就是长期压抑的结果。
三、对于孩子容易忍气吞声,我们该怎么办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庭造就失败的孩子”---——[美]泰曼·约翰逊
1.正确面对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
2.调整好自己和家人的相处模式,给孩子积极的行为引导。我们成人的相处模式就是孩子在家学到的人际交往及解决冲突的方法。
3.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孩子面前要谨言慎行。家庭中如有必须要争吵的事情,可以远离孩子,背着孩子进行。
4.引导孩子学会表达。
现在很多孩子,对发生的事情说不清楚,要利用《绘本》阅读或游玩见闻,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说话。比如:今天出去玩了,要引导他说说去哪了,做什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让他能完整表述清楚。
5.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冲突的方法。
比如:“被别人欺负了”,“被抢东西了”,不要随意训斥孩子,要给他发言的机会,让他倾诉自己的想法。家长通过孩子的表达,帮助孩子寻求解决办法。
6.帮助孩子和外向的孩子交朋友。
引导孩子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交际的孩子做朋友,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朋友,融入不同的朋友圈,借助环境学习。
7.如果遇到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外求助。
家人就是孩子的依靠,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让孩子告诉妈妈或是爸爸。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家长既要负责孩子身体的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怎样学会知识,又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中〕杨振武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作为父母,不仅仅是照顾孩子身体无恙,还要承担教育的重任。我们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学习,进修自己。愿天下宝宝都能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幸福又快乐!孩子的压力是教育产业要求的6A造成的,这注定了孩子必须花过半的精力去补短板,虽说一时记得住却终身无用,捎带把孩子自己的天赋兴趣擅长都压抑住。
任何人才都有一个主攻学科,有一两门辅助学科,足矣。世上有哪个精英大才的学业是6A?
学习与工作都是要扬长,我们的教育为何要追求6A,而毁掉下一代?
简单地说,叛逆期是孩子进入成人前寻求独立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他要独立,要成为拥有个性的自己,发生不听话的自行其是的现象时,被认为是叛逆。如果不让他有这样的叛逆,孩子将无法长大成人。
一、首先,给他独立成长的空间,孩子会在伙伴和同学之间,去调整自己的行为。被过份管束的孩子,会丧失自我调适的机会,往往会成为傻孩子。
二、孩子一旦有了独立意识,会蔑视权威,不懂得这一点,孩子会认为你在蔑视他的成长。独立意识的伴生现象之一就是,要求你与他平等相处。应该是既做家长,也做孩子的朋友。家长的角色要转换。
三、要承认孩子许多时候是对的,许多方面,甚至比大人懂得多。比如,现在的年青人都知道,在自己还是孩子时,在玩互联网、电脑、手机上,家长不如自己懂得多。
四、不要轻易否定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哪怕这在你看来是那么不合规则。孩子有孩子的规则,也许他们间的一些规则,就是未来的规则。
五、不要轻易否定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哪怕有些孩子在你看来不是好孩子。想想我们自己是孩子时,家长这方面的干预往往是无效的,反而引起反感。
六、不要防碍孩子适度冒险的行为,没有过冒险行为,不会知道冒险有时是人生的需要,也不会具备避险避害的能力。
七、给点阳光就灿烂。对孩子,表扬和鼓励的作用,永远大于批评。孩子往往会迎着鼓励的方向成长。呵斥和批评要少,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否则会适得其反。
八、最重要的是,孩子在进入叛逆期前,就该润物细无声,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懂得羞耻、自尊、自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九、一旦孩子已经有了明显的叛逆倾向,并可能带来危害时,首先不要认为是孩子不听话,这往往是家长前期教育行为的结果,想想该采用什么的方法来化解为好,从自己身上多查找原因。
十、既然孩子的叛逆倾向,是寻求独立有助于成长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有些情况下,需要干预。由于过度溺爱,由于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等原因,有的孩子会很娇弱,非常自我。一旦进入叛逆期,很难承受挫折,或者认为一切都会有家长解决,不知真危险是什么。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孩子选择了自杀,我所确知的两例,和此有关。一旦发现有异常表现,要懂得用恰当的方式干预,在孩子不知不觉中,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正常情况下是的,特别是孩子进入逆反期后,由于父母长期的强势和控制,孩子必然会进行反抗,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但是!!!事情没有绝对!!取决于两个维度,一个是你们孩子情感方面的态度,是积极肯定,耐心的态度,还是训斥指责冷漠的态度,另外一个维度是,对孩子的要求和控制程度,是用较高标准,帮助孩子努力做到,还是说对孩子宽容放任,缺乏管教的,如果你们可以接纳肯定接受孩子的各种情况,而且对孩子有较高的标准,会帮助孩子做到,那么这种教养方式是最好的,孩子的独立性,自尊感和自信心都比较好,善于解决问题,喜欢跟人交往,对人也比较友好,可是如果对孩子的情感是消极的,是拒绝的,然后又要让孩子绝对服从,那么孩子一定会产生敌对行为,到青春期后,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所以,强势不怕,关键在情感方面是不是让孩子感觉到理解,连接是不是够紧密,这才是重点!!!
孩子的叛逆,主要是由以下方面因素造成:
家庭方面因素:
表现形式
1.家长溺爱,不管教,放任。
2.家长对孩子态度强硬:打,骂,踹,怼,踢。
3.重复唠叨,重复说教比较频繁。
4.父母鼓励和安慰孩子的话语少。
5.教育子女常以命令口气,话语强硬。
6.父母文化水平低。父母不知道找自己不足,没有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技巧,没有规划孩子未来的手段和具体安排措施等因素。
孩子性格方面因素:表现形式
1.孩子爱顶嘴,喜欢争辩,无理辩三分。
2.脾气暴躁,爱发脾气,说脏话,容易被激怒。
3.爱自言自语,不爱与人交流沟通,不合群。
以上因素,容易演变成叛逆心理。
孩子学习方面因素:
表现形式
逃学,逃课,学习不积极,无上劲心,作业不爱完成,课堂爱睡觉,上课搞小动作,喜欢戏耍别人,爱打闹,爱打游戏等。
孩子消极心理状态因素:
表现形式:
就是不学习,爱咋地咋地。心理处于消极状态,内心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忧虑感,迷茫感,失落感等,总是处于悲观,失望,无助,伤感等心理状态。
孩子的智商状态方面因素。
表现形式:自恃清高,高大上目中无人,爱撒谎,爱打小报告,爱欺负人,喜欢争强好胜,不服气,主意正,爱冒险,喜欢戏弄别人等。
最后容易演变成叛逆心理。
老师方面因素
表现形式:
1.上课经常挨老师批评。
2.上课老师可能对待学生有远近,看不惯。
孩子生活方面因素:
表现形式:
1.平日生活状态懒散,娇惯.
2.生活中交友不慎。
3.生活上不独立,喜欢依赖别人。
4.不珍惜热爱生活。
5生活中喜爱和人计较得失,爱较真。
6.生活中遭遇不顺。
7.熬夜看手机为生活习惯。
各种压力只增不减,无法缓解。
孩子社会方面因素:
表现形式:
1.遇到不痛快的人或事情。
2.遇到坏孩子引导,容易拉帮结伙。
3.经常被人欺负,容易造成思想极端。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