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小孩性格偏激吗怎么办(4岁小孩性格偏激吗怎么办呢)

admin时间:2024-01-05 15:45:28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孩子三岁了,总有逆反心理,性子急,我该怎么疏导?

三岁多的孩子因为自主意识发展,喜欢跟大人对着干,就容易被大人误以为是不听话,爱乱发脾气,爱造反等等!但是其实这种大人所谓的“逆反心理”不只是表面上的坏事情,而是好事!怎么说呢?

我们来问问自己:你真的希望孩子什么时候都听话吗?

下面是同一个孩子在两个不同情景中的真实故事。

情景1:

爸爸开车带游游(4岁)回家。停好车以后,游游要求从车库的A口出去。A口好玩,但是绕远,B口才是回家最近的路线。

但今天爸爸手里拿了很多东西,因此希望走B口。

游游想方设法坚持自己:“我可以帮你拿东西。或者,你自己走B口,我走A口。”

如果你是游游的父母,手里拿着大包小包,此时多半会有点恼火吧:这孩子为什么就这么不听话呢!

情景2:

放学后,幼儿园门口,游游和果果约好要去果果家玩。这时另一个小朋友佳佳来了,邀请游游去她家。

游游说:“不行,我已经跟果果约好了。”佳佳很不高兴,威胁说:“你要不去我家,我就不跟你做好朋友了!”

如果你是游游的父母,那么你会希望孩子接下来怎样做?应该会希望孩子坚持自己吧。

我们有时候希望孩子听话,有时候又希望他能有主见。这两种希望矛盾吗?

很多人会说,不矛盾呀。就是要教育孩子该听话的时候听话,该坚持的时候坚持呀。

可是现实中的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或者说并不如我们所愿。

例如,在美国一份关于青少年吸毒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就看到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发现:

80%的孩子第一次吸毒是被同龄人拉去的。这些孩子当时都知道:这是一件不该去做的事。但是出于种种原因,他们抵抗不住同伴软硬兼施的诱惑或者威胁,还是被拉去了。

也就是说,这些孩子知道要做的事是不对的,知道应该坚持不去,但是却没有坚持自己的能力。

坚持自己,不仅需要“懂道理”,更需要“有勇气”。

相信大家都会同意:要想能够坚持自己,不仅需要懂道理,更需要有勇气。(我们自己的经历中就有很多证据。)

但也许,我们不了解另一个更重要的事实:

人脑中,“懂道理”和“有勇气”,并不是同步发展,而是有先有后的。

谁先谁后呢?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一致认为:

第一,“懂道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发展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这一点并不新鲜,我们自己的人生已经告诉我们了。)

第二,“有勇气”并不需要从0开始培养,它是人脑先天自带的功能,在早年就开始自动发展。(我们之前的文章介绍过一些脑科学的发现)只不过“勇气”发展的表现方式,就是我们经常为之烦恼的“不听话”。

《游戏力》中对此也有专门的阐述:

“幸运的是,天然的发育过程,有利于大部分孩子在适应这个世界的经历中,获得一波又一波积极的力量感。

第一波自信力,来自孩子在刚刚出生时,获取基本生存需要的能力……第二波自信力,来自孩子在蹒跚学步时,发现自己可以对别人说”不“,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如果这种力量感得到尊重,受到爱的约束,而非被权威镇压,那么成长中的孩子就可以维护他的自我认同,而不会伤害任何人,包括他自己。”

“不听话”不仅仅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和自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神经科学近年的研究结果也进一步印证了心理学的这个观点。

例如,神经生物学家雅克·潘克塞普认为:探索环境,不断突破既有的限制是动物最基本的生存本能。

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在人脑的原始结构中,具有专门的神经生理结构,来负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不断探索环境,如果遇到阻碍和限制,就尽量突破。如果被强加他人意志,就尽量反抗,摆脱控制,争取主动权。(前提是反抗不会导致生命危险。)

因此,“不听话”是动物(包括人类)的生存本能,而且这项本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潘克塞普把这项本能称为动物生命力的发动机,挑战困难的勇气之源。其它学者更把这项能力称为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源泉。

如果我们急于让孩子早早“听话”、懂道理,不仅不符合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更严重的是可能会阻碍勇气的自然发展。

对于人类,另一个、也是更重要的生存能力是“合作”,但是主动的配合与被动的屈从是两回事。

讨论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提出:坚持自己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一味坚持,不会服从,恐怕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这个看法没错,更准确地说,生存的另一个能力,甚至可以说是更重要的能力,是合作。不过,我们在这里说的合作应该是“主动的合作”、“主动的服从”,这与“被迫的屈从”是两回事。

也许我们会认为,自主和服从是相互对立,非此即彼的两个极端。

但实际上,性格和心理的搭建,用“盖楼”来比喻更加贴切。在“性格”这座大楼中,自主和服从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只不过一个是在上层的高级能力,另一个是下层的基础能力。

正如下图显示,“自主”是基础能力。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上层的“服从”才是自主的服从,而自主的服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对此,游戏力有一个通俗的解释:健康的心理意味着,我可以不听你的,但是我决定听你的。

能够得到机会充分发展自主能力的孩子,他的主动合作行为更好。

面对孩子“不听话”,大部分父母的担心是:“他现在就那么淘气(固执己见、不守规矩),再长大些可怎么办?”

而关于“保护孩子的自主感”,也可能会带来顾虑:会不会把孩子惯坏了?他会不会得寸进尺?。

无论是亲身经验还是大量研究的结果都表明:能够得到机会充分发展自主能力的孩子,主动合作行为更好。尤其是到小学之后,孩子的主动合作行为相对会更加突出。

也就是说,对于孩子早年的不听话,如果我们能以恰当的方式应对,那么孩子长大以后不但不会“得寸进尺”,而且还会在应该合作的时候更加主动地合作(即便是在没有任何外力约束的情况下)。

尽管“不听话”会給我们造成不少麻烦,但是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我们讨论不听话的积极意义,不是宣扬“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而是为了要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看待孩子不听话的问题,从而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而且,必须强调的是,当孩子大发脾气、满地打滚的时候,更不应该通过满足物质或行为要求来缓解情绪。

如果我们能够认同:“不听话”是成长的必经阶段,并且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情境时,我们就不会认为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或者担心“他长大了可怎么办”。

新的认识会转变我们的心态,而在更加轻松的状态里,我们也更容易找到既保护孩子的”自主性”,又能让孩子愿意合作的方法。

了解更多请关注游戏力工作室头条号!

为什么四岁的小孩越来越不听话每天都要打骂

孩子这些表现是任性的表现,家长要及时制止,纠正,如果孩子长时间这样胁迫家长会养成孩子任性,偏执的性格,不利于长大以后与人的相处。

家长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理睬他,让她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会引起大人生气,逐渐就会改掉的

四周岁男孩软硬不吃,遇到事情就哭,在外面又怕,有什么好方法?

对于孩子这样担心,我觉得还是要给予更多关心,也要给予更多孩子锻炼的机会,去磨练他的意志和胆量。

1.首先,孩子大了,有了自我判断意识。家长要反思,孩子这么胆小,是不是平时太溺爱了呢。为孩子承担了一切,这样容易造成孩子胆小。平时出去跟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机会多不多。可以经常带孩子出去打球,踢球,运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体能也能锻炼人的意志。您可以尝试一下哟。

2.帮助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帮助孩子获得新的经验。提高语言交流的能力。家长应该为孩子打开不同的窗口,以使孩子通过这些窗口获得新的经验和体验。对不同群体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长项和短处,友好的不友好的,谦卑的和骄傲的,年轻的和年老的,等等,所有的这些对人的认识,对孩子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孩子应该有机会认识我们身边的多元化的世界。

3.家长应该跟孩子保持随时可以进行交流的状态,不能让孩子太封闭,鼓励孩子独自或者跟其他孩子一起参与任何形式的游戏,探索,模仿,手工和创造!这样对孩子的身体,智力,心灵乃至社会化能力的成长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循序渐进地加强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一步一步来,因为孩子必须学习独立性行事这个能力。这一能力的掌握毕竟难。但是家长要有极大的关注和耐心。多鼓励孩子吧。

这就是我的回答,很高兴能帮助到您!

我是宝妈明兰,懂生活爱孩子,欢迎关注,评论,交流!

性格比较偏激,喜欢钻牛角尖,怎么办?

谢邀。性格偏激,爱钻牛角尖的人不少,只是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表现。如少年时的"逆反"心理,青年期的"喷青"心态,老年后的"弧辟"心情其实都是偏激,爱钻牛角尖的表现。这种性格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必然四处碰鼻子。严重的偏激性格有可能发展成精神疾病,需要适时找心理医生调理。好在绝大多数人都可在生活中自生自纠,溶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如少年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理的成熟,大多都能慢慢地克服逆反心理。父母会高兴地说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又如青年人刚跨进社会,会有许多美好的理想,对现实有许多看不惯,但时间会慢慢地磨平头上的尖角,让人逐步稳重,接受现实。再如老年人退居后台是客观规律,但有的不服老,还想包打天下,对年轻人看不惯,不放心。他们也会随着自己越来越老而有自知之明,感激生活。

2岁男宝脾气拧,每次不达目的不罢休怎么办?

41

收藏分享转发到头条复制链接微信微信扫码分享新浪微博QQ空间举报婧婧等待聊育儿

2019年10月13日

关注

你首先要了解的是两岁孩子的一个特点。两岁,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人称可怕的"terribletwo"。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就是,叫他往东他就偏要往西、一言不合就大喊大叫,撒泼打滚、乱扔东西、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又偏偏喜欢去抢别人的玩具等等,分分钟叫你抓狂。

这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两岁的孩子语言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通过动作、哭闹等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他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开始形成自己处世的观点,想自己做主,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这么做:

1.真心的尊重孩子。家长要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要允许他有自己的想法,在他可选择的范围内给他自己选择的权利。在你并不想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情况下,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不要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可以选择。

2.先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开始撒泼、大哭大闹的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跟着孩子也一起情绪失控,而是应该先保持平静,迅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时候你可以先抱抱自己的孩子,这样做也可以控制住他以限制住他对自己或者他人的身体攻击,慢慢让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

3.态度要温柔而坚定。当孩子情绪逐渐平缓,能听得进大人的话时,家长的态度要温柔而坚定,好好跟孩子沟通,告诉他你理解他的想法和行为并告诉他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

4.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情绪怎么都不能缓和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先适当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事后再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沟通。

5.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事后家长还是应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用大哭大闹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怕的两岁其实并不可怕,只要你方法得当,就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这个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用你的耐心与智慧,陪伴宝宝更好的成长!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