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06 00:54:34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讲一讲自己和身边孩子学习钢琴的经历,供您参考吧。
自己孩子五岁办尝试电子琴,半年后觉得孩子能够接受,才去买了钢琴学习。最初孩子和家长都特别听老师话,每天练习40分钟,但恐吓、争执、吵闹伴随整个过程。学习钢琴一年左右,孩子对钢琴表现出极度的厌烦。但每次去上课,老师总是夸孩子进步很大,于是家长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孩子继续坚持每天练琴。
小学三年级,孩子经常说头疼。当时我隐约觉得和孩子压力大有一定关系,但没有勇气确认内心的想法。带孩子到各大医院检查,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后来一个耳鼻喉专家对我说:孩子头疼主要是压力大造成的,并且让我观察孩子闭目时眼球发颤。那一刻,我果断决定停止弹钢琴,每天锻炼一小时,毕竟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停下钢琴后,每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不久,孩子就不念叨头疼了。半年之后,看她身体健康没有问题,又和她提及弹琴的各种好处,停止弹琴的遗憾,孩子也算懂事,同意继续弹琴。再次恢复弹琴,我不再采取强迫高压的做法,而是让孩子自主弹琴,4年级下学期,她居然考过了八级。之后陆陆续续弹琴,在6年级寒假冲刺了钢琴十级。孩子没考过,这次考级彻底伤了她的弹琴兴趣,再也不想弹琴了。至此以后,她再也没有碰过钢琴。
我们同时期学琴的孩子,坚持下来的基本通过了十级,但到初中接着弹的,基本没有了。
个人认为:学琴都有一个痛苦的过程,只要家长能坚持下来,孩子都能坚持下来;学琴是一个考验意志的过程,不断的给孩子目标和肯定,孩子能够在学习中获得自我认可;学琴的潜在收获非常大,比如我家孩子音乐基因比较差,学琴让她的音准、节奏非常好,对学习唱歌非常有好处。
因此,对于题主的问题,我的建议是不要过早放弃,心平气和的坚持一段。如果孩子真不喜欢音乐,再放弃也不迟。
我的女儿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有一次,我带女儿去儿童乐园,一个男孩想要抢女儿手里的玩具,女儿不想给,男孩就硬抢。玩具被抢走了,女儿哭着到家长等待区找我。
还有一次,一群孩子一起玩,其中一个孩子把很大一块木板搭在女儿头上,女儿很不舒服,难受得哭了,但是也不懂得怎么办,直到我过去,看到她眼睛红红的,站在木板底下,才制止他们这样玩。
看到孩子受欺负还手足无措的样子,父母真的很心疼。
大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陪在孩子身旁,我们怎么才能教会孩子,在被别人欺负时保护好自己呢?
第一,给足孩子安全感,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永远会帮助他。有的孩子受了欺负还不敢跟父母说,怕被父母批评。父母要告诉孩子,无论受到什么委屈,爸爸妈妈都不会批评,还会帮他解决问题。有坚强的后盾,孩子才有底气面对外界的困难。
第二,告诉孩子,如果有人让你难受,或者让你不开心,你要非常大声地告诉他:“你把我弄疼了,我很生气,你要向我道歉!”并且演练几次。我在家里跟女儿模拟了很多次。我假装打了女儿,让女儿大声表达自己的情绪:“我很疼,你要向我道歉!”刚开始女儿怯生生地小声说,我告诉女儿,声音太小别人会觉得你好欺负。一次一次让女儿大声喊出来。大声吼,让对方觉得你不是好欺负的。
第三,告诉孩子,如果大声制止对方,对方还继续欺负你,你就可以还手打回去。如果对方人高马大或者对方有很多人,一看就打不过,你要赶紧跑到家人的身边。别人动手,先口头提醒。别人明知故犯,就叫孩子打回去。再忍气吞声,只会被欺负得更厉害。还得教会孩子判断形势,如果自己抵抗不了就迅速到家人旁边寻求帮助。
作者简介:妈妈有心事,一线教育者,90后老母亲,陪你一起育儿一起成长。七岁孩子报游泳兴趣班,现在孩子见到谁是最兴奋的,我们要提前把孩子训练成会游泳的,以防以后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们可以自救,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我的看法是否合理仅供大家参考。孩子的性格在幼儿期肯定是带有一部分遗传因素的。比如说同样年龄段的小孩儿在院子里玩玩具,等结束了以后,有的孩子会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而有的孩子会不屑一顾的又到别处玩去了,等下次想玩了又到处乱翻。同样是幼儿,为什么有的这样细腻,有的就这么粗心大意呢?这就是遗传起作用了。但是这是可以改变的。可有的人会说“山河易变,秉性难移”,那只是针对成年人说的,成年人一旦性格形成后,改变就比较困难了,除非碰了大钉子,遇到严重的教训,如梦方醒,他也会有所改变的。
而小孩子她的性格还没有完全形成,模仿性又很强,周围的环境对孩子影响极大,这时候如果大人发现孩子性格有些偏执,异常,就应当提起注意了,应努力纠正改变孩子的这种性格,该严则严,当缓则缓,要有耐心,不要心焦,这得一个过程,你的孩子才三岁多,完全可以改变的,大人是孩子的表率,孩子是大人的希望,希望孩子像你一样优秀。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初的教育,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决定孩子的性格养成,孩子就是父母打造的产品,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很多父母没有学习过育儿方面的知识,不能科学地教育孩子,造成孩子在性格上存在着各种问题,如果孩子不听话,父母该怎么办呢?
1.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反思自己的过失,调整管教孩子的方式。
2.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外人面前打骂和教育孩子。
3.与孩子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把孩子当作朋友来看待,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自然愿意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了。
4.父母在家里制定好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能够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让孩子减少犯错。
5.对于孩子不听话,父母要找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如果教育孩子引起冲突,父母要转移话题,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再去教育。
侯妈从事教育十多年,如果方便,可以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分享教育内容,帮家长们培养优秀的孩子。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