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06 18:17:58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城市娃、农村娃一样聪明可爱。
1、孩子聪明与否与遗传、环境、教育有密切有关。一般来说,父母若无遗传病,智力正常,孩子们的智商就差不多。毕竟爱恩斯坦之类是少数。可变因素诸如孩子的成长环境、养育方式、教育方式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些可变量既与地域有关也与个体重视程度有关。①一般来说,城市的育人环境、育人氛围优于农村。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农村,比较重视“家庭文化”氛围的营造。家庭教育中既重视物质元素也重视情绪元素和行为元素的作用。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孩子们情绪稳定、乐观向上,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满满。另外,城市孩子从小接触到的事物和见识都较农村孩子好一点。②在孩子的养育方式、教育方式方法上农村同城市也不在一个层次上。在农村,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外出打工者众,放养式、隔代式教育盛行。父母教育角色的缺失影响了孩子们的成长,使得问题孩子越来越多。③
2、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教育水平持续上升,已与城市教育并驾齐驱。“穿着朴素,皮肤黝黑,老实,木讷,胆小”这是20多年前对农村孩子的描述。现在,农村早已不是你印象中的农村,除了边远山区,中国大多地方,早已楼房化、社区化。乡镇学校同城市学校已无明显差距;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谈吐举止亦难以区分。孩子们的知识、见识、才识、胆识正与城市孩子趋同。
3、“聪明”和“智慧”不同。“聪明”与“能力”也不能划等号。“聪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耳聪目明,偏先天反应多一点。聪明与否与地域关系不大。人的成功制约因素非常多。只要我们重视孩子的教育,逐步踢出不利因素,强化个性培养,无论是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都有可能走向成功。
农村人纯朴。所有的人都是从农村演变过去的。农村人和城市人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住的地理位置不同。以前是文化修养不同,现在文化修养农村人甚至高与城市人。认同的点赞关注。
几千年来农村所处的环境几乎是全封闭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耕耘在自己周围的那一片土地上,世代相传,人群基本固定,形成了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远亲不如近邻,所以人们之间相处的也非常和睦和团结。如果社会不发生天翻地覆的其他变化,外界的纷扰和慌乱基本上是影响不到他们的。而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使得对外流通环节又非常的薄弱,居住环境基本上处在封闭半封闭式的状态之中,由此就形成了农村古老而又朴实的民俗民风能够得以长时间的保留和继承。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封闭或者是半封闭的生活模式彻底的被打破,人员的巨大流动性和信息及物资的巨大流通功能,已经远远的非昔日可比,农村那种古朴的民风民俗也已逐渐的消失。这一方面使人们感觉到悲哀和难过,另外一方面也是社会发展大势所趋,是人们不可抗力的因素造成的。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由于文化程度较高,居住环境优越,各方面的信息能够在相互之间较快的传递,所以极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并产生出各自独立的看法而不能够轻易的达到统一。再加上工作的复杂多样性,接触事物的复杂多样性,由于每个人的主体观念不尽相同,也就意味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会产生出多样化的结果,由此形成人们性格上的较大差异,并呈现出较为复杂的为人处事的作风和习惯。
这大致就是为什么农村人和城里人性格上有所区别的原因了。
【原创作品,感谢朋友们的阅读和支持】
城市的孩子和农村孩子相比较,还是有区别的,当然也要看什么地方,有的地区农村和城市差不多,甚至比城市还要好,毕竟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就拿城市和相对差一些的农村相比的话,城市生活的孩子,眼界要高一些,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见识多一些,再加上城市的各类教育要比农村好,知识面广,自然要比农村的孩子在基础上高一些。不过,俗话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在吃苦耐劳方面城市的孩子要相比农村孩子差一些,农村孩子能够早早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更懂得如何去努力、上进,各有优缺,不管农村和城市,在对孩子家庭教育方面一定要重视,让孩子健康良好的成长
独生子女总体上是好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的占多数;而子女多的,首先能够关心他人,进入社会后,适应能力强,责任心也强,这是个人看到的,大多数独生子女的父母心里最清楚;欢迎大家指正……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