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0 21:50:13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不用担心,孩子就是粘着孩子玩儿,我家四岁在家就是整天看电视玩玩具,只要带他下楼,见到同龄人就一起玩起来了,也不陌生,玩得也不肯回家了[捂脸]平时也是没人玩啊
七岁不单独玩,要有伴才玩!真是一花一世界,一个孩一个样!终于找到跟我家孩子差不多的娃啦!我还以为就我家孩子这样呢!
我家孩子从来不会自己玩!上幼儿园之前他爷爷奶奶带着,他爷爷陪着他一起搭积木,要不不会玩!
记得第一次上乐高课,那老师非常不耐烦,让我们孩子自己拼一个转动的风车,他在旁边斜楞眼看着!我们第一次接触,当然不会了!所以把孩子和我都难倒了!一气之下我带孩子要走,负责客服的老师赶紧沟通,换了一个耐心善于引导的老师,他才越拼越熟练,越拼越开心!
有的孩子对于没有接触的东西有抵触感,因为不会,所以没有掌控感,也不敢于尝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害怕出错,根源是没有自信!
那可咋办?我的经验是陪伴,父母亲人的陪伴,同学朋友的陪伴,亲切耐心老师的陪伴!
孩子是自己生的,父母陪伴肯定没有办法!那其他人可不是你让陪伴就能给予的呀!那怎么办?
第一个办法:交一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大家都住在楼房里,所以交友不太方便,但是在小区花园总能找到年龄相仿的孩子,我家孩子从小玩到大有一个发小,两人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有了伙伴,他们就能自己玩了,只要看着不打架,去危险地方,其他时间父母都可以放甩手掌柜了!
有小伙伴一起玩,总比家长陪着玩舒坦!多玩几下,孩子就能掌握技巧,玩到一块去了!
第二,寻找适合他喜欢的群体项目,兴趣班!孩子不是不会玩嘛,要有人陪着玩,找个一大堆孩子一起玩的兴趣班不就解决了吗?七岁了,能跑能跳,选择他喜欢的项目,大家一起玩!
我们就给孩子报了一个足球俱乐部的兴趣班,一个班十几个人,你防我攻,好不热闹!这下,不用你费心,几场比赛下来,孩子们形成了一个团体,你再也不用担心他不会玩,而是担心他们玩得乐不思蜀,不回家啦!
第三,遇不到耐心的好老师怎么办?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最重要!孩子不愿意尝试新东西,要有人一直带着他熟悉,遇不到耐心的好老师,只能家长上!谁叫我们是孩子第一监护人呢!
刚接触足球的时候,我从不踢球也不断观察老师动作,他爸爸甚至用相机录下来,回家之后慢慢又细看一遍,跟孩子一起复习训练,达到老师要求为止!
到了上学,更是一撇一捺陪着孩子一起写,写得比他还难看,让他增强自信心!
只要度过开始受挫阶段性,孩子自信后,父母就逐渐解放了!
现在我们孩子凭借自己本事进入了一个不错的特长校,自信满满,出门玩呼朋引伴,都嫌弃父母跟着!
所以,逐渐建立孩子自信,我想成就感自然取代怯懦,自己就能招呼人一起玩,不用你担心他没人陪他玩了!小孩子不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确实是很让家长担心的。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爸爸妈妈在孩子的敏感期,客观理性地看待孩子的天性,对娃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正当时。
就像《妈妈是超人》中的一个情境——音乐课上,第一个女孩开朗大方地进行了家庭自我介绍。贾静雯的女儿咘咘却害怕上台,妈妈再三鼓励,孩子也不愿去唱新学的自我介绍歌。
在这种时候,家长通常会因为孩子不主动、不大方、不合群而感觉到焦虑甚至丢人。但贾静雯没有强求,在第四次尝试时放弃了自我介绍歌,选了一首咘咘非常熟悉的歌,将孩子轻轻搂在怀里唱了起来。而咘咘也终于开口和妈妈一起唱了起来。
对此,贾静雯说:"咘咘不是一个外向求表现的孩子,她是观察型的孩子,需要鼓励,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她就不愿意去做,我不能强迫她,那样会破坏她的好奇心和动力。"
客观看待每个孩子的先天气质贾静雯说的观察型宝宝(害羞型),就是性格敏感细腻、对外界的环境变化感觉敏锐、观察细致,也许在家里叽叽喳喳,但在外面对陌生人很警惕,行动却比较谨慎,不愿意做没有准备好的事情,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需求。
因此,对于观察型的孩子,自然不会主动的去和陌生的小朋友玩。我们当然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热情大方、人情练达。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成为社交达人。一个喜欢低调行事的孩子,在他觉得熟悉、安全和温暖的环境中,也会逐渐打开,交到好友。而且一个热情型宝贝的妈妈,可能在皮小子鸡飞狗跳地闯祸时,很羡慕观察型孩子的方法得当与聪慧乖巧呢。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天使,有自己的个性,每种个性也有自身的优缺点。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个性也会不断地变化与发展。需要我们家长掌握基本的规律,并推动孩子们的成长。
比如,儿科专家和心理学家通过对近千名婴儿做出跟踪调查,从睡眠、饮食、运动能力、对陌生人或事物的反应力、适应能力、情绪的积极与消极等诸多方面做出评估,发现宝宝性格大致可以分为害羞型、温和型、热情型、探索型(分别对应传统性格类型的抑郁质、粘液质、多血质、胆汁质)。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去具体了解一下。用适合的方法进行引导孩子所以,对于观察型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要太咄咄逼人,给孩子贴上胆小、不合群、甚至没出息的标签,那样会加重孩子的畏难心理,造成孩子的不自信。相反,父母应该与她一起观察她周围的事,而不是强迫她进入环境。这样文静乖巧的孩子,也会有很多人喜爱和羡慕呢!
我们举几个生活中,“观察型宝宝”经常遇见的例子:
1、当孩子开始到楼下晒太阳、学会走路,去游乐场……与其他孩子开始有各玩各的社交,一开始可能会出现“我的孩子,都不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去游乐场也只是粘着家长,在旁边看这别的孩子玩。
”其实,孩子只是出于陌生的环境感到很不适,在进行观察和判断,当他确认自己掌握了,觉得自身安全了,就会参与其中了。这需要爸爸妈妈多带他到这样的环境,用更多的接纳,去耐心的陪伴,孩子也会逐步的适应和放开自己。
2、当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和小朋友有了越来越多的互动。有的家长会忧虑:“我家孩子,不跟别的小朋友拉手,别的小朋友拉他的手,他就推或者躲。”其实,孩子可能是不习惯和陌生人肢体接触,或者对自己身体的界限有清晰的认识。当别人没有被允许就触碰他的时候,他会觉得不高兴,他只是在维护自己,而非表达不友好。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关注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培养,孩子可能不太懂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发起社交,如何和其他小朋友日常交流,他需要更多的观察机会,需要你和幼儿园老师的帮助。
对此,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标准清晰,可操作性强,家校同时适用,以“愿意与人交往”为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发展程度不同:
3、更多的焦虑,可能出现在幼儿园中班和大班,孩子主见越来越大,出现了人际关系的冲突时。很多家长会忧虑:“我家孩子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抢了/打架了……”对此,要和班级老师、其他的家长和小朋友进行更多的交流:
总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烟火。不跟其他小朋友玩,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
可以通过寻求老师和班级“热情型”宝宝多多沟通,在团体互动性游戏中,增加“观察型”宝宝的参与度;
可以通过阅读绘本、故事,和孩子一起谈一谈什么样的行为受欢迎;
可以通过肯定他主动的尝试加入同伴游戏的行为,分享玩具、图书的举动,即时肯定,让孩子感到高兴和满足;
可以通过对于争抢玩具、打架等不友好行为的探讨,比如“如果你是那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来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
在每天的育儿路上,我们都会有太多的感想、困惑和骄傲。希望有缘一路同行,欢迎点赞与关注我@会心育儿成长——左手自由右手萌娃的80后讲师,北大硕士,开启会心育儿之旅。
一个成绩差的孩子,另一个成绩好的孩子,能玩在一起吗?换一种不文明的问法,即学霸和“学渣”能玩在一起吗?作为从事多年中学班主任,在我看来,绝大部分人能玩到一起,有的关系还非常好,胜似亲兄妹,有的长大后还可能成为夫妻。
就在今天下午,我走在校园里,还想到这个问题。看到班级女班长,也是学霸,与几个不爱学习男孩女孩结伴,玩得很开心。我已多次看到,如果换成别的老师,可能会寻找机会,私下把女班长叫到一边,很严肃地说,你成绩那么好,怎么能与学渣玩在一起呢?近墨者黑,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我没阻断双方交往,当他们向我打招呼,我会心一笑。之所以实行开明政策,我反对世俗的观点,把班级学生分成等级,学霸是上等人,学渣是下等人。厚此薄彼,厚成绩好的,薄成绩差的。现在学生都不是傻子,老师厚爱学霸,歧视“学渣”,会给后者心灵留下阴云,有的会伴随终生。这样不仅不利班集体团结,也不利学生树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极少数品行不好学渣,会对身边同学产生负面影响。绝大部分“学渣”,虽成绩不如意,但是为人真诚,爱劳动,善待同学和朋友。他们课下在一起玩耍,相得益彰,不会对学霸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也有一些学霸,不能与“学渣”玩在一起。主要原因,在于学霸身上,或者说,在于他们家长身上。家长竭力反对双方交往,担心“学渣”带坏孩子。这些学霸在班级,给人感觉很清高,爱独来独往,不与成绩不好的交往,甚至包括成绩好的。长期以往,非常不利于学霸健康成长,会使他们变成另类,甚至走上社会可能成为孤家寡人,因为学校也是社会缩影。
哈喽,我是春春,很高兴可以在这里分享下自己的小经验。
4岁宝宝不和别的小朋友玩我们需要从几点问题去看。
1:是否已经上幼儿园,若是已经上学,那么需要观察宝宝在校是否愿意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呢?
2:若是没有上学,那是否经常外出接触小朋友呢?
3:是否有固定玩伴?别的小朋友的年纪是否和他相仿?
首先,一般幼儿园的孩子,在学校不管怎样都会和别的孩子交流,他们会有自己的社交圈,有自己经常一起玩的同学,所以建议和老师沟通,看看孩子在校情况。
其次,若是孩子没上学,那么家长是否给了足够陪伴,是否有带他出门多接触别的小朋友,若是没有陪伴只是他自己一个人玩,也不外出寻找伙伴,那么他可能已经习惯这种独处模式。以前我一朋友就是,父母基本不和孩子沟通,孩子奶奶带着,基本奶奶做些手工赚钱,无暇和孩子聊天,孩子一直属于别人叫他他不理,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后来去检查是否自闭,各项指标正常,只是因为父母陪伴太少,交流太少[捂脸]
还有一个认识的宝妈,因为在大城市不工作全职带孩子,没有什么认识的人她也就不愿意出门,也不带孩子出门,每天在家,孩子后来6岁了,换个环境就不愿意和人交流,不愿意和孩子一起玩耍。所以孩子不仅要陪伴孩子,也要多沟通,多带他接触人和事[害羞]
最后,孩子不愿意和小朋友玩,也可能是他心目中有理想的玩伴,我家宝宝就是,小区里必须跟他经常认识的小朋友一起玩,不认识的总会在认识的小朋友不在时才愿意找新的朋友,有的孩子玩不到一块去,他自己会选择他愿意一起玩的伙伴。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哦[灵光一闪]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