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1 09:22:15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如果家长不想救,那就真没救了。因为我的孩子也是这样过来的。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记住一个前提,那就是“15岁的孩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人的社会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2-18岁是青春期。这一阶段心理发展的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这个冲突的具体定义是“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明白,十五岁的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个例,并不是他们故意要跟家长作对,而是他们不能正确处理内心的冲突导致的。所以,不存在有没有救的问题,而是家长想不想救怎样救的问题。
怎么救呢?
第一步,追根溯源。孩子脾气暴躁,经常是因为什么事发脾气?孩子整天玩手机,他在手机上玩什么?
我孩子八九年级时,也是脾气暴躁,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我也是又生气又焦虑。后来我慢慢发现,他的脾气大多是因为“计划”,他爸让他列学习计划他会发脾气,不敢对着他爸发,会借一点小事对着我发。他自己想好的计划如果因为意外情况出现变化,他也会发脾气。因为他其实是一个喜欢按部就班的孩子,不愿意列计划是因为害怕自己做不到。明白这件事后,我说服他爸不督促他列学习计划,出去办事情时,我会提前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跟他讲清楚并做好预案。这样一来,情况就好转了很多。
第二步,因势利导,投其所好。孩子喜欢玩手机,一定是手机上有吸引他的东西。是在游戏世界寻求认同还是跟陌生人交友倾诉心事?无论哪一种,都是源于现实世界的缺失。这时候,家长要记住一点,堵不如疏。不能采用粗暴的没收手机、断网等方式。而是对症下药,多关心他,去了解他喜欢的东西,从他喜欢的东西找话题跟他聊天,打开沟通的渠道。
我孩子大学毕业了,依然不是乖巧听话的孩子,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也依然会焦虑会迷茫。但是不管他喜欢动漫还是喜欢游戏,我跟他都有共同话题。至少,我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他烦躁的是什么。我相信只要我陪他慢慢走,并因势利导,他总会有成熟长大的那一天。
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天生懂事乖巧,有的孩子天生就让人操心。但是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孩子,只要不长歪了,其他都有办法。
所以,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关心、细心、耐心,缺一不可。
有教无类,教师耐心点,谆谆教诲,他会慢慢适应学校生活。我闺女性恪也孤僻,平时都不敢说她。
刚上幼儿园小班第一天,接她回来的时候,发现脸上有两条抓痕,问她她也不回答,我也没挂在心上。谁知第二天放学去接她,老师说她差点把同学的手指咬断,老师费了好大劲才拉开,当时那男孩痛得脸都是黑的,哭个不停,老师问我闺女她不回答。我问她为什么要咬人,她说:他抓我脸!
那男孩的奶奶也过来接他,才知道原来他总喜欢抓别人的脸。但自从我闺女咬了他这次之后,老师说他再也不敢用手抓别的同学的脸了。
小孩哪有不顽皮的?老师耐心点教
,让他慢慢适应学校生活,和同学友好相处,这才是为师之道。(下图为我女儿。)
家里十岁的小孩儿不听话。爱骂人。说假话。成绩差。脾气坏怎么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十岁这个年龄段。不是太大。没进入青春期。还可以调教他。夫妻二人要想出对策。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气氛。做什么事情不要和小孩逆着来。看孩子有什么兴趣爱好。尽量满足他。和他像朋友一样相处。久而久之他会有转变的。
感谢这位家长的提问,这个问题也是比较有共性的,我能感受到家长对孩子情绪的关注。从问题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情绪比较急躁,容易发脾气,大人给他讲道理也不听。我来分析一下原因,先要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首先,孩子的身高可能已经跟大人差不多高了,不需要像小时候那样仰望父母,孩子的独立意识会变得比较强,自己也可以独立的处理一些问题了,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性,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家长帮忙的。
第二,他处于青春期的前期,孩子的生理发生了变化,他的情绪也会莫名其妙的烦躁,有时情绪不受自己的控制,莫名的心情不好,但是自己也说不上来原因。这个就是青春期孩子的一个心理特征,家长知道了这个心理特征后,就要理解并且接纳孩子的变化,有了信任之后,当他遇到了问题的时候,会愿意的给家长讲出来,同时家长要改变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比如对孩子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认真的倾听,过程中可以点头示意或者复合,要认真的倾听他的想法,给予孩子支持,这样他才会更加的信任家长。
另外,家长跟孩子说话时不要带有个人的观点和想法,当交流的过程中他有问题问“怎么办”的时候,再给他一些建议,如果没有,那就听着就好。问题中说到孩子不听道理,建议家长可以尝试给孩子写一个小纸条,放在他能看到的地方,或者给孩子发微信语音,用这样的方式去跟孩子沟通,这是因为要让孩子了解父母是关心他、爱他的。
总之,家长要做到的就是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尝试改变跟孩子的沟通方式,然后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还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的时间,鼓励孩子多出去运动,比如打球、跑步等等,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我相信通过家长的努力,孩子肯定会有所变化的,谢谢。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10岁的孩子就不爱学习,产生原因有学校、家庭、自身这三方面因素的。
学校方面: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以考试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来评估教师优劣,由此以“分数论英雄"为准则的重压下,教师们只能在教学中以“题海战术”的方法,反反复复,重重叠叠地叫学生做题,练题,去达到上级要求。这样做,10岁的孩子当然感到学习的枯燥和乏味了。
家庭的方面:孩子的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能力三大要素都有缺失。
孩子方面:孩子心知不成熟,认识不足,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加上孩童天性贪玩,面对学习像苦行僧过活一样做法,当然产生不学,厌学,甚至抗拒的情绪了。
那么怎样去教育孩子呢?当然要三位一体结合起来,才能成功的。
学校方面:主管部门不要以分数和升学考试,这种应试教育方法去衡量学校和老师的业绩,如果这样做,高压之下学校、教师的教育势必会出现这种让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高度扭曲的做法。所以教育部分应正本清源,办真正的教育。教育真正的核心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这才是办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吧。
家庭方面:家长有“上岗执照”,现在的职业几乎都得培训,再持证上岗,如驾照,电工证,厨师证,教师资格证等等。而作为怎样去做父母,却没有任何执照,怪不得许多孩子会出现问题。毫无疑问,"无照经营"是很难培优转化孩子的。
所以,家长们要自觉进修家教课程,并结合自己的孩子,积极地去探索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学会现代的教子理念,教育方法。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
针对10岁的孩子不爱学习的情况,作为家长,可以从下面四方面去做好工作:(1)了解孩子;(2)、培养良好习惯:(3)、父母身教重于言教;(4)、让孩子在体验中长大。
这四方面的具体做法,我在我的一些文章已经作了详尽的说明了。这里不再赘说,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也都畅谈清楚了。
孩子方面:(一)、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并帮助孩子建立目标。孩子明白目的、意义所在,并确立了目标,这才有动力。目标是人生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二)、培养学习兴趣。著名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说:“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部发动机,父母与教师最需要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发动机是否在转动。”要想转动,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一个人的兴趣是第一动力。兴趣来了,带来力量,于是就会很自觉,很拼命地去做,所以培养兴趣就等于给孩子那部发动机注入了原料。
怎样培养?方法一、组织家庭式旅游。去旅游小孩子最喜欢的了,我们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外出旅游。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孩子在出行前多读一些相关旅游的书籍或上网搜索当地景点的知识和那里的风土人情,作知识的储备,到时给家长介绍一下。这样孩子对学习就会产生一定的兴趣。
方法二、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知识性竞赛活动,借着这些活动,他们也会很自觉地去找资料和去学习竞赛内容相关的知识,这也是一种让孩子登上爱学习和肯学习之门的方法。
方法三、平时带孩子参观一些科技场所,让他知道"这个世界是知识的世界,知识改变过去的世界"的道理。明白这事理,孩子就有积极性了。
(三)、学会科学方法去学习。
学会学习,找学习的门道,这是学好习的关键。那么怎样去学会呢?方法有:(1)、提高自信心。一个人只要有信心,做事时就能把自身的潜能挖掘出来。(2)提高学习效率。孩子年少,自控能力,自律意识差。所以孩子学习时,家长多陪伴,这样做既管住孩子静下心去学,又可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辅导。另外,还可以保持好学习的节奏。有句话说:你可以长时间地不学习,但是你在学习时每分每秒都必须是高效的。我们可安排孩子交叉休息,但交叉休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有更充沛的精力来学习。(3)、培养学习的习惯。学习形成习惯,这是打开学习成功之门的钥匙。我们首先要教育孩子,学习时注意力要集中,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其次让孩子养成多思多问的行为习惯。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多问就是说明多思考和好学习了。其三学习要温故知新。孔丘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综上所述,我们这样去教育孩子,孩子就会渐渐走上爱学习之路的。
家长们,孩子关系到家庭的希望,家庭的未来都是寄托在孩子身上。让我们用辛勤的汗水和聪明才智去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吧!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