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亢奋性格改变(小孩亢奋性格改变怎么办)

admin时间:2024-01-11 13:20:55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为什么到了12岁,孩子的性格变狂暴了

12岁的男孩出现脾气暴躁,想哭易怒。像这种情况有可能是进入青春期,有些叛逆,但是也有与家长的养育不当,交流方式不好,等原因有关系,像这种情况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倾听一下孩子的心理诉求。做错了什么事情不要训斥,应该给他指出来错误在哪里,而且是怎样做才是对的,毕竟孩子小,对错现在自己还意识不到,只有大人正确的引导,最好能带他去看看心理医生。

小男孩子,玩儿的太兴奋、太激动了就想伸手抓别人脸,怎么办?

亲子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说,孩子天生有一种攻击的冲动,在婴儿期就已经具备。但冲动跟实际行动是两回事。

在我们看来,一些孩子很“文明”,但有一些孩子却总喜欢打人。一方面跟孩子天生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跟父母在孩子的社会道德规范的建立有关。

一般来说,6岁前都是孩子社会道德规范建立的重要阶段。越小的孩子,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不足,孩子们常常会通过肢体传达身体语言,他们的行为受直觉情绪的驱动,缺乏道德规范的约束。

一些孩子的攻击行为被父母放任,他们便慢慢变成了其他人眼中的坏孩子;有些孩子的攻击行为被父母很好地纠正和引导,他们成为了懂得行为自控的孩子。孩子的攻击行为被放任,会给他们的未来带来两方面的后果;

其一,这些孩子可能会被排挤;

其二,有频繁的攻击行为的孩子,长大后有打架和争斗的行为倾向,不利于良好的人际交往,也不利于和谐的家庭关系的建立。

孩子爱打人,大人别“以牙还牙”

父母们在面对孩子的打人行为,建议立即阻止,但不建议父母通过“打”孩子以牙还牙的方式企图纠正孩子,很多父母都在犯这种错。

因为父母“打孩子”这一动作,虽然短期内会抑制孩子的行为,但不能让孩子的打人行为得到纠正。相反,还会让孩子觉得“打”是一种正确的制止对方的行为,只不过受制于自己不够强大。父母最正确的方法,是立即阻止,给孩子建立道德规范,告诉孩子正确的与人相处的方法。

有数据表明,孩子90%以上的暴力行为都是跟家庭成员学来的。

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一种是百依百顺,从小就任由孩子任性胡闹,这样孩子长大后必然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稍有不顺心就喜欢用暴力发泄来解决问题。

另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就是棍棒教育,孩子对父母教育方式的效仿,就会出现暴力行为。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控制孩子的暴力倾向,必须从小抓起。当孩子首次出现攻击行为时,父母不要觉得这没啥大不了就由他去,而是要及时制止和纠正,不然久而久之,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会在他们眼里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如何将孩子急躁的性格培养成温和的性格?

在思考如何改变孩子性格之前,也许我们应该先思考,孩子急躁的性格就是一种缺陷吗?

首先,与常识中大家认为的不同,孩子的性格并不完全是由后天决定的。先天的基因决定了孩子从刚出生时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气质(temperament)——这是一种在童年早期会展现出的性格特质。

心理学界在如何测量孩子气质方面有三个基本公认的维度:

活跃程度(喜爱活动的强度大小)

社交性(是否愿意和人建立关系)

情绪性倾向(是否容易产生情绪)

而在这些维度上的不同表现并没有优劣之分,内敛的孩子和活泼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优势。同样地,脾气急躁并不是孩子的性格劣势,而是孩子情绪性倾向的展现。

当然,当孩子的急躁对日常生活影响比较严重时,作为家长还是可以进行引导。

如果孩子的急躁是先天造成的,那我们是不是就无能为力了呢?

并不是,当我们无法避免情绪像潮水一般涌来时,合理的疏导和管理也能避免情绪带来的不良后果。面对情绪管理,我们需要注意两个重点。

第一点是学会发现和了解孩子的情绪。

情绪表达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当孩子只会通过笑或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家长应该怀着理解的心态,通过发生的事件去猜测孩子可能有的情绪,通过语言引导孩子进行表达。比如在孩子乱扔东西的时候对他说,“妈妈知道你很愤怒”——让孩子明白原来这种情绪叫做“愤怒”。

每一次对情绪的成功疏导都会成为孩子学习如何控制情绪的垫脚石。

第二点是表达对孩子的理解,接纳和分享孩子的情绪。

比如面对孩子的急躁,

错误的反应是:“急什么急,你就不能有点耐心吗?”(否定了孩子正在经历的“急躁”,孩子会以为他产生这种情绪是不对的,或是觉得你无法理解他)

正确的反应:“我明白你现在很急躁,妈妈有时候也会这样,当妈妈急躁的时候是因为…,那你可以告诉妈妈你急躁是什么原因吗?”(点出情绪,并表示理解,引导孩子表达)

情绪并没有优劣之分,即使是负面情绪也有它存在的意义。对孩子情绪的接纳和理解不仅能缓和孩子的情绪,也能促进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孩子会渐渐明白情绪是一件可以坦然面对的事情,负面的情绪可以通过正确的表达和调节方式疏解,不需要积压在心里,或靠不恰当的方式解决。

以上。

家有宝宝学心理:“欢迎关注头条号"家有宝宝学心理”——全网超过400万用户信赖,专业的亲子育儿心理社区,陪伴你和宝宝幸福成长。

Reference:

Perry,N.B.,Dollar,J.M.,Calkins,S.D.,Keane,S.P.,&Shanahan,L.(2018).Childhoodself-regulationasamechanismthroughwhichearlyovercontrollingparentingisassociatedwithadjustmentinpreadolescence.DevelopmentalPsychology,doi:10.1037/dev0000536

孩子偶尔会过度兴奋,这是病吗?

七岁孩子本来也属于多动爱玩的年龄,有的孩子比一般同龄孩子更爱动和过度兴奋,看见开心搞笑的就希望所有人都看见和感受他的快乐,所以表现的稍微夸张而已。

爸爸妈妈在孩子安静下来的时候可以问问孩子,遇见搞笑的事你大笑或者打滚那些动作就能把你的快乐表现出来吗?还是想让同学们老师们注意到你呢?用玩伴的口气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孩子上课学习也爱动的话家长们就得多多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爱动的孩子是聪明的,也是让家长老们头疼的,特别太爱动和喜欢过度兴奋的孩子,家长必须抽出时间来沟通和了解,通过沟通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后,要是孩子在稍微大一点了还是这样的话就带孩子到医院咨询一下吧。

什么样性格的小孩人越多越“嘚瑟”?

孩子都这样,孩子正在长知识阶段,希望与人交流,这说明你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机会太少了,也说明你家孩子很聪明,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如果你对孩子教育方法得当,人多时孩子兴奋不会影响孩子的形象,只要不大声喧哗,不闹人,不应该拒绝孩子的兴奋。

有的家长当着客人的面严词拒绝孩子兴奋,久而久之在孩子心里留下不应该和别人交流,遇到陌生人应该怯生生的,于是孩子大了对新生事物没兴趣,不爱学习,怕见生人,与人交流障碍等问题。

所以,要鼓励孩子兴奋,只是把握不要影响别人就行了。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