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性格暴躁不合群(小孩性格暴躁不合群怎么办)

admin时间:2024-01-11 16:48:43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三岁宝宝性格特别倔,怎么说都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在三岁的时候为什么会变得倔强呢?首先,作为家长我们要花心思去了解3岁宝宝的性格特点,并根据孩子的表现,对症下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3岁孩子都有哪些性格信号?家长如何进行改进措施呢?

高危“性格信号”家长应干预,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时候,就初见倪端了。年轻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只不过这些特质不会只是因为父母的“希望”,就会出现,更多情况下,是需要家长关注和进行培养的。

以下的几个信号是提醒父母们对孩子要进行帮助和干预了:

1、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办法: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体会到能够指导他每一个尴尬的困境。

2、坏脾气!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她的烦恼:“我三岁多的孩子常常大发脾气。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他就会赖在地上,手舞足蹈。如此我很不愿意带他出去,因为他常常大发脾气。每次他发脾气,哄劝、呵斥、打骂、教训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都尝试过,尽管当时花费力气和时间能把他‘安抚’或者‘镇压’下去,可是这种事情一次次发生,弄得我筋疲力尽。”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办法: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地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滚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3、“我不行”!

这是爸爸妈妈听到孩子说得最揪心的话。退缩的孩子让人感觉沮丧。毕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他就根本不会开始去做事,即使在别人的促使下开始了,一个小小的困难就能绊倒他,因为他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是可以的。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3-6岁是保护儿童自信心的关键期,自信心在这段时间建立地怎么样,对小学甚至成年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苦恼的父母经常用尽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还是“挫折过敏”,“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挂在嘴边。近来研究人员发现,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误用“赏识教育”的结果。很多父母(老人)为了鼓励孩子,动辄将“真棒”、“最聪明”、“最厉害”挂在嘴边,一点点好的表现都夸赞不已。但是,孩子在外获得的信息与此反差极大。他很容易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还差得很远。自信心从此一落千丈。经历教育往往比语言教育来得深刻。关注过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备受关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错,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

改进方法:自信心是从经历中获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家长应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自己努力的过程,能使他们有信心地面对困难。在情商训练营中,“失败的样子”、“给努力一个A+”都能传递给孩子关于自信的重要观念和实用技巧。

4、不合群!

3-6岁的孩子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上,他们还不理解友谊真正的含义。“好朋友”也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但是,家长却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在这些孩子身上,大都能发现这样的特质:愿意分享、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主动。而另一些则是“另类人物”。有的孩子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孩子不断地“故意”“撩”别人,让同伴反感;还有的孩子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参与游戏。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人”,如果他们在人际方面有困难,是一定需要大人帮助和支持的。通常孩子不合群有以下原因:最常见的是,这个孩子的行为常常触怒他人。跟大人一样,儿童也不喜欢霸道、自我中心或者破坏性的行为,他们不喜欢跟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玩。有注意力问题的孩子通常也会有人际交往的问题,因为他们理解游戏规则有困难,也容易在游戏中稍有不如意时发脾气。此外害羞的孩子也会存在不合群的问题,他们很容易被别人嘲笑。

父母务必认真对待小孩子的所作所为。父母的抚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要看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以及在什么样的老师指导下学习和发展,若是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友人给予正确健全的身体力行的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就比较乐观,反之亦然。

孩子上小学后有些不合群,是不是该给孩子申请换班级呢?

题主好,作为一位8岁男孩和1岁女孩的母亲,从自身经验和所学知识而言,我首先要建议你先弄搞清楚状况再决定是否转学。

一、关于合不合群这一结论的几点看法:

1、孩子是否只是慢热。

孩子在一个环境会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而且有的孩子慢热,有的孩子自来熟,鉴于问题没有描述孩子的情况,所以如果是慢热的孩子,依赖就说孩子不合群,我觉得结论为时过早。

2、孩子的性格因素。

在这儿我要提一下我8岁的儿子,他从出生开始性格就很警觉,这一点我1岁的女儿所有表现和哥哥一样。

这样的孩子在家性格很放得开,但是到了新环境,和家人以外的孩子接触会有自己的方式,我儿子从小参与别人互动的方式是做一个观众。

当年我也曾经焦虑过,但是通过学习,慢慢学会看到孩子,并尊重他与同学相处的方式。三年幼儿园下来,他的老师评价都是这个孩子不太合群。

但是私下我问他是否快乐,他说快乐——这就足够了。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点。并且,他是直到幼儿园快毕业,才慢慢学会交朋友。

到了小学现在已经二年级了,他的朋友都屈指可数。但我所知道的他的朋友,的确是他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

3、真的不合群。

那如果不是班级其他群体的大环境因素造成的,建议先从孩子自身方面去努力寻求解决办法。

二、不建议转学的几个因素

1、孩子对新的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

如果是上述前两种情况,转学只能让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时间拉长,更加不利于孩子融入新的集体。

2、解决问题的示范作用。

不知道作为父母,您是希望孩子勇于解决问题,还是希望孩子遇到事情先行找别人的原因,继而退缩怨天尤人呢?

我想您会选择前者,但是像您说的,不合群——》转学;这样的因果关系,是不是缺乏了中间孩子个人的努力了呢?

前面不合群看法的第2条中,我说了我儿子的情况,我的解决办法是,示范作用:

从儿子2岁多开始,我就带他参加周末的公益读书活动,他每次参加活动,就如同树袋熊一样,紧紧地搂着我的脖子,我的做法是不强迫他下来坐好,就这样搂着我脖子参加读书活动,我也陪着。

而且事实是,他开始搂着我脖子,但是因为他已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等到现场时间稍长,他会被书吸引,虽然依旧要坐在我腿上,但是已经慢慢放松下来。

就这样多参加读书活动,他的变化开始慢慢出现:从最初坐在我腿上——到慢慢的愿意坐在我旁边的凳子上——到试探着和故事老师互动——再到同意我做故事妈妈去台上讲故事(他在台下坐着)——再到他和我一起讲故事——再到他独自开始做小故事志愿者。

这一过程虽然漫长,但是的确有效。关键是这种不退缩,静待花开的态度,让他更加坚定地去做事情。

3、转学有可能延误孩子改变的可能。

如果是孩子自身的因素,通过频繁转学依然无法解决。只会把孩子的情况越拖越糟。

三、建议转学的情况。

有些情况,建议可以考虑转学。

先举一个例子: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她的儿子我有过接触,非常聪明,也很善良,只是他比较爱说话。正好遇到一个班主任,天天盯着他说话这件事,从刚入学就开始,但是这个孩子不容易改,而这位老师失去了耐心。

于是每天上课点名让他站着,一说话就罚写作业。同时给孩子起外号,还在办公室当着很多老师的面说这个孩子的外号并嘲讽他。并号召班上的孩子不要和他玩,以免影响学习。——因为有班主任如此对待,这个孩子总是被同学孤立。

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一年,即使孩子父母一直抱有积极的沟通态度,老师依然如此。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建议什么都不说了,跟孩子沟通一下,有可能的话,换班或者转学。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能有所帮助。

3岁孩子不合群的原因

三岁的孩子如果不合群,是因为平时的小的时候,家长不带孩子出去跟小朋友一块互动,小朋友也天天一个人在一边玩独惯了,养成后面不跟小朋友合群的习惯,平时的时候多带小朋友出去玩,家长也应该主动的和小朋友一块互动,把自己的孩子带到小朋友,中间一块玩,时间长了,满满的孩子就喜欢跟朋友一块玩

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呢?

孩子不合群,在幼儿园没有好朋友,小朋友不愿意跟你的孩子玩,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对于这种问题,需要了解清楚原因,进行分析解决。

孩子不合群,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性格内向

有些孩子天性内向、谨慎,说话少,对于团队的活动和互动保持观望的态度,不会主动参与进去,尤其是幼儿园不同于家里,环境陌生,没有熟悉的人,孩子更不容易放开。此外在家里有爸爸妈妈围着自己转,跟自己互动,在幼儿园,老师需要照顾很多孩子,不可能抽出太多的时间陪着一个孩子或者带着这个孩子互动、游戏,这种时候,如果孩子不吵不闹不添乱,老师可能就把孩子晾在一边了。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孩子扎堆的地方玩,让孩子适应这种环境,也可以邀请同班孩子和家长来家里玩,经常聚会,跟几个孩子家庭建立比较固定的交往和友情,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孩子建立一种比较稳定的社交圈,逐步放开自己。

二、自信心不够

这类孩子,可能因为在家里宠溺的比较多,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足,在幼儿园中不管是玩游戏、做手工、玩积木、做运动,做的都不如同龄的孩子那么好,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表现的自信心不足,畏手畏脚。

对这种情况,父母可以增加孩子在家庭中的锻炼机会,比如让孩子一起打扫卫生,自己收拾衣物,多玩益智类玩具(积木、拼图等),带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提高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大运动能力和平衡感,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三、不爱运动

有些孩子,因为体重偏重、家庭氛围、生活习惯的原因,运动量不足,不爱动,这种性情在幼儿园的环境里面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运动是幼儿园日常教学的重要内容,孩子如果不愿意运动,会失去很多跟其他孩子交往互动、增进感情的机会,此外,这类孩子也容易因此出现自信心不足的问题。要解决这类问题,同样需要父母增加孩子的运动量,多进行户外活动。

四、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有的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比较缓慢,开口晚,说话少,词汇量不够,语言表达存在反应慢、沟通不顺畅的问题,在幼儿园的小环境中,孩子们在一起往往是你一句我一句的说个不停,如果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跟不上互动的节奏,也容易被其他孩子冷落。

对于这样的问题,家长可以在平时跟孩子多说话,鼓励孩子表达出来,也可以去参加一些口才训练的兴趣班,总之要多创造机会给孩子说,平时在家里,父母要少让孩子玩手机、看电视,多聊天、说话,带出去跟小区里的同龄孩子一起玩。

五、霸道不讲理

这类孩子大多在家庭里面被过度宠爱,父母老人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养成了孩子霸道的习性。在幼儿园里面喜欢欺负其他孩子,抢东西,这样的孩子,几乎是不受人欢迎的。

元宝所在的幼儿园的中班就有一个这样的女孩,每天放学接孩子的时候,都会在公共活动区一起玩滑梯、玩具、积木,这个女孩总会占住某些玩具不让其他孩子玩,还表现出生气、发怒的情绪,甚至会推搡其他的孩子,如果没有抢赢,则会大哭,引来她妈妈的关注和安抚(这位妈妈从来都是坐在那里低头看手机),每次都是如此。??

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源全在家长身上!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不合群的励志文案

1.不合群是表面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2.当你走过很多路之后,你就会明白,有些路,只需要你一个人走,你真的走过,就会变得更加坚强。而不合群的时候,那个一个人走的人,其实看起来十分的强大。

3.我不爱热闹,也不爱凑热闹,不是我不合群,是群不合我,我的快乐应该是由我来定义的,而不是随波逐流。

4.不合群,不热闹。一个人远行,喜欢陌生,喜欢隔阂,喜欢人与人之间的淡薄相处,喜欢这样的格格不入。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