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2 06:50:02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对于爱发脾气的孩子,纵容是伤害他,严管是爱他:
1、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他想要的得不到满足,从小被宠爱惯了,稍微有不顺心就会发脾气。
2、孩子曾经可能因为发脾气就被呵护,那么他一来气就得到满足,于是这招他用习惯了,所以成为他的一种武器。
3、对孩子的管理方法不恰当导致的结果,大人的纵容和没有把问题当作问题,时间长了孩子养成的性格问题。
4、溺爱助长了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开始父母还不一定知道这些不良习惯的养成,等到发现成为问题的时候却难以纠正。
如何改正改正的一些不良习惯,如孩子爱发脾气等:
1、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如果是外因导致的,那么就引导孩子走出来,告诉他有问题要说出来,发脾气是坏习惯,并且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是孩子本身的习惯,需要严厉的管教了,毕竟要改变一个习惯不容易。
2、调整一下对孩子的管理方法,不要事事都顺着他,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要什么都答应他,相反所想的都不满足。
4、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行习惯,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孩子。要给孩子树立榜样,让他们有学习的模范。再教育的过程中,家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通过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孩子是否有改善。通过观察来进行调整管理和教导的方法。
感谢邀请。个人觉得关于这一块,你还是要咨询一下相关的心理医生,相信他们会给到你一个直接性的答案与回复,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孩子要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不良诱惑,而不是劝说孩子去抵抗诱惑,要用“人性”来体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来要求孩子。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懂得感恩的,如果家长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很体贴,孩子反过来也会以他的"懂事”和"听话”来回报家长。2.儿童并非整天无忧无虑,他们经常会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伤,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来,并以恰当的方式帮助解决。不要以成人的知识嘲笑孩子的无知,不要以成人以成熟的思维方式批评孩子的幼雅可笑,每一种和孩子相处的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种心理健康辅导。3.不要打骂孩子,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办法,我从不相信那些“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种野蛮的生活方式,完全没有任何教育要素,他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在严厉家长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变得自卑,性格内向,缺少人际沟通能力,缺少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出现坏脾气。8.孩子要养成读好书的好习惯,读书可以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个性。9.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已,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也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人。孩子很快就学会一套绑架家长的做法,"不听奖励奖励奖话”就是他们贯用的绳索,消极但有效,这种事情积累的太多,会形成极端心理,发展为一种偏执。10。对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导和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次序打乱了。11.只设记功薄,不设:计过薄12.家庭和谐对孩子来说,最宜健康成长,家庭中不要有紧张和不愉快的气氛。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也是孩子做人的榜样。
当家长被告知孩子有学习问题和纪律问题时,家长的想法以及由此选择的做法可以左右孩子后面的行为走向。
①说教②打骂两种方式为什么没效果,我试着分析下原因。
1、说教是单向认知灌输,如果态度居高临下,言语以势压人,那么作用仅仅是在提醒孩子→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说什么你都得听。这样的“硬输入”完全建立在说教方一厢情愿上,试想你是否接受别人这样跟你“讲道理”,当你的意愿、感受和困难被对方忽视甚至轻视,你还听得进对方的“道理”吗?
2、打骂只是惩诫手段,不具有任何积极教育意义。试想在你不愿意配合别人做事、满足别人要求、接受别人建议的时候,对方指责你否定你打骂你,你还能心甘情愿接受对方的“道理”吗,恐怕心里被委屈害怕屈辱塞得满满当当了吧,哪还有心思去琢磨对方的话是否对自己真的有利!
3、“叛逆期”的说法之所以盛行,是因为父母从没有意识到和孩子融洽相处是种需要习得的能力,而是想像小孩子容易被操控、糊弄和蛊惑,等孩子自我意识觉醒,面对孩子用激烈的方式表达意愿和力量时就乱了章法、不知所措,用给孩子贴上“叛逆”标签的做法,来彰显父母的正确和权威以及不容挑战和置疑。
打骂、说教、贴负面标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学习和纪律上反复出现的问题,原因是消极行为只会带来消极结果,比如孩子情绪沮丧、心理抗拒、不断挑战权威和规则。
要想从根本上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和纪律问题,家长必须从零开始学习如何建设家庭环境,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根据地;学习如何经营婚姻关系,父母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基石;学习如何经营亲子关系,关系质量决定着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
孩子愿不愿意听从父母教诲,取决于父母对孩子是否存在影响力以及影响力有多大。在《化解我们内心的冲突》里,作者用金字塔图示形象地描绘出影响力发挥效力的过程。
第一步,走出方框/得到内心的和平。
方框:消极思想。
内心和平:情绪稳定。
第二步,和其他具有影响力的人建立良好关系。
其他具有影响力的人: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或孩子的伙伴或孩子喜欢的老师
第三步,建立良好关系。
准确地说,是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理想的亲子关系里,父母角色不是统治者、执法者以及监督者,而是高大、智慧、友善的导师和榜样。
第四步,倾听并学习。
父母视角里的世界和孩子视角里的世界大不同,孩子迷失在失控的世界里,自然会问题频出。父母不了解并理解孩子的世界怎么帮助孩子重回成长正轨呢?
第五步,教学并沟通。
终于到了家长比较熟悉的一层,“说教”的消极意义在于过度强调父母的权威性,而忽视了平等沟通的必要性,有了前面四步的辅垫,父母的影响力远胜从前。
第六步,纠正差错。
这本书的作者把“纠错”放到了塔尖部分,和传统的重视行为管教完全相反,意味着当孩子重回成长正轨后,行为问题(包括学习问题和纪律问题)很容易得到彻底解决。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有需要的家长,我和你们一样曾经迷茫过失望过煎熬过,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走过弯路踩过泥坑跌入陷阱,只要我们不气馁不退缩不畏惧,勇敢走出内心的“方框”,继续学习和成长,突破自身的局限,孩子也会跟从前不一样。
女儿的逆反心理只是担心你们有了儿子就不爱她了。你要慢慢的做心理工作,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凡事以女儿为中心,不要儿子一哭就跑过去抱着。只要儿子女儿都需要你时,你就顾着女儿。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十四岁正是叛逆期,一定要慎重。我家大宝二宝相差十岁,弟弟出生后,大宝也有些叛逆,也总是担心有了弟弟就不爱他了。我用了两年时间才做好工作。现在大宝自己都说妈妈偏心他,不爱弟弟,对我还总是抱怨。越是对老大好,越是不关心老二,老大就会对老二更好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