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3 17:37:55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13岁之前。13岁孩子已经有独立的个人意识,完全可以靠自己,不再对父母和身边人有依赖。
3-6岁要呵护好孩子的灵性,让她可以没有压力,没有拘束的去尽情的绽放和表达自己。
6-13岁要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梦想,找到可以牵引她向上向善的动力
13-16岁要引导好她的情商发育,让她跟异性多些接触,多的了解,让她跟异性可以成为好朋友,正确的出来与异性的关系!
16-18岁是她向成人过渡的阶段,引导她建立正确的心智模式,可以正确的三观,处理好与外在的关系!
18-20岁是她向社会过渡的阶段,引导她正确的面对自己的人生,合理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人生规划!
自卑心理,是在和别人比较时,因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通俗点说,就是在对某一方面进行比较时,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比如,在这个“看脸”的社会,有人会因为自己长得不好看而自卑,甚至不敢在买衣服时站在试衣镜前,只因为那里刚好站着一个漂亮的姑娘或帅气的小伙子也在试衣服。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自卑心理也一样。
有书君觉得,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自卑心理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认知自己,从而主动修复自身缺点和不足,从这方面来说,自卑心理对人的成长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但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当人们以比较的方式,来促使自身进步和努力时,自卑情绪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并在不断地比较中深化激迸,逐渐让人对这些事物产生拒绝、排斥、厌恶等不良感受,反而不利于自身的成长。
你想摆脱的是“从小到大的自卑心”,说明这样的自卑心理在你的情绪里已经存在很久了,它像一副枷锁,拷着你,锁着你,深入骨髓。而这样的自卑感,多半来自原生态家庭和你自身。比如你的出身、你的学业、你所受的家庭教育、你的生活环境。你的外貌身材……
有书君在这里想先讲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从内蒙古的一个边陲小镇考进了首都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他很高兴,因为在此之前,年轻人从没走出过那个交通闭塞的小镇。开学那天,他跑到教室,邻桌的一位女同学问他:“你从哪里来的?”他低下头没应声,女同学不知道,这是这个年轻人最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了,因为在他的思想里,从一个不知名的小镇子来的,就意味着自己没见过什么世面,虽然这是事实,但他不愿承认。于是,年轻人几乎一整个学期没有在这个女同学面前抬起过头,也没跟她说过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心里都被自卑的阴影笼罩着。甚至偏激到和同学合影时,都要戴上一个大墨镜,后来他说,“我是为了掩饰我的自卑。”
这个年轻人,就是著名的央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
白岩松因出身产生的自卑感,也可以被认为是“从小到大”的自卑了,但他能获得成功,有书君觉得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化自卑为动力,战胜并超越这种情绪,决不能让自卑成为你情绪的主宰,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举个更接地气的例子。有书君的闺蜜,在读初中时没控制好自己正在发育的胃,吃成了一个身高1米6、体重75公斤的女胖子,大家都知道这个社会有多歧视胖子,特别是在买衣服的时候,她就属于那种“不敢站在试衣镜前的”女生,走在街上,那些推销减肥理疗的都把传单往她手上递,边上的人都捂着嘴笑。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敢抬着头走路,也不敢主动跟人交流,特别是跟男生。
如果她一直胖下去,有书君想,她的自卑感永远都摆脱不了,对她来说,摆脱自卑感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减肥。但所幸,在付出了超出常人想象的努力后,她成功了。她现在会穿着S码的裙子,翻看初中时的大合照,指着正中间的那个胖子说,“你知道我那时有多自卑吗?”但,那时有多自卑,她现在的眼神就有多自信。
所以,你看,摆脱自卑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自卑,认识自卑,然后打败它,战胜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你的自信每增加一寸,你的自卑感就会减少一尺。
增加自信的方法则有很多——
抬头挺胸地快速走路。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一个人走路时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自信、阳光开朗,这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重要的是,这样的改变很容易做到。
交流时直视对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你的心灵是自卑的,那你的“窗户”即使能打开,想必也沾染了灰尘。自卑的人,往往不敢正视别人或是习惯躲避别人的眼神。所以,要摆脱自卑,必须要做到在与人交流沟通时正视别人,展现出积极的心态。
多往前,多表达意见。不论从事什么职业或工作,自卑的人往往喜欢缩在大家后面,保持沉默,也就是所说的“存在感很低”的人。所以,要摆脱自卑,树立自信,就必须强迫自己往前站、往中间坐,多发言,多表达意见,要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久而久之,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了自信。说到这里,有书君想推荐大家看一部电影,叫《国王的演讲》,讲述的正是一位因口吃而自卑的国王战胜自我的故事。
其实,就像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要总是盲目地拿自己的缺点去和别人的优点比较,理性地对待自己,珍视自己的长处。那个让你“从小到大的都自卑”的原因,你可能无法选择,但是,长大后的你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去战胜它!
有书君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会比相信自己更强大。
谢谢邀请。
12岁的孩子做事情有主见,明明错了还坚持自己。
1.这说明什么?
说明孩子正常,孩子长大了,懂得自己去判断和做决定,哪怕是错了。
2.如果孩子都12岁,还整天围着父母转,什么事情都听家长的,自己没有主见,那家长才要担心呢?将来孩子上高中怎么办,上大学了怎么办?被人欺负了怎么办?难道那个时候孩子还要打电话问问家长,我该怎么办。
3.教育误区
很多父母以爱为名义的行为,跟帮助孩子成长比起来,真的是南辕北辙!
表现在:
①代替孩子成长:孩子该自己做的,父母给做了
②禁止孩子成长:合理、轻微的冒险,都不让孩子去尝试,以至于没有了成长机会
③妨碍孩子成长:总是为孩子出主意,或加以限制
④让孩子逃避成长:用恫吓、施压,否定孩子,让孩子失去成长机会
4.父母唯一要做的
父母应该是帮助孩子成长,即是帮助孩子,让孩子自己成长!帮助孩子培养出照顾自己本人人生的能力。
5.十大育儿要诀
父母遵守十个基本要诀,帮助父母抵御育儿中的90%错误!
1、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
2、孩子的学习来自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不是家长的指令。
3、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4、有更好的办法,每个人必会追随
5、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6、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7、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
8、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9、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10、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丛冬旭亲子关系:父母培养孩子的第一项能力就是,建立自我意识。
性格内向的人不喜欢主动表达,这需要父母积极配合。多鼓励,多支持。如果经常打骂孩子,那样的话会势得其反。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不利与孩子以后的成长。
天生的当然有影响了,不然基因是干嘛用的,但是后天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们一般都是有样学样,大人怎么做,小孩子就会怎么学,这也就是俗话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呢,我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1、父母要做好榜样
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无数次的考试,小到期中,期末考试,大到各种升学考试,只有看到要求的分数才能继续下一步的学习,可是,唯独做父母不需要培训,更别说考试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新手父母在小孩刚出生时出现夫妻不睦,产后抑郁,甚至离婚的情况,其实,父母才是最需要学习的那个。
如果想让孩子有好的性格,那么父母就一定要做好榜样,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好榜样,那么你就想,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你就去做那个人就OK了。
2、多给宝宝看绘本
绘本其实就是小朋友看的图画书,而这些图画书很大一部分都是好习惯养成的题材,没有什么比养成好的习惯更重要的事了,所以多多的参与亲子阅读,培养宝宝阅读的爱好,不但可以帮助宝宝养成好性格,我们做父母的也能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呢。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帮到亲爱的父母们,如果需要绘本分享可以留言给我哦!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